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语文课堂要阅读成效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15311646483
  电话 010—5976629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7号致真大厦A座18层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ywztxx.com/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一群:202468487;
  二群:463959530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182408609
  汉语作为母语,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语感。语文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要靠长期阅读积累,表达能力要靠长期写作积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靠几本教材打天下,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也无趣。
  近年来,“语文主题学习”的推广,为语文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全国多所学校在“语文主题学习”推广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和关注。万载县第一小学于2017年4月通过《江西教育》“语文主题学习”专栏初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通过广泛论证、征求教师意见后决定引进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2017年6月29日,我们在南昌三中青云谱实验学校了解到“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在课内以主题板块的形式,把内容、体裁、作者、语用点等诸多方面相同或相似的文本整合起来进行学习,一篇带多篇,以突出“语言文字运用”为目的,以课堂为主阵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简单,倡导“一课一得”,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生内涵。
  这项教学改革走进了语文教师的心里,激发了实验的动力。回到学校我们就在各年级进行教学实验试点,假期即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征订。秋季开学伊始,以年级备课组的形式研读教材、丛书及各类可操作的高效主题课型,集体备课、研讨。恰好经典诵读是我们万载一小的办学特色之一、一直着力的地方,与“语文主题学习”有较高契合点,全校语文教师有过此“热身运动”的训练,很快进入角色,达成共识。
  大量阅读不但可以解决素养提高的问题,而且能同时解决课标中需要落实的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语文主题学习”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减弱,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强化师资队伍,万载县一小先后组织派出20多名教师分几批到湖南、湖北等实验学校进行学习,观摩了多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基础课型: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拓展阅读课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诵读课、写作课等特色课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每次学习归来,立即组织集中座谈,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接下来的计划。同时,并不局限于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本身进行研究,还要有意识地适当引导教师对这项教学改革的成效、评价体系等进行讨论,进一步打消疑虑,拓展教学实验的“边际效应”。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今后基础教育难度要降低,广度要增加,这就要通过阅读来解决,把作业由单纯做习题改为阅读加习题,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学校在不同时段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生读书活动、师生共读活动,以读书报告会、分享会、沙龙的形式予以呈现,给予师生图书奖励;把室内图书馆的图书搬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图书触手可及,孩子、老师、家长可随时随地取閱自己所需的图书,无需办理借阅手续,整个校园成了图书馆。为弥补学校购书经费不足、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可读书目不够等问题,鼓励老师、孩子的私人图书在班内、年级内漂流,鼓励毕业班的孩子把旧书送给学校,留给学弟学妹们。
  实验之初,我们便立足于“做自己”,力争形成“语文主题学习”的万载一小特色。“语文主题学习”指的是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文字运用双主题,阅读教学围绕双主题进行整合,和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是相吻合的。重视基于学生语用点学习的“一课一得”。基本课型为“1+X”单元主题教学:“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X”指的是若干篇相同主题的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大量阅读,让孩子们有所感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我们采用单元推进式主题教学,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逐层深入透彻的学习。我们采取单元整合式集体备课模式,备课时不仅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还将课本和丛书有机联系起来。根据选文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单元教学所需课型和课时,描绘出单元整体教学主线。接下来就是确定整体与部分间的内在联系,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确定每一课时要进行哪些内容的学习,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总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课型和每个课时的教学能够前后照应,形成有递进关系的单元课型链。最后,整个学期围绕每个单元形成单元主题教学集群。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第三单元是以“秋天”为线来编排的,有《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因此这单元围绕主题 “感受秋天”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这一主题组织文本材料,围绕这一主题拓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课堂上缩短课文讲读时间,先是一节课小组自主学习字词读通课文,老师再利用一节课进行整体预习检测,一节课梳理整单元课文内容,其余四节课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梧桐》《乡村》《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进行教学,学生在积累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了秋意和诗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也理解了诗人离乡思亲的情感。学习《风筝》时,体会孩子们在秋天里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我们也结合丛书中的《金黄的秋天》抓住人物心情描写进行教学。学习《秋天的雨》时,我们结合《北大荒的秋天》《秋色如画》进行教学,不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还学习了比喻句的仿写,认识了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学习现代诗《听听,秋的声音》时,我们结合学习《秋姑姑》《秋天的歌》,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到秋天独特的风情。
