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改以来,我们在词语教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词语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怎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的呢?维果斯基说得好:“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关键词:词语 教学 灵动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精彩世界,借助生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词语的意蕴,从而“使词语在他们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语)。在词语教学中,既有语文作为工具的使用,又有语文中人文因素的发掘。灵动的词语教学可以使语言和精神到达水乳交融的程度。只有当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广泛,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一、词语游戏,有趣而又有效
“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戏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别人强制下进行的,而且游戏的结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有趣而有实效。如在小学语文《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教者设计了“词语分家”的游戏,真可谓是匠心独具。课前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份,然后要求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并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学生兴趣盎然,一组学生将与“手”的动作有关的归为一类(打球、拔河、拍皮球),与“脚”的动作有关的归为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一组将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归为一类(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个字组成的词语归为一类(拍皮球、踢足球);还有一组把属于球类运动的归为一类(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归为一类(拔河、跳高、跑步)。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不仅让孩子可以从字数、意义、情感色彩等多方面进行分类,也帮助孩子建立了“类”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立足语境,奠定字词学习基座
词语原本是静止的,如何让它动起来呢?当然要靠我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为这个词语做一个动作。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表演”的功效。
孙老师在教学“逃窜”一词时,并没有用查字典等一些惯用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对“逃窜”词语的领悟,然后运用自己的形象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学生在演一演中获得了亲身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在不言中,学生已深刻地体会到了“逃窜”的真谛。在上例里,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之中,找一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想一想这些颜色所组成的画面,说一说包容这些颜色意思的词语,讲一讲同类意思的其他词语。通过这步步相扣的引导,抽象的词语逐渐转向形象,模糊的感知逐渐清晰,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又获得了新鲜的语言材料,获得了审美感知。
三、联系生活,拓宽字词学习渠道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可见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事实上,在生活中学习,已越来越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肯定;而将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辅助理解字词,也成为许多老师不断尝试的有效手段。只有建构起生活与语文的有效桥梁,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发挥好作用。
如教学《2008北京》中“沸腾”一词时,引领学生思索生活,进而获得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认为“沸腾”就是水烧开了,水烧开后直冒白汽,锅底会冒出泡泡来,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呢!那么,课文里说“北京就沸腾了”,是说北京被煮开了吗?学生笑过之后谈出了自己的体会:“人们一听到申奥成功了,马上高兴得跳起来,大声地喊起来,所以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了!”“他们还会跑出家门,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和朋友,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所以大街上的人一定很多很多!”“他们还会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喝饮料,庆祝这个喜讯!”“人们还会挥舞着国旗,唱着国歌,蹦啊,跳啊,喊啊,尽情表达自己心中的快乐!”……教师再小结,并播放情景录像,指导学生体会读文。学生的意外生成,唤醒了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和原有的生活知识,使学生建立起了生活与词语之间的有效联系,从生活现象感悟词语的字面意思,可以说很好地实践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另一方面又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和感悟,及时将学生的视线从生活转移到文本、转移到对新的生活现象的关注中,通过读文、观看录像片段,在如此转换中,实现了对词语意思深层次的理解。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不仅获得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词语,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目标。
尽管词语教学的方法精彩纷呈、不尽相同,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取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才能使词语教学收到实效,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词语教学才会充满生活气息,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词语 教学 灵动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精彩世界,借助生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词语的意蕴,从而“使词语在他们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语)。在词语教学中,既有语文作为工具的使用,又有语文中人文因素的发掘。灵动的词语教学可以使语言和精神到达水乳交融的程度。只有当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广泛,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一、词语游戏,有趣而又有效
“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戏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别人强制下进行的,而且游戏的结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有趣而有实效。如在小学语文《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教者设计了“词语分家”的游戏,真可谓是匠心独具。课前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份,然后要求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并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学生兴趣盎然,一组学生将与“手”的动作有关的归为一类(打球、拔河、拍皮球),与“脚”的动作有关的归为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一组将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归为一类(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个字组成的词语归为一类(拍皮球、踢足球);还有一组把属于球类运动的归为一类(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归为一类(拔河、跳高、跑步)。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不仅让孩子可以从字数、意义、情感色彩等多方面进行分类,也帮助孩子建立了“类”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立足语境,奠定字词学习基座
词语原本是静止的,如何让它动起来呢?当然要靠我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为这个词语做一个动作。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表演”的功效。
孙老师在教学“逃窜”一词时,并没有用查字典等一些惯用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对“逃窜”词语的领悟,然后运用自己的形象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学生在演一演中获得了亲身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在不言中,学生已深刻地体会到了“逃窜”的真谛。在上例里,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之中,找一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想一想这些颜色所组成的画面,说一说包容这些颜色意思的词语,讲一讲同类意思的其他词语。通过这步步相扣的引导,抽象的词语逐渐转向形象,模糊的感知逐渐清晰,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又获得了新鲜的语言材料,获得了审美感知。
三、联系生活,拓宽字词学习渠道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可见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事实上,在生活中学习,已越来越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肯定;而将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辅助理解字词,也成为许多老师不断尝试的有效手段。只有建构起生活与语文的有效桥梁,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发挥好作用。
如教学《2008北京》中“沸腾”一词时,引领学生思索生活,进而获得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认为“沸腾”就是水烧开了,水烧开后直冒白汽,锅底会冒出泡泡来,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呢!那么,课文里说“北京就沸腾了”,是说北京被煮开了吗?学生笑过之后谈出了自己的体会:“人们一听到申奥成功了,马上高兴得跳起来,大声地喊起来,所以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了!”“他们还会跑出家门,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和朋友,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所以大街上的人一定很多很多!”“他们还会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喝饮料,庆祝这个喜讯!”“人们还会挥舞着国旗,唱着国歌,蹦啊,跳啊,喊啊,尽情表达自己心中的快乐!”……教师再小结,并播放情景录像,指导学生体会读文。学生的意外生成,唤醒了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和原有的生活知识,使学生建立起了生活与词语之间的有效联系,从生活现象感悟词语的字面意思,可以说很好地实践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另一方面又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和感悟,及时将学生的视线从生活转移到文本、转移到对新的生活现象的关注中,通过读文、观看录像片段,在如此转换中,实现了对词语意思深层次的理解。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不仅获得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词语,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目标。
尽管词语教学的方法精彩纷呈、不尽相同,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取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才能使词语教学收到实效,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词语教学才会充满生活气息,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