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航站楼地理位置
北京首都机场原有跑道2条,飞行等级为4E;T1、T2两个航站楼,建筑面积分别为7.82万平方米和32.65万平方米。
根据首都机场东扩规划方案,在机场东侧新建第3条跑道,新跑道长3800米,可起降F类飞机,与现有东跑道间隔1525米。
T3航站楼位于现有东跑道与第三条跑道之间的中央位置,与T2航站楼隔东跑道遥遥相望,直线距离仅1.2公里,但因从T2抵达T3需绕行东跑道,故行车时间为20分钟。届时,机场股份将提供T1、T2、T3之间往返的通勤车及摆渡车。
2 T3航站楼楼层功能
T3A为功能楼及国内登机楼,共五层。
功能分别为:五层商贸;四层国内、国际值机;三层国内出港。二层国内进港及国内、国际行李提取,中转厅办理国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中转手续;一层站坪层。国内进出港旅客流程、国内转国内中转流程均可在A楼完成,无需前往B楼。
T3B为国际登机楼,共三层。功能分别为:三层国际进港;二层国际出港;一层站坪层。国际进出港联检柜台均设在B楼。国际出港旅客需在A楼四层办理值机手续后,乘坐捷运系统前往B楼登机;同理,国际进港旅客需在B楼下机后,乘坐捷运系统前往A楼二层提取行李。即国际进出港流程均需跨A、B楼方可完成。B楼三层设有国际中转柜台,国际转国际旅客可在B楼实现中转,无需前往A楼。
3 地面部T3运行新模式
鉴于T3航站楼作业区域广阔,环境复杂,地面服务部将在新航站楼内实施“资源配置集中化,运行管理区域化,员工技能多元化”的运行新模式,从而有助于高效率使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完善组织机构。
上述新管理模式的成功运行,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的支持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只有信息高度集中,才能使人员的集中化分配,资源的区域化管理成为可能,才能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减少大型设备长距离移动,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为节约型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转场至新航站楼后。地面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及信息的传递将更多的依靠系统取代现行传真、内通、刘讲等传统的方式。重新设计后的离港前端系统(CAPSS)、航班运行指挥系统(FGOS)、行李再确认系统(BRS)、旅客自助值机系统(ECI)将成为T3航站楼的灵魂系统,为我部进入T3航站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首都机场原有跑道2条,飞行等级为4E;T1、T2两个航站楼,建筑面积分别为7.82万平方米和32.65万平方米。
根据首都机场东扩规划方案,在机场东侧新建第3条跑道,新跑道长3800米,可起降F类飞机,与现有东跑道间隔1525米。
T3航站楼位于现有东跑道与第三条跑道之间的中央位置,与T2航站楼隔东跑道遥遥相望,直线距离仅1.2公里,但因从T2抵达T3需绕行东跑道,故行车时间为20分钟。届时,机场股份将提供T1、T2、T3之间往返的通勤车及摆渡车。
2 T3航站楼楼层功能
T3A为功能楼及国内登机楼,共五层。
功能分别为:五层商贸;四层国内、国际值机;三层国内出港。二层国内进港及国内、国际行李提取,中转厅办理国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中转手续;一层站坪层。国内进出港旅客流程、国内转国内中转流程均可在A楼完成,无需前往B楼。
T3B为国际登机楼,共三层。功能分别为:三层国际进港;二层国际出港;一层站坪层。国际进出港联检柜台均设在B楼。国际出港旅客需在A楼四层办理值机手续后,乘坐捷运系统前往B楼登机;同理,国际进港旅客需在B楼下机后,乘坐捷运系统前往A楼二层提取行李。即国际进出港流程均需跨A、B楼方可完成。B楼三层设有国际中转柜台,国际转国际旅客可在B楼实现中转,无需前往A楼。
3 地面部T3运行新模式
鉴于T3航站楼作业区域广阔,环境复杂,地面服务部将在新航站楼内实施“资源配置集中化,运行管理区域化,员工技能多元化”的运行新模式,从而有助于高效率使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完善组织机构。
上述新管理模式的成功运行,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的支持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只有信息高度集中,才能使人员的集中化分配,资源的区域化管理成为可能,才能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减少大型设备长距离移动,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为节约型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转场至新航站楼后。地面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及信息的传递将更多的依靠系统取代现行传真、内通、刘讲等传统的方式。重新设计后的离港前端系统(CAPSS)、航班运行指挥系统(FGOS)、行李再确认系统(BRS)、旅客自助值机系统(ECI)将成为T3航站楼的灵魂系统,为我部进入T3航站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