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仿真双面绣装饰台屏,其实苏绣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实用纺织品的装饰上。苏绣历史悠久、技法丰富,曾经被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香包、扇袋等实用品之上,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苏绣制品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众多传统苏绣技法更是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戳纱绣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作为汉族刺绣的基本针法之一,戳纱绣在苏绣中最为常见,其属纱绣的一种,又名“穿纱”,也称“纳锦”,北方多称作“纳纱”、“纳绣”,是以满是细小网格的纱绢或筛绢为绣底,再依照原本的设计图案,于网格上点数相应的格数后按格出落丝针,用长短不一的彩色丝线拼绣出各种图案和花纹。但戳纱绣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用色需依花样顺序进行,色彩变化内深外浅或外深内浅均可。
最终形成的戳纱绣,不仅图案华丽精美,而且随着丝线条有横、直、斜等的不同排列变化,从而产生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由于戳纱线与面料的经纬编织结构需要极其吻合,因此最终的绣品与织锦相仿,“纳锦”之名盖源于此。
若再细分,戳纱绣又可分为“满纱”和“活纱”两种,“满纱”为绣满整个素纱,不露地面;“活纱”则不绣满,留有空纱。另外,戳纱绣与纳纱绣相似,也是以纱或罗的质地为底料刺绣,以罗为底料的戳纱绣叫“挑罗”。但与纳纱绣不同的是,它是在方格纱的底料上按格眼进行刺绣,每一针扣住的格眼数量不同,可多可少。
在古代,戳纱绣以及纳纱绣工艺主要用在宫廷后妃们盛夏所穿的服饰上,纱质的面料通透挺括,穿起来凉爽舒适,而上面的纳纱绣,又处处彰显了宫廷服饰精细考究、时尚华丽的特色。另外,明清两朝文武官员所穿官服胸前的补子通常也是通过纳纱工艺绣制而成的。
和苏绣的其他针法比起来,戳纱绣具有立体感强、装饰效果明显的特点,适宜绣制实用绣品中的帐檐、飘带、荷包和欣赏绣品中的人物服饰等。由于这门技艺的传承缺少详实的文字资料,历代所绣制的戳纱绣精品袍服、帐幔又全部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场馆内,如今人们经常能见到的戳纱绣品实物只剩下那些制作于晚清民国时期,民间绣娘绣制的眼镜套、荷包、童帽等小件头日用绣品。
晚清戳纱绣“福寿双全、喜得百子”荷包
此荷包乃晚清苏派戳纱绣之精品。正面以朱红丝线绣成一格格蝠纹锦地;再以深浅不一的三色红丝线绣出回纹锦、卐字锦、正方锦,而三者又组成一硕大的红色寿桃;又以草绿、梅红丝线绣成卐字回文锦,拼成小桃一颗;配上石绿、草绿丝线绣制的波浪纹桃叶为衬托;草绿、嫩黄、石绿丝线绣成的桃花、小桃,以及顶部以蓝色丝线乱针绣成的蝙蝠一只,构成一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的“福寿双全”图。
背面是以粉红色丝线绣成的卐字纹锦地,配以深浅不同的五种绿丝线绣出方胜锦纹,并组成绿色石榴两颗,再用朱红、石绿、宝蓝丝线绣出榴枝、榴叶,浅绿、赭石丝线绣龟背锦纹构成榴花,石榴之上还以黑丝线绣成喜蛛一只,组成一幅设色清雅、寓意吉祥的“喜得百子”图。
晚清戳纱绣凤穿牡丹帐檐飘带
此件飘带以素白丝线绣成方胜锦为地,之上用五彩丝线绣成凤穿牡丹纹样,素雅大气,细腻精美;下端的莲花坠脚又运用六色丝线、六式锦格纹绣制而成,再以盘金绣滚边作为点缀,增添了整件飘带的富贵之气。
喜寿童子辟邪帐挂
此件绣品为夫妇新婚悬挂于喜帐内的辟邪物。虽然其尺寸不大,但也运用了三式锦格纹为地、六色丝线绣成各式纹样。整件作品针脚细密、古拙可人。
卐福纹辟邪镜帐挂
此件帐挂虽然纹饰简略,却以九色丝线精心绣制出锦格纹,是一件简中见繁,小件大作的民俗绣品。
1. 从右向左开始,从纹样边缘第一眼起针,跨过5个眼落针。
2. 第二针与它并列。
3. 第三、四针与第一、第二针上下错差三个眼。
4. 第五、六针与第一、二针同格,以后均类推。
5. 绣至纹样比较窄的地方,可按纹样需要将线条缩短,但花纹间的
空眼必须对齐。
戳纱绣针法步骤示意
戳纱绣的最大特点便是用长短不一的垂直线条,有规则地参差排列成各种图案花纹。花纹变化较多,有芭斗纹、桂花纹等。以芭斗纹为例。起针于纹样边端第一眼,跨过七个眼落针,第二针与它并列。第三、四针与第一、二针上下参差三个眼。第五、六针与第一、二针同格,以后类推。到纹样渐狭处,可按纹样需要将线条缩短,但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绣时绣线要退松,纱眼要清楚,切忌将纱眼堵塞。
