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生幽谷无人识 客种东轩遗我香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四千年漫长历史的中国铜镜,在经历了战国、两汉、隋唐三大高峰后,终于走向了“低谷”。对于金属冶炼、铸造精细、版模效果、图案美学、文化艺术等常规要求来说,宋代铜镜(以下简称宋镜)的确是衰落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低谷”并非一无是处,正如苏东坡《种兰》诗曰—
  宋镜有诸多特点,如镜形各异、尺度适中、价格标注、家族传承、书体精美等。尤其是标注了地名(即“纪地”)的宋镜,无论官铸还是民铸,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开创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本文有幸收集到标注有33处地名的100面铜镜资料(详见表1至表4),并在其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42张图片(详见图1至图42)。与此同时,本文之纪地宋镜还按《宋史·地理志》的地理排序,进行了对照、比较,以了解每面宋镜铸造地的地理区划与行政所属。
  宋时习俗,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祖赵敬的“敬”字讳,故宋镜中皆见“照子”(偶见“监子”)之称。按《宋史》,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规定可以不再避讳,其后出现了“镜”或“照子”混用的现象。
  诸多特点
  


  镜形各异
  中国铜镜之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的道家理念。唐代以前的铜镜基本上是圆形一统天下,有唐一代,虽有少量菱形、葵形、方形等异形出现,然在总数上仍是圆形为主体。由唐至宋,进入商品社会,镜形亦随之发生了多姿多彩的变化。
  了解宋镜的人都知道,宋镜的形状有数十种之多,除了多见的圆形、方形(正方、长方)外,还有菱花形(主要有对称的六菱、八菱之分)、葵花形(主要有对称的六葵、八葵之分)、棱边形(主要有对称的六棱、八棱之分)、亚字形(亦称委角方形,依委角大小与线条弧度有至少6种以上)、有柄形(镜体本身也包括着圆形在内的各种形状)、六边形、八边形、八角形、桃形(亦称盾形,依线条弧度的不同有多种)、钟形(至少6种)、鼎形(至少6种)、菊瓣形、菱花方形、云纹形、云板形、瓶形(有多种)、甗形、带座形(有多种)、带环形(以钟形为主)等。
  尺度适中
  四千年的中国铜镜史表明,早期镜(齐家文化至春秋)的尺寸多在10厘米以下;战国、两汉、隋唐三个高峰期铜镜的尺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限制,小到4.6厘米(汉尺2寸,唐尺1寸半)左右的手镜,大至30厘米(战国尺、汉尺皆系1尺3寸,唐尺正是1尺)乃至以上。
  细观宋镜尺寸(1尺即今31.4厘米),都在今10厘米(宋尺3寸)至20厘米(宋尺6寸)之间,少见例外,可谓尺度适中也。分析其原因,宋代是商品流通、货物贸易相当发达的商业社会,符合“实用主义”的现实。就铜镜而言,满足普及,作坊众多,竞争剧烈,价格低廉。从存世量看,不仅在中国自身,而且在高丽、日本等近邻,都可以见到宋镜的诸多遗存。
  价格标注
  


  在宋镜铭文中标注价格者,尤以湖州镜为多。其经常是在纹饰面有左右两个铭文方框,一侧框多有纪年、纪地、纪匠、纪押纹,还多具“自夸之词”(如真正、无比、百炼等);另一侧则常见“每两□□文”(见图A1,右框“炼铜照子每两壹佰文”,左框“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偶有例外(见图A2)。
