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看到吴红英老师那闹哄哄的语文课堂时,我的确疑窦丛生,语文这样教,能出好成绩?
1983年,我被分配到弋阳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当了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教学历来存在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少慢差费”现象,因而从一开始上课,我就改变了当年我的语文老师那套“庖丁解牛”式的大卸八块分析文章的教学方法,而是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上课时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这种讨论不仅仅限于课文,我也会想办法经常找一些课外名著来阅读分析,也鼓励学生自己找一些课外书交换着看,除了写作文外,基本不布置课外作业。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这种教学方法,学习很轻松,但考试成绩却不差。这的的确确印证了李希贵校长的那句话:“语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最苦恼的是找不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为了能找到既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又有益于提高语文成绩的课外读物,在当时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我真是煞费脑筋。
2007年,我调到县教研室当主任后,就想在全县推广一种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那种“大卸八块”式分析文章的教学方法,既费时费力又效果低下的方法。于是在2010年,我尝试在弋阳县推广一种叫“课核、问题、板块(20+25)”的课堂教学改革,即“三板块五步骤”教学法,强行规定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当时的县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改革,包括当时的县委宣传部长和教育局长多次带校长和老师外出学习,也多次亲临课堂听改革课,开现场会,督促各个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在“小组合作构建”和“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成效较为明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引领、实验难以操作、评价没有配套等。所以这项改革,到2013年就“无疾而终”了。
刚好2013年5月,方华调任弋阳教育局局长,提出了远大的教育理想: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理想呢?经过前期调研,认真讨论、研究,我们认为通过老师喜爱阅读、学生喜爱阅读,从而影响家长喜爱阅读,最后带动老百姓喜爱阅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也为实现方华局长提出的“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理想找到一个支点。目标确立以后,方局长就带着我们到全国各地去寻找这个“支点”,经过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因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很好地解决了我县“课核、问题、板块(20+25)”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即现在的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每个学期都要派专家、优秀实验教师来弋阳县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所以有专业引领。二是这项实验真正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因为它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它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强制推行,而是通过培训和交流,真正得到一线老师的认可。三是这项实验很容易操作,因为它有实验载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它给一线的教师找了个梯子,所以即使是农村小学的老教师也能进行实验。就像一个实验教师说的那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四是最关键的:它是课程改革,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区别就在于: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它包含教学内容改革,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则是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这种改革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吴红英是七〇一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原先是一个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2014年暑假调到县城的七〇一小学任教。这时候,有一个三年级的语文教师请假,没人愿意接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因为这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比其他班平均分要低10分。没办法,她是新来的,校长逼她去接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吴老师从来没教过小学语文,甚至连小学都没教过,她也根本不懂劃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那一套。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我县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推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当时她就向校长提出她教的班要参与这项实验,学校不得干预她的任何教学,否则她就不接。校长想,反正已经这样了,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就全权授予她教的班全面参与这项实验。从此后,这个班就由着吴老师去“折腾”,既不分析课文,也不布置作业,天天就是由吴老师带着学生读书、看书,其他老师都在冷眼旁观,校长也是提心吊胆,生怕这个班的语文成绩会出现更大的滑坡。一个学期下来,奇迹出现了,期末考试,吴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居然大幅提高,只比其他班平均分差两分,一下提高了8分。这下子,大家都目瞪口呆了。听说这个故事后,我就带着语文教研员去她班上听课、调研,一到她的班上我们也是大吃一惊。班上乱哄哄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在高声朗读着自己的书,但也会有个别同学闹中取静,在静悄悄地看着自己的书,完全不受外界干扰。学生看的书也是五花八门,既有课本,也有“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鲁宾逊漂流记》等,整堂课都是这样,闹哄哄的。课后问吴老师,她说每堂课都是这样上的。难道这样教学也能提高成绩?我们心中不免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个班的教学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果然是每节语文课都基本上是这样上的,只不过阅读的课型有时不一样,有时是自由阅读课,有时是亲子阅读课,有时是阅读汇报课,有时是阅读写作课。一年下来,吴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已经与其他班级持平,三年下来,吴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已超过了其他班级。
更可喜的是这个班上的家长也爱上了阅读,正如一位家长所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只改变了我的孩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它让我的孩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也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在孩子的影响下,如今在弋阳,好多家庭卖掉麻将机,买来了藏书柜,一些家长也逐渐爱上了阅读。
