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素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在教学中,师生相互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的课程中,教学昭示著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间"互动"与"交往",让学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使语文课堂弥漫、充盈一种和平、民主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既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时刻重点关注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自己想思考能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做能做想做的事,引导学生说想说能说的话。当然,学生的思--做--说要在教师控制下进行,要有"度"。做到这一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真情的回报》一文主要讲"我"9岁那年的难忘的送报的经历,表现了有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这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内容浅、生字新词少,课文中心明确。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没有大讲、特讲,进行繁琐的分析,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理解、感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我付出怎样的真情,得到的怎样的回报?2、找出本文中的中心句。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后让学生自己说。这样,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
  二、"互动"有助于挖掘学生艺术潜力
  新的课堂标准要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听,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更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
  1、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重点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讲解,而是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心中的黄果树瀑布画出来。学生们群情激昂,热情高涨,纷纷动手画了起来。虽然有的同学画得很美丽,但也有的同学画得很难看,而我都尽量找出其中的优点,给予他们以表扬与鼓励。最后,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举行班级绘画展,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另外,在教学《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等一类的写景古诗时,我也同样没有注重对古诗本身的内容分析,而是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把诗中描绘的美景用自己的笔画出来。这样,在课堂中,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绘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2、在"互动"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各种
  能力。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在课堂上,我把全体分成六组,进行表演、比赛。我让每组中的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韩勃,并且要求学生特别注重表演时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最后从这六组中评出最好的一组,并给予奖励。学生们等我把要求说完后,就在小组中认真演练起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样,通过这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3、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这样一类散文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进行繁琐的分析,而应当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如:郭沫若先生写的《白鹭》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在教学完课文后,为了加深对课文理解,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诗歌朗诵会。开朗诵会前,我把录音机拿到教室,先让同学先听几遍课文录音,然后给学生15分钟准备时间。学生们个个都摇头晃脑地准备,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认真劲,我心里暗暗高兴。最后,通过比赛、评比,评出班级中的优胜者,并且给予表扬。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还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艺术潜力。
  三、"互动"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死板的、沉闷的、机械的,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而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因为我没有到过西安,没有看到过兵马俑。所以,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收集这方面的书面资料,留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竟还有到过西安的同学介绍自己所看过的兵马俑,课堂成了会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我成了学生的配角,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看到了这种情形,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师生间的共同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即将实施的今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应课堂改革的潮流,使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单纯的舞台已经成为过眼的烟云。而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今天,语文课堂更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互相联系 关系  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关键。创新要从小做起。小学创新教育要求做到三个层次,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相长,使课堂气氛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达到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并行。  【关键词】创新 小学语文 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句话的意思
小学低年级小學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作为山区乡村小学的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阶段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小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和发现识字的乐趣。如何把枯燥的识字变为有趣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生活中去主动地识字呢?特作以下探索。  1、字配画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字形具体形象化,按照拟定的主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于阅读教学......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研讨与反思,谈谈培养学生语感的几条途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守着一本语文书学习的做法早已被人们嗤之以鼻,广泛的阅读积累是目前很多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诗圣"杜甫亦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钱泳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这无不说明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如今,我们也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得出,课外阅读益处确实很多,它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激
期刊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之树!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一片春意盎然的生命之林!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林间徘徊的培林、护林人!  --题记  语文,最具人文情怀的学科,它多姿多彩,妙趣横生,可似乎由于教师反复的"精"讲,一遍又一遍的作业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学生将语文作业放在最后做,没有时间就不做,业余时间看完其他科目再看语文······可见,他们把语文放于何位!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难
期刊
我从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却觉得课被我上得自己都不喜欢,不知道如何让我的语文既让学生喜欢又能学到东西,还能应付目前的中考,我希望我的学生全面发展与考试成绩双丰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呢?又只讲求分、分,一切都是分。领导就要升学率和不出事,老师只想证明自己的学生分数有多高,以此来体现自身价值。  为了真正实现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减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