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恐怖组织作为一个群体,不论是群体极化现象还是去个体化,都能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些群体影响的不可避免表明,恐怖主义早已是一场心理博弈。登门槛效应和暴力宣传等已是恐怖分子惯用的手段。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措施,从心理上打击恐怖主义,从恐怖组织内部和恐怖活动发生前进行干预,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关键词]恐怖主义;攻击性;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2-0233-02
张家栋曾在《恐怖主义论》里写到:“恐怖主义是邪恶的,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观察、反思自身的窗口。寻找建立人类美好未来的道路,不仅仅要从良性的、正面的现实中去努力,还要从负面的、阴暗的地方去反证,去探求人类社会应该具有的某些性质。研究恐怖分子的心理成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了解恐怖主义,更可以让人们透过表面发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预防恐怖主义心理形成。
(一)恐怖主义头目的心理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原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这场进行了10年的大追捕终于以本·拉登的死亡而完结。对于本·拉登,这个极端的恐怖分子,他原本也是个羞涩温柔的少年,沐浴在温馨的爱情与婚姻之中。后来却一步步成为让世人害怕的恐怖分子。这其中的心理成因需要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解读他。
1.人类攻击性产生的根源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影响,即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的)影响。进而,我们可以把恐怖主义的极端暴力攻击行为看作是一种极限程度的社会影响。那么,在人类社会中,激发恐怖分子攻击性的社会影响是什么呢?
(1)社会环境刺激人的攻击性本能
卢梭曾提出“高尚野蛮人”的概念,他认为,人就其天性而言,是一种宽厚、快乐、善良的动物。不自由的社会迫使其具有社会攻击性和堕落。而弗洛伊德却认为,人天生就具有求生的本能,和一种“死亡的本能”。当这种“死本能”转入人体内部时,就以自我惩罚的方式表现出来,惩罚方式的极端形式就是自杀。而当它转向外部时,就以敌对,破坏和谋杀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斯科特也提出了一个我认为更让人接受的观点。他提出,如果一个有机体在生活中没有引起斗争的外界刺激,那么他就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使人的攻击性有本能的成分,但激发攻击性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人们为了生存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甚至有人把攻击性视为是一种适者生存的结果。有学者对110个国家自1900年以来的犯罪率进行了比较,发现与那些一直保持和平的国家相比,参战国在战后的暴力犯罪率有所增长。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战争不会减少攻击性倾向,由于攻击行为的合法化、常态化,反而使暴力行为大大增加了。
(2)攻击性需要发泄
根据弗洛伊德的“水力学模式”,攻击行为是一种精神发泄,除非允许人们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否则攻击性的能量将因受到抑制而产生压力。本·拉登长期处于战争的环境中,他不仅亲眼目睹了一场又一场暴力的战争场面,还亲身参与了它们,他的攻击性早已被激发出来并大大增加。因此,可以说当一个人产生了好战的态度,就会引起他好战的行为;并且好战的行为,并不会减弱其好战的态度。暴力只能滋生暴力。
(3)挫折—攻击假说
根据多拉德和米勒的假说,每一个挫折都会唤起攻击行为。罗杰·巴克和塔马拉·登博、库尔特·乐温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在一个房间里摆满了玩具,然后让一组孩子站在房间外面的金属网外观看这些玩具。孩子们想玩却拿不到。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最后才允许他们进入房间。而另一组孩子直接就可以进入房间玩那些玩具。结果发现,第一组受到挫折的孩子表现出了攻击性,他们摔打这些玩具,破坏踩踏等等。而另一组孩子很高兴的玩着这些玩具。这表明,挫折可以引发攻击性。
在本·拉登的一生中,他遭遇的最大挫折就是,当他预见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会入侵沙特,并主动向沙特国王提出自己的基地组织愿意为国家战斗,并已做了战争准备时,他的祖国,却让美国带领的庞大军事联盟保卫沙特。拉登知道后很气愤,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击败萨达姆。并且,后续的挫折进一步引发了他的挫败感。他被迫被自己的國家驱逐处境。由于这些挫折,使他想要报复美国对自己国家内政的干涉行为,也为了弥补他受伤的自尊心。本·拉登后来也明确提出过自己的目标,就是要使穆斯林世界摆脱西方世界的控制,推翻世俗政府而建立宗教政府,把伊斯兰教变成世界上唯一的宗教。
2.恐怖分子的人格特征
以上谈到的都是外在环境对恐怖分子心理产生的影响,那么,从恐怖分子自身出发,他们是否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征呢?还是以本·拉登为例。本·拉登有着那么多的追随者,在许多人眼里,甚至说在他自己眼里,他一直都是个好人,尽管他做了那么多暴力残忍的事。作为一个伊斯兰的信徒(假设在伊斯兰教义没有错的情况下)为什么,他还会有这样的暴力恐怖行为呢?
