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症认识的发展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999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质病,致骨的脆性增高,从而产生腰背疼痛、骨骼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中医学上古今各种典籍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血瘀等因素有关。认为骨质疏松癥的常见病因病机是血虚为标、脾肾亏虚为本。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传统中医 病因病机 肾虚 脾虚 血瘀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的骨的脆性增加,从而易于引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中医以独特的思维和辩证方式对各种疾病有着不同角度的认识。通过对传统中医认识骨质疏松证理论认识发展的研究,能更好的挖掘其致病机理和诊疗思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及社会卫生事业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质病,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量与骨基质的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海绵状骨小梁数目级体积大小均减少,髓腔增宽,骨狂成分失衡,以致骨的脆性增高,从而产生腰背疼痛、骨骼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1]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疾病,顾名思义的指的是因为骨代谢的异常,从而导致的骨结构、骨形态、骨生物力学性状发生改变的一整特殊疾病。骨的代谢和骨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全身各种内分泌激素又会控制和影响骨代谢。从而全身性疾病或者器官疾病在骨的体现往往集中在骨代谢疾病体现出来。因为内分泌激素异常的疾病,靶器官通常是全身的骨骼,因此,骨代谢疾病也经常是全身性的。其中一些疾病往往在一骨骼或者多个骨骼体现。
  骨代谢疾病往往可以追溯到内脏疾病的源头。骨代谢疾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其骨代谢疾病的发病大多数直接或者间接与钙磷代谢相关。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有些骨代谢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有些与遗传因素相关,比如畸形性骨炎、成骨不全、石骨症等等。因此,在诊断时候要注意寻找致病的根本原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更不能被骨痛、骨折等表象所迷惑和误导。当骨骼系统症状不能被运动系统疾病充分解释的时候,就应当想到骨代谢疾病的可能。诸多骨代谢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是各自的病历机制却并不相同,在诊断时候,就应该将每种疾病独特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为突破口,并和其他疾病相互鉴别。虽然骨代谢疾病是以骨痛、骨畸形、骨折为突出症状,但其他看似与骨疾病不相关的症状,也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的骨的脆性增加,从而易于引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然而中医学上并没有“骨质疏松症”的概念,但古今各种典籍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如《素问·痿证》中说到的“肾主身之骨骼······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又比如《灵枢·脉经》中说到的“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也。故骨髓不濡,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再如《素问·逆调论》中说到的“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因年龄增长或者营养不足,肾气不能濡养于骨髓,则导致骨失所养,骨枯髓减而发生骨痿。因此,研究传统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对于当前和今后中医治疗骨代谢疾病中的骨质疏松症,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多采用补益肝脾肾治疗,临床上对改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性质腰背疼痛、腿疼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虚、脾虚、血瘀等因素有关。[3]之所以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因病机是血虚为标、脾肾亏虚为本。其中,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是肾虚,骨质疏松症因肾精的亏缺导致骨骼的失养,从而致使骨骼的脆弱无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原因。另一个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因是脾虚,如果脾失去了健运能力,从而导致水谷精微的运化不足,而水谷精微的运化不足,则是必然导致肾精的乏源,从而致使肾精的亏虚,肾精亏虚从而导致骨骼失去所养,最终导致了骨骼的脆弱无力,引发了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的另一个重要病因是瘀血,从上面看,脾与肾的共同亏虚,导致了本身元气的不足,而元气不足,则血运受影响,血流的迟缓导致瘀血的行程。中医上认为“不通则痛”,此时骨质疏松症有疼痛症状的发生,而瘀血不行,阻滞于脉络,经络受阻,水谷精微的布散收到影响,最终导致骨骼的失养,使骨骼的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时期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精生髓,骨、髓是收到肾精的滋养。如果肾精不足则会出现骨骼的病变。《黄帝内经》对“腰痛”“腰背痛”“骨痿”“骨枯”等基本概念级对其病因病机有了初步的认识。《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提出了“骨痿”“骨枯”的的病名,并论述了肾和发生骨痿、骨枯的关系。指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屡”,“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屡”。《素问·刺要论篇五十》曰:“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元伤髓,髓伤则销砾,体解亦然不去亦”。《素问·逆调论篇三十四》中:“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均提示肾与骨、骨髓的关系,由于骨与骨髓是相互滋养的关系。汉代张仲景在《金医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提出了中医传统偏食味理论指出“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屡,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认为骨屡是本病的初起阶段,进一步发展则可演变为骨痹。[4]指出了骨痿是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的开始阶段,而本病经过进一步的发展,会发展成为骨痹病。以上秦汉医学认识,初步认识到并指出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是肾虚,骨质疏松症因肾精的亏缺导致骨骼的失养,从而致使骨骼的脆弱无力,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2隋唐时期到宋金元时期,传统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隋朝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继《内经》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述,而肾主骨髓的理论尤其突出。《诸病源候论·卷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中“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肤,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腰痛”的论述也在其著作《诸病源候论》中有所体现。而腰痛的论述与《黄帝内经》中“肾主腰”的理论相一致,所描述的内容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很相似,因此,他的理论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常常能见到腰背部的疼痛、肢体的活动软弱无力,这些症状往往会发生在患者有静息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的过程中,而骨质疏松症患者也常常表现为肌肉的软弱无力,头发无光泽、两目昏花等表现,而这些表现往往体现与肾精的亏虚,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便是肾精的亏虚。其中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九·肾脏脉论第一》中“骨应足少阴,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滑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骨也。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又论“肾脉急甚,为骨屡癫疾……微滑为骨屡,坐不能起,目无所见,视见黑花”。正是对骨质疏松症症状的具体描述和记载。与肾精亏虚表现相对应。
