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教改的另类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课文(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个片断),可以促进其全身心感受读物(课文)。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表演,把抽象的符号通过形象的表情演绎出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提高了整体语文素养。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养教育,加强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各种体裁,且含有趣味性的故事。比如说《山中访友》、《小稻秧脱险记》等。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表现欲,所以,把课文剧情化深受他们喜欢。
  一、紧抓课堂表演特点,感悟文本
  (一)主体感受性。课堂表演不同于一般性的表演,它不只是让观众欣赏及感受,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解读方式,其特征主要是强调主体的感受性,提高主体的阅读质量,丰富主体的审美情操。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提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欣赏和评价,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生成过程性。如果说一般表演是经过熟练的彩排之后的成果展示的话,那么,课堂表演则大大不同。它的表演过程是揣摩课文、品味语言、体味情感并将之“形诸于外”的过程。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特征,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就能够更深地品读课文,品味语言含义,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形成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对“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缩成一团”的情景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实,除了在表演之前恰如其分地点拨外,还可以在表演后进行点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自由简约性。戏剧表演需要紧锣密鼓,需要舞台。课堂表演不允许这样的“折腾”。毕竟,在一篇课文上如果采取舞台般的演绎,则不但花费的精力、物力、人力、财力严重,而且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给人做作的感觉。应注意到它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真正的舞台演出。因而,应把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揣摩思想情意的品味上。这就决定了这种方式的灵活性、简约性。比如说把一个词转化为一个表情、对一句话进行分角色朗读;可以是个别同学表演、分小组表演、全班同学表演。
  (四)反复中提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明了戏剧舞台的繁杂性,课堂表演切不可如此。作为一种手段,无外乎就是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断领悟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提高表达技能。因此,学生可以演后点評,点评了再复演,或者一边评一边演,还可以改编等。恰如其分地评价能激励学生评演互促,使表演在提高中趋于完善。
  二、丰富课堂表演形式,体悟创新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演为“读”服务,我力求丰富课堂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领悟其神,体悟其情,培养创新能力。
  (一)单项表演。这种形式的表演没有连续性情节,角色不多,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的动作作解释。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其中有一段:“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学生在表演中抓住一“坐”、“蜷”、“缩”等动词,通过做这些词语的动作,不仅理解了这些动词,而且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大大增强了阅读课文的情趣。
  (二)综合性表演。这类形式的表演的部分内容相对比较丰富,有多个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趣味性的对话,它大多取材于课文的某个片断甚至是整篇课文。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调动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心理上、感官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古诗时,我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中体会诗人、童子、师父。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竟演变成了一个情节完整、口语化很强的故事,这样学习古诗显得灵活易懂,情趣盎然。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种综合表演调动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统一起来,对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小组合作。分小组合作表演,能让学生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中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学生在合作中准确体会人物特点,演绎人物形象,更好地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提高自我表现力。
  (四)群体表演。为了让全班同学全员参与,我们可以对相应的课本进行改编设计。如教学《难忘的一课》一文时,在朗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表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学生从座位上根据课文字意慢慢站起来,一边诵读,一边在胸前画个“心”字。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调控课堂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五)模拟表演。并不是所有的课堂表演都采用直接表演课文情节的模式,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再创作式地表演。如教学《黄果树听瀑》这篇课文时,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组成旅游团,请语文课代表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给一个导游扩音器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让“导游”把课文改变成相应的导游辞,结合多媒体依次出现的景色,向全班同学作介绍。“旅游团成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导游”提问,由“导游”进行解答。当“导游”答不出来时,可以向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求助。进行课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揣摩课文语言,而且可以进行适合时宜的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充分体现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学习和运用交际言语。
  张扬课程改革“增加互动”的核心亮点,课堂表演不能不说是一种美妙的表现方式,它能够开发学生潜能,使得学生全身心地在语文学习天地中遨游。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采用试卷单词量、总词量、容词率及词汇分级统计等指标,采用分层简单抽样,抽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同年份的试卷12份做词汇分析。发现相近年份试卷之间词汇构成特征相似,验证了四级考试几十年高水平稳定之内在原因,分析发现以下规律:1)20年间试卷通过词汇等级分布构成、词汇测试效率及试卷篇幅三个方面的微调在逐步增加考试难度;2)四级考试变化集中发生在2005年—2008年间。作者建议:加强高等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推进,英语教学领域也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批判和再认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更要我们必须重新审
摘 要: 在農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教师应合理利用会考说明,掌握考点说明的变化;科学制定复习策略,并认真执行;适时增加学科课时,保证复习时间;制订具体的模块复习计划,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针对临界学生单独补差。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策略  近几年的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更加注重考查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作者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阐述了新课改革形势下的中考化学复习的重要性,落实新课改理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就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