另外,地纱的方格纱眼之大小要适合所绣纹样的需要。所用线条不能太长,太长就不服贴。也不能分段绣,如果分两段绣,中间就会断线留下痕迹,露出空白的地方,图案则会走样,形成混乱。
作为汉族刺绣的基本针法之一,戳纱绣在苏绣中最为常见,其属纱绣的一种,又名“穿纱”,也称“纳锦”,北方多称作“纳纱”、“纳绣”,是以满是细小网格的纱绢或筛绢为绣底,再依照原本的设计图案,于网格上点数相应的格数后按格出落丝针,用长短不一的彩色丝线拼绣出各种图案和花纹。但戳纱绣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用色需依花样顺序进行,色彩变化内深外浅或外深内浅均可。
最终形成的戳纱绣,不仅图案华丽精美,而且随着丝线条有横、直、斜等的不同排列变化,从而产生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由于戳纱线与面料的经纬编织结构需要极其吻合,因此最终的绣品与织锦相仿,“纳锦”之名盖源于此。
若再细分,戳纱绣又可分为“满纱”和“活纱”两种,“满纱”为绣满整个素纱,不露地面;“活纱”则不绣满,留有空纱。另外,戳纱绣与纳纱绣相似,也是以纱或罗的质地为底料刺绣,以罗为底料的戳纱绣叫“挑罗”。但与纳纱绣不同的是,它是在方格纱的底料上按格眼进行刺绣,每一针扣住的格眼数量不同,可多可少。
在古代,戳纱绣以及纳纱绣工艺主要用在宫廷后妃们盛夏所穿的服饰上,纱质的面料通透挺括,穿起来凉爽舒适,而上面的纳纱绣,又处处彰显了宫廷服饰精细考究、时尚华丽的特色。另外,明清两朝文武官员所穿官服胸前的补子通常也是通过纳纱工艺绣制而成的。
和苏绣的其他针法比起来,戳纱绣具有立体感强、装饰效果明显的特点,适宜绣制实用绣品中的帐檐、飘带、荷包和欣赏绣品中的人物服饰等。由于这门技艺的传承缺少详实的文字资料,历代所绣制的戳纱绣精品袍服、帐幔又全部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场馆内,如今人们经常能见到的戳纱绣品实物只剩下那些制作于晚清民国时期,民间绣娘绣制的眼镜套、荷包、童帽等小件头日用绣品。
晚清戳纱绣“福寿双全、喜得百子”荷包
此荷包乃晚清苏派戳纱绣之精品。正面以朱红丝线绣成一格格蝠纹锦地;再以深浅不一的三色红丝线绣出回纹锦、卐字锦、正方锦,而三者又组成一硕大的红色寿桃;又以草绿、梅红丝线绣成卐字回文锦,拼成小桃一颗;配上石绿、草绿丝线绣制的波浪纹桃叶为衬托;草绿、嫩黄、石绿丝线绣成的桃花、小桃,以及顶部以蓝色丝线乱针绣成的蝙蝠一只,构成一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的“福寿双全”图。
背面是以粉红色丝线绣成的卐字纹锦地,配以深浅不同的五种绿丝线绣出方胜锦纹,并组成绿色石榴两颗,再用朱红、石绿、宝蓝丝线绣出榴枝、榴叶,浅绿、赭石丝线绣龟背锦纹构成榴花,石榴之上还以黑丝线绣成喜蛛一只,组成一幅设色清雅、寓意吉祥的“喜得百子”图。
晚清戳纱绣凤穿牡丹帐檐飘带
此件飘带以素白丝线绣成方胜锦为地,之上用五彩丝线绣成凤穿牡丹纹样,素雅大气,细腻精美;下端的莲花坠脚又运用六色丝线、六式锦格纹绣制而成,再以盘金绣滚边作为点缀,增添了整件飘带的富贵之气。
喜寿童子辟邪帐挂
此件绣品为夫妇新婚悬挂于喜帐内的辟邪物。虽然其尺寸不大,但也运用了三式锦格纹为地、六色丝线绣成各式纹样。整件作品针脚细密、古拙可人。
卐福纹辟邪镜帐挂
此件帐挂虽然纹饰简略,却以九色丝线精心绣制出锦格纹,是一件简中见繁,小件大作的民俗绣品。
1. 从右向左开始,从纹样边缘第一眼起针,跨过5个眼落针。
2. 第二针与它并列。
3. 第三、四针与第一、第二针上下错差三个眼。
4. 第五、六针与第一、二针同格,以后均类推。
5. 绣至纹样比较窄的地方,可按纹样需要将线条缩短,但花纹间的
空眼必须对齐。
戳纱绣针法步骤示意
戳纱绣的最大特点便是用长短不一的垂直线条,有规则地参差排列成各种图案花纹。花纹变化较多,有芭斗纹、桂花纹等。以芭斗纹为例。起针于纹样边端第一眼,跨过七个眼落针,第二针与它并列。第三、四针与第一、二针上下参差三个眼。第五、六针与第一、二针同格,以后类推。到纹样渐狭处,可按纹样需要将线条缩短,但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绣时绣线要退松,纱眼要清楚,切忌将纱眼堵塞。
另外,地纱的方格纱眼之大小要适合所绣纹样的需要。所用线条不能太长,太长就不服贴。也不能分段绣,如果分两段绣,中间就会断线留下痕迹,露出空白的地方,图案则会走样,形成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