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类型的调查研究
1.求知型读者
主要是高一新生,学业压力不太大,有一个缓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新生面对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涉猎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名人传记、为人处世、文艺哲理等方面的读物;对需要动脑筋的科普读物和生活读物则兴趣不大,其阅读目的性不强,带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2.学习型读者
主要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他们善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注意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有关学科的参考书、补充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目的性较强,意志力较高,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行策略调整,有较强的辨别认知能力,能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完善计划。
3.猎奇型读者
这类读者大多是一些学习不专心但头脑灵活的人。其好奇心强,信息灵通,对流行的网络文学、另类人物、世界奇闻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对这类读者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把握导读的适当时机,分析其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心理现象和阅读需求,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4.休闲型读者
这类读者往往带着娱乐休闲的心理走进图书馆。他们原本可能是带着求知心理来的,当其坐下来时,可能会看到几本很显眼的休闲杂志放在面前,于是信手翻开一本就“休闲”起来,或借一点与学习本身无关的诸如小说、读者之类的书,目的是为了调节一下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
5.策略型读者
这类读者懂得制定科学缜密的阅读计划,注重运用方法技巧,主动克服盲目随意性,已经从纯粹的兴趣阅读逐渐转变为理性阅读,既能利用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还能密切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能够有规律、有秩序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获取成果较大。
二、阅读效果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心理意识影响
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其阅读心理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读者个体偏好的心理特征会因阅读能力、性格气质、爱好特点等因素引发读者特殊的信息需求。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当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处于积极状态并协同作用时,主体的认知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2.图书馆馆员的正确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一种随着感觉而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感觉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传播。需要得到满足,感觉良好,其情感是积极愉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感觉略差,其情感是郁闷消极的。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是促使学生情绪转变的关键。
3.图书馆设施的环境影响
馆舍设计、采光照明、卫生绿化等对读者的兴趣心理和行为动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摆设等会给学生带来感官愉悦和自觉维护图书馆美好环境的心理。反之,脏乱破旧等不良环境势必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对娱乐休闲型读者的影响较大,从心理上贬斥图书馆,容易发生违章,不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三、导读策略的科学定位
1.营造文化氛围
营造优秀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助于触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精心设计室内墙面,悬挂高品位装饰画、图书分类表、名诗词挂图、温馨小提示,摆设阅览桌上小盆景,手工制作报纸杂志、使用须知、小卡片等,会让学生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和自觉爱护书刊的好习惯。
2.引导阅读倾向
学生的阅读倾向与其知识程度、智力水平密切相关。馆员有的放矢地做好图书推荐引导工作,使学生便于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阅读需求,高效调整和监控自己收集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行为,逐步形成科学的阅读策略和习惯。
3.设置检索平台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课。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查阅文献的方法及网络资源信息的查询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览系统,才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了解检索文献的原理与方法,检索词的选择与组合,并学会利用元认知技能对其进行训练,使其对自己的整个信息获取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能有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伴随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我们应该赋予学校图书馆工作新的内涵。要以书目推荐为先导,规范阅读行为;以心理引导为手段,优化阅读过程;以方法介绍为推动,增强阅读效果;以技能训练为中介,提高阅读能力,从而积极展示图书馆功能,把学生读者培养为策略型的学习者,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黄 晓)
1.求知型读者
主要是高一新生,学业压力不太大,有一个缓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新生面对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涉猎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名人传记、为人处世、文艺哲理等方面的读物;对需要动脑筋的科普读物和生活读物则兴趣不大,其阅读目的性不强,带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2.学习型读者
主要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他们善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注意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有关学科的参考书、补充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目的性较强,意志力较高,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行策略调整,有较强的辨别认知能力,能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完善计划。
3.猎奇型读者
这类读者大多是一些学习不专心但头脑灵活的人。其好奇心强,信息灵通,对流行的网络文学、另类人物、世界奇闻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对这类读者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把握导读的适当时机,分析其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心理现象和阅读需求,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4.休闲型读者
这类读者往往带着娱乐休闲的心理走进图书馆。他们原本可能是带着求知心理来的,当其坐下来时,可能会看到几本很显眼的休闲杂志放在面前,于是信手翻开一本就“休闲”起来,或借一点与学习本身无关的诸如小说、读者之类的书,目的是为了调节一下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
5.策略型读者
这类读者懂得制定科学缜密的阅读计划,注重运用方法技巧,主动克服盲目随意性,已经从纯粹的兴趣阅读逐渐转变为理性阅读,既能利用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还能密切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能够有规律、有秩序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获取成果较大。
二、阅读效果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心理意识影响
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其阅读心理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读者个体偏好的心理特征会因阅读能力、性格气质、爱好特点等因素引发读者特殊的信息需求。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当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处于积极状态并协同作用时,主体的认知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2.图书馆馆员的正确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一种随着感觉而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感觉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传播。需要得到满足,感觉良好,其情感是积极愉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感觉略差,其情感是郁闷消极的。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是促使学生情绪转变的关键。
3.图书馆设施的环境影响
馆舍设计、采光照明、卫生绿化等对读者的兴趣心理和行为动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摆设等会给学生带来感官愉悦和自觉维护图书馆美好环境的心理。反之,脏乱破旧等不良环境势必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对娱乐休闲型读者的影响较大,从心理上贬斥图书馆,容易发生违章,不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三、导读策略的科学定位
1.营造文化氛围
营造优秀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助于触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精心设计室内墙面,悬挂高品位装饰画、图书分类表、名诗词挂图、温馨小提示,摆设阅览桌上小盆景,手工制作报纸杂志、使用须知、小卡片等,会让学生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和自觉爱护书刊的好习惯。
2.引导阅读倾向
学生的阅读倾向与其知识程度、智力水平密切相关。馆员有的放矢地做好图书推荐引导工作,使学生便于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阅读需求,高效调整和监控自己收集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行为,逐步形成科学的阅读策略和习惯。
3.设置检索平台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课。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查阅文献的方法及网络资源信息的查询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览系统,才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了解检索文献的原理与方法,检索词的选择与组合,并学会利用元认知技能对其进行训练,使其对自己的整个信息获取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能有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伴随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我们应该赋予学校图书馆工作新的内涵。要以书目推荐为先导,规范阅读行为;以心理引导为手段,优化阅读过程;以方法介绍为推动,增强阅读效果;以技能训练为中介,提高阅读能力,从而积极展示图书馆功能,把学生读者培养为策略型的学习者,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