(1)为残酷行为辩解
就如美国心理学家E·阿伦森在书中说的那样:人们有使自己相信自己是公正,理智的人的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恐怖分子都会找到各种宗教的,社会的,哲学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恐怖活动辩护。在本·拉登的追随者们心中,他是一个英雄,是那么的聪明平和。也许连本·拉登自己都不会知道是自己的潜意识在为自己的残酷行为辩护,才会让他打着“为伊斯兰教义而圣战”的旗号实施了那么多残忍暴力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当恐怖分子对无辜的,没有报复能力的人们进行暴力活动时,他为了减少自己心里的不协调而使自己相信这群无辜的人是有罪的。并且这种心理会与日俱增,到最后,他们就会真的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用这种“为残酷行为自我辩解”的方法来减少心里的不协调,后果无疑是可怕的,它会使恐怖分子犯下越来越大的暴行且毫无悔改之意。 (2)专制型人格
如果说为自己的残酷行为辩解是促使本·拉登一步步沦为极端恐怖分子的推动力量,那么,他本身的“专制型”人格是促使其成为恐怖分子的原因之一。专制型人格的特征是:他们持有“传统的”价值观念,信仰很难改变。他们不能容忍自己和别人的脆弱,喜欢使用极其严厉的惩罚,多疑并且仰慕权威。根据本·拉登的儿子回忆,他们的父亲是个忠诚的穆斯林,不会缺席任何一次的清真仪式。本·拉登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义,即使家庭富裕却坚持崇尚节俭。他不允许家人吹空调,不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他还不准孩子们喝美国的碳酸饮料。他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让他们在沙漠里远足,并且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给他们水和食物。当孩子们犯错时,会把他们打的遍体鳞伤。这些是其专制型人格的表现。专制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走极端,更容易对别人产生偏见。这就是为什么,恐怖分子会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去实施暴力活动。
(二)恐怖分子群体的心理
1.精神控制与洗脑的原理
为了坚定恐怖组织成员的决心,恐怖组织的发起者都会给组织成员进行“洗脑”。“洗脑”的方式有许多,做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看一段暴力悲伤的视频等等。许多的心理实验已证实了一个结论:观看攻击性强的场景,会使观看者表现出极强的暴力倾向,即使观看者原来是软弱的。更有甚者会根据观看到的暴力场面,在生活中进行模仿,实施和影视情节里一样的画面。
而精神控制和“洗脑”之所以起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讨论一个问题之后,群体的态度或信念被放大而变得更加极端的倾向。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有两种,信息影响途径和社会比较途径。恐怖组织的精神控制与洗脑活动就是群体极化的过程。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中,许多人是战士,自认为是个“民族英雄”。战争结束后,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被自己的国家驱逐,他们找不到归属,而本·拉登收留了他们,在那他们能得到英雄似的待遇,感受到“爱”和归属感。他们聚集到一起,讨论自己的委屈和极端思想,从而一步步走向了恐怖犯罪的不归路。
2.登门槛效应
许多被洗脑的人,尤其是邪教的洗脑对象,都是一些三观已经定型的成年人,无论他们受教育的高低,眼界的狭隘或是宽阔,都会有人不可避免的被“洗脑”,甚至在家人劝说后都无法挽回。他们绝对的服从组织,认为组织神圣不可侵犯。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effect),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会接受之后的更大的要求。就像本·拉登从不会逼他的教徒们做人肉炸弹一样,他会一步步的让他们自愿或是陷入为“圣战”而牺牲自己的思想漩涡之中,最后使他们“自愿”为“圣战”献身。
3.去个体化
群体能影响个体的行为。恐怖组织中的成员,之所以能那么有恃无恐的进行一系列暴力残忍的恐怖活动,是因为“去个体化”现象。去个体化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当个体感到在群体里是匿名的,个人意识和责任感会丧失,使个体感到一种行动的授权而盲目加入到冲动的、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行动中去。去个体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个人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內疚、羞愧、恐惧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消弱,使人表现出通常状态下不会表现的行为,甚至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恐怖组织中人们变得更容易进行暴力犯罪活动:去个体化使恐怖分子摆脱自我限制的约束,使恐怖组织中的个人不会对采取的残忍行为产生过多的愧疚感和恐惧感。又由于它的匿名性,以及自我意识的降低,从而使恐怖分子更容易跟随群体去参加他们单独时不会做出的恐怖袭击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恐怖组织作为一个群体,不论是群体极化现象还是去个体化,都能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些群体影响的不可避免表明,恐怖主义早已是一场心理博弈。登门槛效应和暴力宣传等已是恐怖分子惯用的手段。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措施,从心理上打击恐怖主义,从恐怖组织内部和恐怖活动发生前进行干预,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张珠江,林宗基.E·阿伦森.社会心理学入门[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179-180.