  1.3金元时期是传统中医学术的活跃时期,而这个时期,传统中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这个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学的理论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脾胃论》的作者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在著作中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而他的著作《脾胃论》中提到了“骨蚀”这个概念,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指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这里提出了“骨蚀”这个概念,并指出这个疾病发生于骨,并且移位脾胃的虚弱,致使脾胃不能升发阳气,从而五脏失去濡养最终导致五脏虚损而发生本病。而脾胃作为后天之本,脾胃的亏虚导致肝肾的亏虚,肾主骨生髓的功能收到影响,最终导致了骨蚀骨髓空虚的发生,其表现形成和机理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1.4明清时期对于骨质疏松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论有了更充分的发展。中医理论在明清时期创新和发展,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更加充足。在肝肾亏虚、气血亏虚观点之后,“瘀血”“血癖”等理论也被提出。例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王清任提出了“痹有癖血”的学术论点。《下卷·痹症有癖血说》曰:“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如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癖汤”,王清任提到“病在筋骨,实难见效”,瘀血形成,阻滞于经络血脉,经络不通,中医传统观点认为不通则痛,不通则不荣,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不能有效的布散于全身及骨骼,骨骼失养,骨脆性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发展下,瘀血不能去,新血不能生,血不能化精,肾精亏虚,此时便形成更严重的骨痿。形成瘀血-骨营养障碍-瘀血恶性循环,促使骨质疏松骨折。[5]
  1.5最终现代研究发现,肾虚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机制,而血癖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和促进因素,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血的滋润与濡养,气血癖滞,骨髓失养,逐渐发生骨质疏松症[6]。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深度并取得相应的发展,认为其发生主要与肾虚有关,但不能忽视与脾胃、肝、气血等其他方面的关系。中医药治疗其独特优势在于全身调整,因此,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才能真正提高临床疗效。[7]挖掘传统中医学理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实际临床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当前日渐复杂的疾病诊疗问题。数千年的传统医学积累依然有很多宝藏值得我们去开启。
  【参考文献】
  【1】林万忠.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41-42.
  【2】张大新,蒋天裕,王丽丽,李宁华.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腿痛症状机理探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02):41-42.
  【3】柳承希,任艳玲.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7):2089-2092.
  【4】馬中兴,高文杰,魏小堂,等.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研究,2012,25 (1):14-16
  【5】张文柱,张大宁.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吉林中医药,2004,24-(10)B-4
  【6】马中兴,高文杰,魏小堂,等.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研究,2012,25 (1):14-16
  【7】朱辉,郑洪新.读《千金要方》谈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吉林中医药,2009,29 (10) 910-911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渗透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信息、人物、事件充斥在网络平台。作为年轻群体,高职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而此年龄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面对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是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网络环境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条件,也使科技英语的学习变得十分重要。科技英语的学习对我国了解国外最新信息,掌握最新科技带来了有利条件,这也使得我们对科技英语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原则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科技英语中语篇和句法的翻译特点来对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并举例分析。通过讨论,指出运功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科技英语长句的翻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古代丝绸之路与世界级大国崛起为背景,研究在逆全球化困境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全球化的影响、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发展规律,得到国际社会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为造福全球做出了中国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型全球化 和平崛起 中国贡献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期刊
【摘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步入新时代以来,学术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脉络、科学体系、特点与地位等视角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与解读,成果颇丰。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以期为学界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
期刊
【摘要】:跨国公司跨文化广告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将广告中暗藏的西方价值观以合理的方式传输到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国家,试图侵蚀其原本的意识形态,具有隐藏性、具备亲和力、影响力巨大等特点,它激发了与中国的文化冲突、冲击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威胁中国的文化市场安全。面对跨文化广告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应该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弘扬中国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化 跨国
期刊
【摘要】:犯罪心理学,在目前众多高校专业中,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意义不言而喻。就现阶段教学现状而言,犯罪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及质量仍然欠佳,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传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最终价值也无法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分析当前犯罪心理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安排,使得犯罪心理学的教学意义得以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 教学改革 教
期刊
【摘要】:2010年,国际法院对迪亚洛案作出判决,本案审判历时十余年,是国际法院第一次处理人权案件。本文将以迪亚洛案为例,主要从两个角度看人权条约解释规则,一是国际法院角度,在解释人权条约时,国际法院主要遵循目的与宗旨解释规则,其次在人权条约的法律框架内禁止任意性,并且对国家唯意志进行限制。二是从各个国家角度,在解释其国内法或条约时,应当谨记所担义务的基本客观性质,同时尽可能遵循人道主义原则。  
期刊
【摘要】:近日,一则学生20年后打老师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热议。大多数人都依靠自身经历对事件中的老师与学生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实际上,相比起对当事人进行评价,更重要的应是对事件的处理方式进行反思,以求知错能改,让这样的闹剧不再发生。  事件:20年前,正是1998年,学生常某13岁,正在栾川县实验中学读书。按照其说法,他的老师张某经常欺负他,进行体罚教育。于是20年后,常某为报当年被打之仇,把老师打了,
期刊
【摘要】: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是从出生开始享有的,至到死亡其民事权利不再享有。所以公民是否享有民事权利是以死亡为分界线的,但是世界各国考虑到各种因素,认为死者的一些人格利益也需要保护,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对死者的保护是由于其人格利益而非其享有民事权利,因此对死者的法律保护与我国法律规定是不相违背的。随着侵害死者人格利益案件的不断发生,我国司法实践也总结出了较为普遍的做法,但是始终没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习近平主席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升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进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