  仅有单篇经典教学、把主题相似的加以整合的群文教学,还是不够的。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形成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于是我们整合课程,把省下的时间用于整本书的教学。继而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向全学科贯通,美术课上老师教学生画秋天,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唱秋天的歌。这样就从语文学科肇始深入挖掘其教学价值。另外,因语文和生活处处相联系,所以主题实践活动也成为其中的一个样态,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举办秋游活动。
  在进行这一主题学习的过程中还可用特色微课,也就是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得这一主题学习进一步得到优质落实。课前几分钟,学生围绕“赞美秋天”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或朗诵。他们都做了精心准备,就像我们老师一样制作好课件,将资料图片展示出来,甚至配上音乐,让人深受感染:有讲《龙山公园的秋天》,有诵《秋天——收获的季节》……展示完请同学做自我评价,接着请大家给点建议,最后评分。前后短短的3到5分钟,对学生来说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的确有很大的收获。所学内容看似与教材课程无关,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愿望,还将海量阅读有效纳入到课内。
  设计好这样一些“语文主题学习”方法有助于理清课程,帮助老师聚焦学习内容,学生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在同一主题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强化了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正在不断探索“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实现模式,在探索中不断推进,这是一个先“得法”后“舍法”的过程。相信我们定能实现学生的大量阅读,在每一堂课上播撒阅读的种子,定能收获我们和孩子们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说实话,看到吴红英老师那闹哄哄的语文课堂时,我的确疑窦丛生,语文这样教,能出好成绩?  1983年,我被分配到弋阳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当了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教学历来存在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少慢差费”现象,因而从一开始上课,我就改变了当年我的语文老师那套“庖丁解牛”式的大卸八块分析文章的教学方法,而是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上课时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这种讨论不仅仅限于课文,我也会想
期刊
语文看似是最好学的科目,实际是最难学的。从我们开始学习汉语汉字开始,语文就是必修的基础学科,一直延续到大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然而,不得不说,语文确实是好学的,从四书五经到天文地理,从山川河流到楼阁廊亭,从独坐空山到豪侠柔情……世间万物,凡所经历,皆是语文。只是,在高考指挥棒下,语文被肢解、被误解,最终难以被理解。尽管命名《中国最美的语文》,夏昆老师却说其中讲的是“中国最真的语文”,与其说
期刊
导 读:  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革新,它可以把读者的阅读能力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通”一类文章。蒋军晶老师这节群文阅读课,从小说环境、人物、结局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思考,教会了学生带着思考读故事,并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了真正从学生的精神发展和生命体验出发,关注过程,关注个性体验。  一、 读懂环境描写  师:请你默读课文《桥》,这篇文章很多地方写到了洪水,找一找,画一画。  (生默读,
期刊
教育教学,不仅是常规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作,更是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地实现自我的跨越,才能获得成长,才能成就事业的美丽。  那年她刚刚走上教学岗位,一切都是新的:教学是新的;学科是新的——那时,本地的小学英语才开设;紧接下来的课程改革也是新的,研习的氛围方兴。似乎一切都在呼唤,在呼唤一种突破和跨越。带着一颗对教育赤诚的心和满腔的热情,她一路走来,风雨兼程20年,不断实现自我跨越,
期刊
摘 要: 在写作学习知识转型的教学背景下,正确恰当地设计并使用写作学习支架对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如何设计和使用学习支架,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编写故事要有曲折”这一课例可为写作学习支架的开发提供三种策略:依据文体和学情选择合宜的写作知识;搭设相应的学习支架促进写作知识的转化;提供充足、有效的学习支架聚焦写作过程的展开。  [关键词 ] 写作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课例研究  写作
期刊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上海、浙江等地第一批“吃螃蟹”,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序幕。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也加入了新高考的“大家庭”。按照部署,到2021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将实行新高考。新高考在科目组合、录取模式、志愿填报、高考取向、师生地位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
期刊
1.知识教学平白、直接、快节奏,展示孩子真实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可不简单啊!在学习一个新知识之前,不少人已经知道了个大概,几乎找不到还是一张白纸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听别人说过,有的是自学了,当然更多的是在校外辅导机构学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教?是假装学生啥也不知道,从零教起,还是跳过这部分内容,从后面教起?  【片段一】大家知道了什么?  课前,俞老师在黑板上慢吞吞地用圆规画了一个圆,标出了圆心
期刊
“三角形的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概念多且琐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具备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基础,如果处理不当,会把概念课上成一节巩固习题课。张竹华老师把“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注重概念生成过程,尊重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能充分体现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完整的人格培养。张竹华老
期刊
导 读:  刘德武老师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内涵丰富、匠心独具,充分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形象生动,多角度、多变化地演绎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对称的特点,充满了人文和生本。其中画花瓶、乌龟做体操、风吹花又落等环节的设计更是画龙点睛,以其丰富的视觉冲击,逐步聚焦到概念的本质,让人惊叹不已。  笔者近期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刘德武给二年级学生带来的“轴对称图形”,感动、钦佩刘老70岁
期刊
当习作教学着眼于学生熟悉的内容时,学生就有内容可写了;当习作教学聚焦于学生有感受的事情时,学生就能具体生动地表达了。当学生有了自主表达的基础,再适时出示范文时,学生就能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的表达了;如果范文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时,学生就能消除距离感,饶有兴致地学习了。最有魅力的习作并非辞藻华丽,修辞丰富,而是如话般自然的表达;最有效的习作教学并非开场学生就语出惊人,而是引导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