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运算基本技能,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扎实掌握将决定学生理算理、寻求运算途径,从而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情境创设;结合
运算是指在运算律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数、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新课程标准》中对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与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算,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 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下面粗浅地谈谈我是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的。
一、情景创设,将运算与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运用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数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计算,使学生体验它那简洁而又严密的逻辑形式,欣赏计算的形式美,感悟严谨而又灵活的多样化算法,从而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是“计算器”,而是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比如,在教学乘法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中的人数,然后看谁数得快,学生都摇晃着小脑袋,认真地点数着,而不知教师已经通过乘法很快计算出了班级人数。运算方法的快捷与简便,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乘法计算的学习中来,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加以诠释。再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们就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就班级墙上评比栏中的得星情况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于是学生天天关心的事例,他们的数学思维很快被激活,很快就提出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二、重视学法,将“教”与“学”相结合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方法是计算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三个字,即:“看、想、算”。首先要“看”,即看仔细题目中含有哪些小数? 这些小数都是怎样构成的?再看看这道计算题中有哪几种运算,共分为几级?“想”,根据题目想方法,先想运算顺序,再想运算步骤。“算”,就是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操作的过程,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看、想、算”三字诀是数学计算指导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学法,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成如下三个字:“ 乘、数(Shǔ)、点”,“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去乘,“数” 就是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 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多样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不久前,电视新闻中播出了英国国民运算能力很差,记者在采访政府要员时很多不能很快说出个位数乘法的结果。当我们看到这一尴尬现状时,也不由得反思,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虽然它有别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但他的实用性却是毋庸置疑的。我国的数学课标早就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通过这个新闻故事再次反思,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口算是其他运算的基础, 口算能力的提高势必影响混合运算、估算等其他计算能力的发展。口算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我在教计算课时,采用的方法是:课堂上是基本练习,有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有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学生独立算、小组竞赛、开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下是巩固练习,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每天出5 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巩固以前和今天所学的计算知识。每个组有一个记录员登记本组成员完成的时间和分数,然后一个月一统计进行发星奖励。课下总有学生追着我看计算题,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这种方法使用一段时间后,确实效果明显,我班的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审题习惯是计算能力的基础,是能够正确解析、高效计算的前提保证。审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从单一的加减乘除运算抓起。低年级关注学生读对算式,背准确口诀,而高年级则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再有就是认真的习惯,有些学生一边写一遍玩,浪费了很多时间,即便是基础的计算也要磨蹭个把钟头,通常,教师可以采用计时赛、争先赛等形式,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再有就是计算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18+2÷18+2学生容易将18+2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18+2)÷(18+2)相混淆。
计算不仅仅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技能,更是自然科学实践中必要的工具。教师只有将数学置身于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计算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的运算能力达到大跨步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情境创设;结合
运算是指在运算律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数、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新课程标准》中对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与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算,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 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下面粗浅地谈谈我是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的。
一、情景创设,将运算与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运用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数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计算,使学生体验它那简洁而又严密的逻辑形式,欣赏计算的形式美,感悟严谨而又灵活的多样化算法,从而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是“计算器”,而是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比如,在教学乘法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中的人数,然后看谁数得快,学生都摇晃着小脑袋,认真地点数着,而不知教师已经通过乘法很快计算出了班级人数。运算方法的快捷与简便,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乘法计算的学习中来,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加以诠释。再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们就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就班级墙上评比栏中的得星情况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于是学生天天关心的事例,他们的数学思维很快被激活,很快就提出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二、重视学法,将“教”与“学”相结合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方法是计算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三个字,即:“看、想、算”。首先要“看”,即看仔细题目中含有哪些小数? 这些小数都是怎样构成的?再看看这道计算题中有哪几种运算,共分为几级?“想”,根据题目想方法,先想运算顺序,再想运算步骤。“算”,就是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操作的过程,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看、想、算”三字诀是数学计算指导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学法,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成如下三个字:“ 乘、数(Shǔ)、点”,“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去乘,“数” 就是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 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多样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不久前,电视新闻中播出了英国国民运算能力很差,记者在采访政府要员时很多不能很快说出个位数乘法的结果。当我们看到这一尴尬现状时,也不由得反思,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虽然它有别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但他的实用性却是毋庸置疑的。我国的数学课标早就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通过这个新闻故事再次反思,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口算是其他运算的基础, 口算能力的提高势必影响混合运算、估算等其他计算能力的发展。口算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我在教计算课时,采用的方法是:课堂上是基本练习,有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有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学生独立算、小组竞赛、开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下是巩固练习,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每天出5 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巩固以前和今天所学的计算知识。每个组有一个记录员登记本组成员完成的时间和分数,然后一个月一统计进行发星奖励。课下总有学生追着我看计算题,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这种方法使用一段时间后,确实效果明显,我班的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审题习惯是计算能力的基础,是能够正确解析、高效计算的前提保证。审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从单一的加减乘除运算抓起。低年级关注学生读对算式,背准确口诀,而高年级则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再有就是认真的习惯,有些学生一边写一遍玩,浪费了很多时间,即便是基础的计算也要磨蹭个把钟头,通常,教师可以采用计时赛、争先赛等形式,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再有就是计算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18+2÷18+2学生容易将18+2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18+2)÷(18+2)相混淆。
计算不仅仅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技能,更是自然科学实践中必要的工具。教师只有将数学置身于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计算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的运算能力达到大跨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