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因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尽量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三、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计算机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总之,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 一节课的有效教学要善于提出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培训自主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有效提问;讨论;探究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传染和破坏可以从外贸、外资、汇率波动、股市等多个指标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基本规律,对中美两国多个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表现出来
[现象扫描]    从教十余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学生作业存有“懒、厌、烦”的不良心理倾向,仍然是“量多质次”“效果低下”,对这见怪不怪、多见少怪的共同难题,笔者作了深入的调查。在调查中常听到这样的三句话,并总结出一些典型特征:  1 第一句话:“我慌,我焦虑,我不懂不敢问老师。”  在一次教研课上,上课老师在巡视作业。走到某一学生身边时,这名学生马上用手遮住作业本,把头低下,慌张地做起作业来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确诊为新鲜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45例患者,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观察所有患者进行术前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
在愈加开放的全球文化市场中,人们的文化消费体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部分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并在国际文化交流的渠道体系中掌握较强的话语权,使得全球性文化消费在
通过2例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的抢救配合,对骶前大出血发生的原因、出血部位的解剖,出血发生后止血物品和器械的准备并熟悉其用途,以及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处理配合等进行总结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目前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很多的教学工作者对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改革创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及一些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从小在农村生活,认知机会比较少
【摘要】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程非常提倡的学习方式,数学活动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种体现. 探讨、研究数学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具体阐述基于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