[2]何兆武.卢梭.论科学与艺术[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
[3]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西格德蒙·弗洛伊德.超越唯乐原则[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关键词]恐怖主义;攻击性;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2-0233-02
张家栋曾在《恐怖主义论》里写到:“恐怖主义是邪恶的,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观察、反思自身的窗口。寻找建立人类美好未来的道路,不仅仅要从良性的、正面的现实中去努力,还要从负面的、阴暗的地方去反证,去探求人类社会应该具有的某些性质。研究恐怖分子的心理成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加了解恐怖主义,更可以让人们透过表面发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预防恐怖主义心理形成。
(一)恐怖主义头目的心理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原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这场进行了10年的大追捕终于以本·拉登的死亡而完结。对于本·拉登,这个极端的恐怖分子,他原本也是个羞涩温柔的少年,沐浴在温馨的爱情与婚姻之中。后来却一步步成为让世人害怕的恐怖分子。这其中的心理成因需要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解读他。
1.人类攻击性产生的根源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影响,即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的)影响。进而,我们可以把恐怖主义的极端暴力攻击行为看作是一种极限程度的社会影响。那么,在人类社会中,激发恐怖分子攻击性的社会影响是什么呢?
(1)社会环境刺激人的攻击性本能
卢梭曾提出“高尚野蛮人”的概念,他认为,人就其天性而言,是一种宽厚、快乐、善良的动物。不自由的社会迫使其具有社会攻击性和堕落。而弗洛伊德却认为,人天生就具有求生的本能,和一种“死亡的本能”。当这种“死本能”转入人体内部时,就以自我惩罚的方式表现出来,惩罚方式的极端形式就是自杀。而当它转向外部时,就以敌对,破坏和谋杀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斯科特也提出了一个我认为更让人接受的观点。他提出,如果一个有机体在生活中没有引起斗争的外界刺激,那么他就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使人的攻击性有本能的成分,但激发攻击性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攻击性是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人们为了生存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甚至有人把攻击性视为是一种适者生存的结果。有学者对110个国家自1900年以来的犯罪率进行了比较,发现与那些一直保持和平的国家相比,参战国在战后的暴力犯罪率有所增长。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战争不会减少攻击性倾向,由于攻击行为的合法化、常态化,反而使暴力行为大大增加了。
(2)攻击性需要发泄
根据弗洛伊德的“水力学模式”,攻击行为是一种精神发泄,除非允许人们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否则攻击性的能量将因受到抑制而产生压力。本·拉登长期处于战争的环境中,他不仅亲眼目睹了一场又一场暴力的战争场面,还亲身参与了它们,他的攻击性早已被激发出来并大大增加。因此,可以说当一个人产生了好战的态度,就会引起他好战的行为;并且好战的行为,并不会减弱其好战的态度。暴力只能滋生暴力。
(3)挫折—攻击假说
根据多拉德和米勒的假说,每一个挫折都会唤起攻击行为。罗杰·巴克和塔马拉·登博、库尔特·乐温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在一个房间里摆满了玩具,然后让一组孩子站在房间外面的金属网外观看这些玩具。孩子们想玩却拿不到。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最后才允许他们进入房间。而另一组孩子直接就可以进入房间玩那些玩具。结果发现,第一组受到挫折的孩子表现出了攻击性,他们摔打这些玩具,破坏踩踏等等。而另一组孩子很高兴的玩着这些玩具。这表明,挫折可以引发攻击性。
在本·拉登的一生中,他遭遇的最大挫折就是,当他预见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会入侵沙特,并主动向沙特国王提出自己的基地组织愿意为国家战斗,并已做了战争准备时,他的祖国,却让美国带领的庞大军事联盟保卫沙特。拉登知道后很气愤,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击败萨达姆。并且,后续的挫折进一步引发了他的挫败感。他被迫被自己的國家驱逐处境。由于这些挫折,使他想要报复美国对自己国家内政的干涉行为,也为了弥补他受伤的自尊心。本·拉登后来也明确提出过自己的目标,就是要使穆斯林世界摆脱西方世界的控制,推翻世俗政府而建立宗教政府,把伊斯兰教变成世界上唯一的宗教。
2.恐怖分子的人格特征
以上谈到的都是外在环境对恐怖分子心理产生的影响,那么,从恐怖分子自身出发,他们是否具有攻击性的人格特征呢?还是以本·拉登为例。本·拉登有着那么多的追随者,在许多人眼里,甚至说在他自己眼里,他一直都是个好人,尽管他做了那么多暴力残忍的事。作为一个伊斯兰的信徒(假设在伊斯兰教义没有错的情况下)为什么,他还会有这样的暴力恐怖行为呢?
