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任何重大的发明创作都是通过团体合作完成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组织学生合作动手,讨论交流,使学生领悟和发现新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分化,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调整、重组和扩大。品尝了竞争成功的喜悦,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有些老师认为化学实验比较危险,初中生年龄比较小,不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个实验,教师来演示就行了。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且严重束缚了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除了认真演示以外,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以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分析清楚,哪些实验是适合学生做的,哪些实验是不适合学生做的。对能给学生做的实验,教师要做好演示,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做实验。例如:氧气的制法这个实验,除了教师要先演示之外,要求学生要分工合作,明确实验目的,还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可以是这次实验要注意的哪些问题,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化学原理是什么,化学反应式是什么,我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到了发展,还让学生懂得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创设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灵活巧妙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通过实验,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应善于利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思维加工,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同时,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的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思维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讲活泼的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先提问: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是否有单质铜析出?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意见不一,开展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钠表面会有铜析出,其理由是钠的活泼性比铜的强。有的同学却有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演示这两个实验,经过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总结出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特点,并不符合“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的规律。非常活泼的金属与盐反应时,是金属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和氢气。从而使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如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后,可布置课外家庭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来验证指示剂在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又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简单装置,装置可以参考教材来设计,但要尽可能地与教材不要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中央政府将高校管理权不断下放,地方高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国内一流高校不断地向外扩张,部属高校下放,给地方性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新课程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基于学生兴趣、先验经验和时代所赋予的信息背景,以培养自主创新为教育目标,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把探究带进课堂,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注重组织引导,诱发学生敢探究、能探究、会探究,就能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达到能学习、会学习的目的。  尊重学生自信,鼓励学生敢探究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疑难点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究,使学生走出思路困境,克服心理或习惯上的思维定势,开辟新思路,从而达到寻求规律
古诗词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五个环节。  一、知人论世——知情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
幼儿蕴藏着创造潜力,但这种潜力具有稳定性差、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利用幼儿的可塑性,使他们的创造性趋向稳定,让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每位幼儿教师的首要任
社会是兴办教育的主体,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兴办教育的目的.当前社会追求物质进步的潮流决定了教育重视知识技术的灌输而忽视了人格的发展.这一格局的改变从根本上来说要依托于
典型的化学教学情境符合两点:1. 典型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要涵盖教学的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有别于一般的情境教学往往着眼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2. 典型教学情境要具有全面性、全程性、发展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别于一般的情境教学仅仅是课堂的引入,气氛的渲染,缺少对学生思维的激发。笔者拟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例浅谈典型教学情境创设。  一、典型教学情景要具有趣味
叶圣陶先生十分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于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无
在现实生活中,生物科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对人类的贡献越来越大.生物知识更显重要。但许多初中学生对一些生物现象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再受“知识中心”的束缚,而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标的完美整合。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多个方面。这种开放性的目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进而也就成为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师要根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