  由存世器物可知,宋镜铭文标注的“每两”价格有“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六十文”、“八十文”、“一百文”、“百廿文”、“二百文”、“二百五十文”等。《中国科技史·度量衡篇》告诉我们,当时的一两约是今天的41.3克(宋斤661克,1斤16两)。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441页:“赵宋一朝,三百年间,清平的日子不多。由于当局重文艺,轻武备,所以在军事上是一个衰弱的时期,不断受到西、北各族的压迫:先有西夏和契丹的威胁,继有女真的袭扰,最后为蒙古人所灭亡。虽然总有一些文人学士在咏花歌月,表现出一种太平盛世的景况,特别是在北宋,但那只是一种虚假的景象,实质上社会并不稳定。”
  价格标注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铜镜价格的变化,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价格数字来推算其大致的相应年代。本文只是提出这个问题,有待专题研究。
  家族传承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铜镜铸造十分普及,除了官铸以外,民间作坊亦得到蓬勃发展。若干作坊还是家族传承,其著名者有湖州石氏、饶州周氏、建州黄氏等。
  本文以湖州石家镜为例。根据已有资料,我们可以概略地列出这个铸镜世家若干信息。
  1、本文表2序41镜铭“湖州南庙前街西石家念二叔真青铜照子记”,此镜出土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可知“石念二叔”的铸镜年代应是在徽宗前的哲宗或神宗时期,甚至有可能是更早的英宗或仁宗时期。当时,石氏某个祖先新立家谱,并在数代之内实行大排行。约在北宋中晚之际,确立了湖州第一代铸镜世家之排行顺序。
  2、以“叔”作称谓者问世较早,应可理解为湖州石家的第一代,如石二叔、石三叔、石六叔、石念二叔等。
  3、以“郎”作称谓者应在“叔”辈之后。有若干资料表明,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皆可称“郎”。依据铭文内容,可知两代人或三代人的传承关系,如表2序39“十八郎”(念二叔之子)、图17“念七郎”(念二叔之子)、图19“六十郎”(十五郎之孙)、图20“七十郎”(十五郎之孙)。
  4、迄今可知,在湖州石家镜中,“郎”之称谓有十余种之多,如石十郎、石十三郎、石十五郎、石十六郎、石十八郎、石念四郎、石念五郎、石念七郎、石三十郎、石四十郎、石六十郎、石七十郎等。
  5、随着南宋灭亡,湖州镜逐渐消失(石氏不再出现)。直到明代中晚之际,以薛氏为主体的铸镜世家“重出江湖”,直至清代中晚期。
  书体精美
  宋镜铭文之书体多姿多彩,繁花似锦,不胜枚举。如篆书(图B1,铭文“饶州上巷周小三家炼铜照子”)、隶书(图B2,铭文“河澄皎月,波清晓雪”)、楷书(图B3)、行书(图B4,铭文“真石六叔炼铜照子”)
  纪地突出
  


  经过积累与汇总,本文列举了100面有代表性的“纪地宋镜”资料,分成4个表格(即表1至表4)。由表可知,宋镜纪地时间从咸平三年(1000年)开始,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年,历时近3个世纪。宋镜有官铸与民铸两类。
  1、官铸:东京铸钱监(图1、2)、隆德府青铜监(序6)、临安府小作院监造(图5)、湖州铸监局(图10、11)、婺州官铸造监(序48)、扬州监铸官(图25)、赣州铸钱院(图36)、潭州官场造(序90)、丰国监造(图40)。
  2、民铸:几乎是各地都有,然以“两浙路”铭文为多,“两浙路”铭文又以湖州居多。在存世器物中,半数以上当属湖州镜。在湖州镜中,更数石氏为盛,这个铸镜世家可谓是创造了中国铜镜的数量之最。
  通常而言,宋镜铜质皆差,惟饶州镜和建州镜以及少量湖州镜有较高含锡量的青铜。这些器物在总体上虽不及汉唐之镜,然还是优于同时期之各地镜类。
  “宋镜纪地”(表1至表4)为《宋史·地理志》作了最好的物证,《宋史·地理志》又为“宋镜纪地”作了最好的注释,对铭文中每个地点的地理区划、行政隶属乃至前后顺序都有系统说明。
  在本文表1至表4的100个镜例中,两浙路有53例(序9至序61),占总数之53%;江南东、西路有24例(序66至89),占总数之24%。这两“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查《宋史·地理志》,对这两“路”的风土人情亦是赞誉有加,真可谓“镜铭证史”也!
