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发展又与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方面的能力十分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38
引言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组成,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来源,这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需要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我对于问题的想法,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
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口算”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3~5人一组,模拟买菜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了解口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合作意识,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换角色,指定一名学生作为收银员,另一名学生作为顾客,并利用生活化场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练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解读教材的内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在课上加强对应用题的训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应用题,确保学生认识小数、会读小数。如“小明在新学期开学时,购买了一些文具,其中书包45元、文具盒16元、橡皮0.8元、铅笔1.5元、格尺2.5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并让学生说说其中哪些是小数,哪些是整数。学生回答:“两个数之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作小数。”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小数。有的学生回答:“我的视力是1.5,这是小数。”有的学生回答:“我的数学书定价10.5元,这是小数。”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表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出小数,并用多媒体来展示商品标签、体温图片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小数,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使其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养成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先要通过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展开潜移默化的渗透。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案例分析、数学知识的来源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复杂、抽象、深奥的知识,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恶,致使学生失去兴趣与积极性。这时,通过趣味故事、真实案例等引入,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引导学生踊跃参与数学学习。第二,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紧紧地串联起来,悬念设置,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有趣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指导,还应带领学生参与到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亲自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层层击破,并养成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习惯。第三,注重问题迁移。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不代表着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因此还需要教师注重问题迁移,引导学生亲自体验、感悟与参与,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解決问题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概念、公式,然后展开适当的练习。接下来,需要引导学生熟练与牢记,能够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律。最后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口算、简便计算方法,并且展开多样化练习,提升自身的运算思维与能力,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拓宽。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以及面积公式?”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动,在反思、交流中,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三、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与其他科目有一个突出的区别,在于数学的逻辑性。教师可以利用逻辑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性,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很多的数学题而言,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满足于学生仅仅能够利用一种方法得出答案,而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学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拓宽学生的思维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找到新的方法解题时,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所做的一些题目,教师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拓展,并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讲解题目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踊跃作答,在学生思考完成后,再对问题进行总结。
结束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切实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立足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丰富有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论知识,主动借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发挥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游锦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何金霞.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1):189.
[3]后文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
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白水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38
引言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组成,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来源,这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需要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我对于问题的想法,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
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口算”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3~5人一组,模拟买菜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了解口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合作意识,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换角色,指定一名学生作为收银员,另一名学生作为顾客,并利用生活化场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练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解读教材的内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在课上加强对应用题的训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应用题,确保学生认识小数、会读小数。如“小明在新学期开学时,购买了一些文具,其中书包45元、文具盒16元、橡皮0.8元、铅笔1.5元、格尺2.5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并让学生说说其中哪些是小数,哪些是整数。学生回答:“两个数之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作小数。”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小数。有的学生回答:“我的视力是1.5,这是小数。”有的学生回答:“我的数学书定价10.5元,这是小数。”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表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出小数,并用多媒体来展示商品标签、体温图片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小数,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使其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养成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先要通过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展开潜移默化的渗透。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案例分析、数学知识的来源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复杂、抽象、深奥的知识,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恶,致使学生失去兴趣与积极性。这时,通过趣味故事、真实案例等引入,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引导学生踊跃参与数学学习。第二,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紧紧地串联起来,悬念设置,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有趣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指导,还应带领学生参与到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亲自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层层击破,并养成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习惯。第三,注重问题迁移。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不代表着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因此还需要教师注重问题迁移,引导学生亲自体验、感悟与参与,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解決问题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概念、公式,然后展开适当的练习。接下来,需要引导学生熟练与牢记,能够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律。最后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口算、简便计算方法,并且展开多样化练习,提升自身的运算思维与能力,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拓宽。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如“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以及面积公式?”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动,在反思、交流中,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三、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与其他科目有一个突出的区别,在于数学的逻辑性。教师可以利用逻辑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性,进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很多的数学题而言,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满足于学生仅仅能够利用一种方法得出答案,而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学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拓宽学生的思维面,锻炼学生的逻辑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找到新的方法解题时,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所做的一些题目,教师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拓展,并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讲解题目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踊跃作答,在学生思考完成后,再对问题进行总结。
结束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切实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立足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丰富有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论知识,主动借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发挥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游锦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何金霞.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1):189.
[3]后文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
贵州省瓮安县建中镇白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