1983年,我被分配到弋阳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当了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教学历来存在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少慢差费”现象,因而从一开始上课,我就改变了当年我的语文老师那套“庖丁解牛”式的大卸八块分析文章的教学方法,而是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上课时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这种讨论不仅仅限于课文,我也会想办法经常找一些课外名著来阅读分析,也鼓励学生自己找一些课外书交换着看,除了写作文外,基本不布置课外作业。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这种教学方法,学习很轻松,但考试成绩却不差。这的的确确印证了李希贵校长的那句话:“语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读出来的。”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最苦恼的是找不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为了能找到既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又有益于提高语文成绩的课外读物,在当时条件有限的农村学校,我真是煞费脑筋。
2007年,我调到县教研室当主任后,就想在全县推广一种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那种“大卸八块”式分析文章的教学方法,既费时费力又效果低下的方法。于是在2010年,我尝试在弋阳县推广一种叫“课核、问题、板块(20+25)”的课堂教学改革,即“三板块五步骤”教学法,强行规定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当时的县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改革,包括当时的县委宣传部长和教育局长多次带校长和老师外出学习,也多次亲临课堂听改革课,开现场会,督促各个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在“小组合作构建”和“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成效较为明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引领、实验难以操作、评价没有配套等。所以这项改革,到2013年就“无疾而终”了。
刚好2013年5月,方华调任弋阳教育局局长,提出了远大的教育理想: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理想呢?经过前期调研,认真讨论、研究,我们认为通过老师喜爱阅读、学生喜爱阅读,从而影响家长喜爱阅读,最后带动老百姓喜爱阅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也为实现方华局长提出的“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理想找到一个支点。目标确立以后,方局长就带着我们到全国各地去寻找这个“支点”,经过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因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很好地解决了我县“课核、问题、板块(20+25)”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即现在的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每个学期都要派专家、优秀实验教师来弋阳县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所以有专业引领。二是这项实验真正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因为它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它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强制推行,而是通过培训和交流,真正得到一线老师的认可。三是这项实验很容易操作,因为它有实验载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它给一线的教师找了个梯子,所以即使是农村小学的老教师也能进行实验。就像一个实验教师说的那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四是最关键的:它是课程改革,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区别就在于: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它包含教学内容改革,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仅仅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则是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这种改革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吴红英是七〇一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原先是一个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2014年暑假调到县城的七〇一小学任教。这时候,有一个三年级的语文教师请假,没人愿意接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因为这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比其他班平均分要低10分。没办法,她是新来的,校长逼她去接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吴老师从来没教过小学语文,甚至连小学都没教过,她也根本不懂劃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那一套。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我县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推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当时她就向校长提出她教的班要参与这项实验,学校不得干预她的任何教学,否则她就不接。校长想,反正已经这样了,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就全权授予她教的班全面参与这项实验。从此后,这个班就由着吴老师去“折腾”,既不分析课文,也不布置作业,天天就是由吴老师带着学生读书、看书,其他老师都在冷眼旁观,校长也是提心吊胆,生怕这个班的语文成绩会出现更大的滑坡。一个学期下来,奇迹出现了,期末考试,吴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居然大幅提高,只比其他班平均分差两分,一下提高了8分。这下子,大家都目瞪口呆了。听说这个故事后,我就带着语文教研员去她班上听课、调研,一到她的班上我们也是大吃一惊。班上乱哄哄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在高声朗读着自己的书,但也会有个别同学闹中取静,在静悄悄地看着自己的书,完全不受外界干扰。学生看的书也是五花八门,既有课本,也有“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鲁宾逊漂流记》等,整堂课都是这样,闹哄哄的。课后问吴老师,她说每堂课都是这样上的。难道这样教学也能提高成绩?我们心中不免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个班的教学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果然是每节语文课都基本上是这样上的,只不过阅读的课型有时不一样,有时是自由阅读课,有时是亲子阅读课,有时是阅读汇报课,有时是阅读写作课。一年下来,吴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已经与其他班级持平,三年下来,吴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已超过了其他班级。
更可喜的是这个班上的家长也爱上了阅读,正如一位家长所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只改变了我的孩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它让我的孩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也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在孩子的影响下,如今在弋阳,好多家庭卖掉麻将机,买来了藏书柜,一些家长也逐渐爱上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