(1)为残酷行为辩解
就如美国心理学家E·阿伦森在书中说的那样:人们有使自己相信自己是公正,理智的人的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恐怖分子都会找到各种宗教的,社会的,哲学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恐怖活动辩护。在本·拉登的追随者们心中,他是一个英雄,是那么的聪明平和。也许连本·拉登自己都不会知道是自己的潜意识在为自己的残酷行为辩护,才会让他打着“为伊斯兰教义而圣战”的旗号实施了那么多残忍暴力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当恐怖分子对无辜的,没有报复能力的人们进行暴力活动时,他为了减少自己心里的不协调而使自己相信这群无辜的人是有罪的。并且这种心理会与日俱增,到最后,他们就会真的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用这种“为残酷行为自我辩解”的方法来减少心里的不协调,后果无疑是可怕的,它会使恐怖分子犯下越来越大的暴行且毫无悔改之意。 (2)专制型人格
如果说为自己的残酷行为辩解是促使本·拉登一步步沦为极端恐怖分子的推动力量,那么,他本身的“专制型”人格是促使其成为恐怖分子的原因之一。专制型人格的特征是:他们持有“传统的”价值观念,信仰很难改变。他们不能容忍自己和别人的脆弱,喜欢使用极其严厉的惩罚,多疑并且仰慕权威。根据本·拉登的儿子回忆,他们的父亲是个忠诚的穆斯林,不会缺席任何一次的清真仪式。本·拉登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义,即使家庭富裕却坚持崇尚节俭。他不允许家人吹空调,不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他还不准孩子们喝美国的碳酸饮料。他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让他们在沙漠里远足,并且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给他们水和食物。当孩子们犯错时,会把他们打的遍体鳞伤。这些是其专制型人格的表现。专制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走极端,更容易对别人产生偏见。这就是为什么,恐怖分子会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去实施暴力活动。
(二)恐怖分子群体的心理
1.精神控制与洗脑的原理
为了坚定恐怖组织成员的决心,恐怖组织的发起者都会给组织成员进行“洗脑”。“洗脑”的方式有许多,做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看一段暴力悲伤的视频等等。许多的心理实验已证实了一个结论:观看攻击性强的场景,会使观看者表现出极强的暴力倾向,即使观看者原来是软弱的。更有甚者会根据观看到的暴力场面,在生活中进行模仿,实施和影视情节里一样的画面。
而精神控制和“洗脑”之所以起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讨论一个问题之后,群体的态度或信念被放大而变得更加极端的倾向。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有两种,信息影响途径和社会比较途径。恐怖组织的精神控制与洗脑活动就是群体极化的过程。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中,许多人是战士,自认为是个“民族英雄”。战争结束后,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被自己的国家驱逐,他们找不到归属,而本·拉登收留了他们,在那他们能得到英雄似的待遇,感受到“爱”和归属感。他们聚集到一起,讨论自己的委屈和极端思想,从而一步步走向了恐怖犯罪的不归路。
2.登门槛效应
许多被洗脑的人,尤其是邪教的洗脑对象,都是一些三观已经定型的成年人,无论他们受教育的高低,眼界的狭隘或是宽阔,都会有人不可避免的被“洗脑”,甚至在家人劝说后都无法挽回。他们绝对的服从组织,认为组织神圣不可侵犯。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effect),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会接受之后的更大的要求。就像本·拉登从不会逼他的教徒们做人肉炸弹一样,他会一步步的让他们自愿或是陷入为“圣战”而牺牲自己的思想漩涡之中,最后使他们“自愿”为“圣战”献身。
3.去个体化
群体能影响个体的行为。恐怖组织中的成员,之所以能那么有恃无恐的进行一系列暴力残忍的恐怖活动,是因为“去个体化”现象。去个体化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当个体感到在群体里是匿名的,个人意识和责任感会丧失,使个体感到一种行动的授权而盲目加入到冲动的、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行动中去。去个体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个人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內疚、羞愧、恐惧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消弱,使人表现出通常状态下不会表现的行为,甚至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恐怖组织中人们变得更容易进行暴力犯罪活动:去个体化使恐怖分子摆脱自我限制的约束,使恐怖组织中的个人不会对采取的残忍行为产生过多的愧疚感和恐惧感。又由于它的匿名性,以及自我意识的降低,从而使恐怖分子更容易跟随群体去参加他们单独时不会做出的恐怖袭击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恐怖组织作为一个群体,不论是群体极化现象还是去个体化,都能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些群体影响的不可避免表明,恐怖主义早已是一场心理博弈。登门槛效应和暴力宣传等已是恐怖分子惯用的手段。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措施,从心理上打击恐怖主义,从恐怖组织内部和恐怖活动发生前进行干预,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张珠江,林宗基.E·阿伦森.社会心理学入门[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179-180.
[2]何兆武.卢梭.论科学与艺术[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
[3]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西格德蒙·弗洛伊德.超越唯乐原则[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