其他文献
小胡同里的大斗师  鬼斗(中国著名制斗师)  柴棒胡同,北京闹市区里的一处安静角落,午后,坐在胡同口的大爷大妈都在悠闲地聊着天,但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院落竟是中国烟斗圈一众大腕经常光顾的所在。  鬼斗,中国著名制斗师,他就是这个小院的主人。踏进干净整洁的院落,首先听见的就是“磨刀霍霍”的声音,鬼斗正在他的工作室里仔细打磨着一件尚未完工的烟斗。一身皮围裙,嘴里叼着雪茄,健硕的肌肉随着磨
期刊
华山,古称“西岳”。现存最早的华山志就是金大定年间道士王处一撰修的《西岳华山志》。此后华山志历代都有撰修,明代撰修了《华岳全集》。    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藏有一部《华岳全集》残本,存四卷六册,框高21.5厘米、宽14.1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记书名、卷次、叶。首卷为图。卷首有万历丁酉(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年贾待问撰《刻华岳全集叙》,后有曹士
期刊
《折枝桃实图》为吴昌硕75岁时所作,台北双石草堂藏品。桃在旧时树称仙木,果实谓妖客、仙果、馀甘尉等等,寓福寓寿,是大吉祥物,所以向来是画家热衷表现的题材。近世大写意一路绘桃者,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是个中高手,所绘无论尺幅大小,构图奇肆,色墨淋漓,难分伯仲。而吴昌硕所绘,七十之后尤多见巨幅桃图,我曾为文说古稀之后的吴昌硕心胸豁达,作花卉似解禅意,绘桃实如育儿孙,画境乃心境,无非宣泄二字。    此
期刊
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结构采用八股形式,专取“四书”及“五经”命题,应试文与宋代的“经义”相仿,通称为制义。科举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选官制度,考中举人、进士才具备为官的资格。    普世价值  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使人为一个目标去穷尽几代人的努力时,便会在民俗传承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雁塔题名”、“登科及第”、“秋闱夺魁”等等祈福心愿,这些心愿出现在书画作品或者一些生活实用器皿的图案上,显现出一种
期刊
一支英国烟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那些戴着高帽、穿着燕尾服、手持文明棍的英国老牌绅士,这样的烟斗充分表达了他们端庄、高贵、深邃的性格与形象;手握一支法国烟斗,一股浪漫的气息不由自主就会让我们陶醉;意大利的烟斗同样独具魅力,性感和粗放不羁的个性在意大利的烟斗中表露无疑;而丹麦的烟斗则如同那里的童话一样,充满着自由和想像力……    英国风范  对烟斗的发展影响最大并使烟斗成为某种文化象征的,非英国人莫
期刊
百年难觅  早在19世纪中叶,石楠木就成为了所有制作烟斗的材料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石楠生长在世界许多地方,主要分布于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现今用来制作烟斗的石楠木绝大多数来自意大利、法国、希腊和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也曾是非常著名的石楠木产地。其中,法国的科西嘉岛石楠生长尤其茂密,最早的石楠木烟斗原料都来自于此。意大利出产的石楠主要集中在西西里岛一带,主要供本国制作烟斗,很少作为原料出口。  干燥
期刊
自古评砚,皆以端砚老坑为首珍。除因老坑石质绝佳、石品多彩之外,更因开采不易,且数量有限,极为难得。  另有端砚老坑的开采起于何时,历来颇有争议,也让其颇有传奇。一说唐代所开“下岩”即今时“老坑”,故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唐代;另说唐时“下岩”非今时老坑,而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明代,并以明万历二十八年端砚老坑开采结束后留在洞口外的石刻为证。故研析此石刻对于厘清端砚老坑之始尤为重要。  刻石为记  端石制砚
期刊
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更是一位忠实的烟斗爱好者,在工作的时候,他喜欢事先把烟草装满几只烟斗,在自己面前放上一排,随时取用。爱因斯坦在缭绕的烟雾中发现了推动人类文明的相对论,写下了震撼世界的“E=MC2”。1950年,当爱因斯坦被蒙特利尔的一家烟斗俱乐部吸收为终身会员之后,他告诉人们:“我相信抽烟斗可以使我们对人世间的事情有某种比较冷
期刊
写下这题目不免让人觉得有点怪,有花钱问路寻道的,咋还有花钱“买地名”的呢?之于老广告、老商标收藏而言,我很看重故纸内外显现的细节,常自视其为别样的、独特的“文献”线索,因为再小再普通的画面上,但凡具备一点点有价值的信息,我也会动动心思认真考虑是否要收入麾下。比如,对于语焉不详的老地名,对于名人名流故居地等。故纸与历史人文、民间传说两厢交融,遗存至今,必是耐人寻味的。  2014年春,笔者在旧书摊上
期刊
前不久,笔者曾前往福建省漳州市的东山县西埔镇探石村,拜访原东山县政协常委、曲艺家谢溪添先生。偶在谢先生的创作室书橱中,翻见一枚稀罕的布质佩章,但见佩章正面印有:“中国少年先锋队/厦门夏令营”两行红字,背面填写了谢先生的姓名、职别、性别以及队别、序号等信息,可见谢先生当年参加过厦门夏令营活动,且是第一大队五中队的中队长。    时隔61年,这枚长10厘米、宽5.2厘米的佩章,俨然算是中国夏令营史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