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在教学中,师生相互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的课程中,教学昭示著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间"互动"与"交往",让学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使语文课堂弥漫、充盈一种和平、民主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既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时刻重点关注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自己想思考能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做能做想做的事,引导学生说想说能说的话。当然,学生的思--做--说要在教师控制下进行,要有"度"。做到这一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真情的回报》一文主要讲"我"9岁那年的难忘的送报的经历,表现了有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这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内容浅、生字新词少,课文中心明确。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没有大讲、特讲,进行繁琐的分析,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理解、感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我付出怎样的真情,得到的怎样的回报?2、找出本文中的中心句。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后让学生自己说。这样,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
二、"互动"有助于挖掘学生艺术潜力
新的课堂标准要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听,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更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
1、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重点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讲解,而是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心中的黄果树瀑布画出来。学生们群情激昂,热情高涨,纷纷动手画了起来。虽然有的同学画得很美丽,但也有的同学画得很难看,而我都尽量找出其中的优点,给予他们以表扬与鼓励。最后,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举行班级绘画展,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另外,在教学《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等一类的写景古诗时,我也同样没有注重对古诗本身的内容分析,而是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把诗中描绘的美景用自己的笔画出来。这样,在课堂中,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绘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2、在"互动"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各种
能力。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在课堂上,我把全体分成六组,进行表演、比赛。我让每组中的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韩勃,并且要求学生特别注重表演时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最后从这六组中评出最好的一组,并给予奖励。学生们等我把要求说完后,就在小组中认真演练起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样,通过这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3、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这样一类散文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进行繁琐的分析,而应当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如:郭沫若先生写的《白鹭》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在教学完课文后,为了加深对课文理解,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诗歌朗诵会。开朗诵会前,我把录音机拿到教室,先让同学先听几遍课文录音,然后给学生15分钟准备时间。学生们个个都摇头晃脑地准备,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认真劲,我心里暗暗高兴。最后,通过比赛、评比,评出班级中的优胜者,并且给予表扬。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还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艺术潜力。
三、"互动"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死板的、沉闷的、机械的,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而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因为我没有到过西安,没有看到过兵马俑。所以,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收集这方面的书面资料,留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竟还有到过西安的同学介绍自己所看过的兵马俑,课堂成了会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我成了学生的配角,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看到了这种情形,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师生间的共同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即将实施的今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应课堂改革的潮流,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单纯的舞台已经成为过眼的烟云。而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今天,语文课堂更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既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时刻重点关注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自己想思考能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做能做想做的事,引导学生说想说能说的话。当然,学生的思--做--说要在教师控制下进行,要有"度"。做到这一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真情的回报》一文主要讲"我"9岁那年的难忘的送报的经历,表现了有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这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内容浅、生字新词少,课文中心明确。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没有大讲、特讲,进行繁琐的分析,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理解、感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我付出怎样的真情,得到的怎样的回报?2、找出本文中的中心句。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后让学生自己说。这样,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
二、"互动"有助于挖掘学生艺术潜力
新的课堂标准要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听,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更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
1、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重点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讲解,而是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心中的黄果树瀑布画出来。学生们群情激昂,热情高涨,纷纷动手画了起来。虽然有的同学画得很美丽,但也有的同学画得很难看,而我都尽量找出其中的优点,给予他们以表扬与鼓励。最后,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举行班级绘画展,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另外,在教学《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等一类的写景古诗时,我也同样没有注重对古诗本身的内容分析,而是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把诗中描绘的美景用自己的笔画出来。这样,在课堂中,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绘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2、在"互动"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各种
能力。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在课堂上,我把全体分成六组,进行表演、比赛。我让每组中的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韩勃,并且要求学生特别注重表演时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最后从这六组中评出最好的一组,并给予奖励。学生们等我把要求说完后,就在小组中认真演练起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样,通过这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3、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这样一类散文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进行繁琐的分析,而应当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如:郭沫若先生写的《白鹭》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在教学完课文后,为了加深对课文理解,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诗歌朗诵会。开朗诵会前,我把录音机拿到教室,先让同学先听几遍课文录音,然后给学生15分钟准备时间。学生们个个都摇头晃脑地准备,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认真劲,我心里暗暗高兴。最后,通过比赛、评比,评出班级中的优胜者,并且给予表扬。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还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艺术潜力。
三、"互动"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死板的、沉闷的、机械的,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而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因为我没有到过西安,没有看到过兵马俑。所以,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收集这方面的书面资料,留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竟还有到过西安的同学介绍自己所看过的兵马俑,课堂成了会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我成了学生的配角,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看到了这种情形,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师生间的共同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即将实施的今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应课堂改革的潮流,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单纯的舞台已经成为过眼的烟云。而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今天,语文课堂更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