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觉得物理难,甚至排斥物理这门学科。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多样高效的教学课堂日益备受关注。笔者认为,要使高中物理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要认真研究好物理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风格,把握好教材内容,开展有趣的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核能》单元教学中,我预先搜集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可以再现或逼真模拟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可以动态展示科学前辈们所做的一系列重大实验,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对人类智慧的伟大感到惊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气氛,还能促使学生探究物理。例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充分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的质疑和释疑过程展开,从“两种科学的对话”到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下落物体不论其轻重如何,从相同的高度落下,下落的时间均相等”的科学结论。又如在“行星的运动”一节中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他的导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天体运动必然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提出质疑,通过释疑,得到关于天体运动规律的开普勒定律。
三、 注重课堂点拨,促进深入理解
在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门艺术,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形成物理的思想方法,进而对物理原理深入地探究,快捷地掌握物理知识。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我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非静电力做的功应该等于内外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总合,即W=E外 E内,所以EIt=I2Rt I2Rt,整理后得到E=IR Ir。学生对于W=E外 E内的理解在课堂上尚可,课后就忘了该定律的本质。这时只需做一个小实验:以干电池为电源连接一个阻值较小的用电器(同时注意考虑电源的安全)。当电路闭合一段时间后,让学生用手摸一下电池,让他们感受一下电池的热量,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到,电源在发热。通过亲身体会,学生对内电阻以及内电阻在整个闭合电路中所起作用的理解自然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实行小小的点拨,但这小小的点拨正是学生正确有效掌握物理规律的“金钥匙”。
四、 充分运用模型、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势
钱学森说:“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的机理,吸取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次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课本上出现的物理模型大多都是一些理想化模型,而隐含在鲜活的实际问题中的物理模型往往难以识别。因此重视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根本保证。
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当学生反复看过实验步骤的演示之后,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通过文本框的形式进行提醒,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标准》(实验)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社区的建立,大大促进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能力培养。例如利用BBS论坛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讨论。在《作用力反作用力》一节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马拉车”的网上BBS 论坛作为教学平台。我给学生的任务是:登录论坛后,先投票,然后以发帖子的形式发到论坛上,让大家共享。在完成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发的帖子,并可以回帖的形式与同学讨论。以这种论坛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五、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物理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情境正是为分析解决问题而展开师生共同合作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如在《弹力》这一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系列逻辑关系的问题情境来构建弹力的概念,问题情境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出发,设问: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情境2:从直观的具体现象中弹力方向出发,设问: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有什么关系? 问题情境3:从对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关系的探究出发,设问: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从而引出胡克定律教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 达到优化科学探究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六、 重视实验教学,促进知识吸收
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寻找解决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或是学生一方因素,而是需要在教学模式、课堂兴趣、互动性、自主性等多种因素的改善下,循序渐进地达到新课标改革的目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 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要认真研究好物理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风格,把握好教材内容,开展有趣的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核能》单元教学中,我预先搜集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可以再现或逼真模拟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可以动态展示科学前辈们所做的一系列重大实验,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对人类智慧的伟大感到惊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气氛,还能促使学生探究物理。例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充分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的质疑和释疑过程展开,从“两种科学的对话”到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下落物体不论其轻重如何,从相同的高度落下,下落的时间均相等”的科学结论。又如在“行星的运动”一节中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他的导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天体运动必然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提出质疑,通过释疑,得到关于天体运动规律的开普勒定律。
三、 注重课堂点拨,促进深入理解
在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门艺术,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形成物理的思想方法,进而对物理原理深入地探究,快捷地掌握物理知识。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我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非静电力做的功应该等于内外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总合,即W=E外 E内,所以EIt=I2Rt I2Rt,整理后得到E=IR Ir。学生对于W=E外 E内的理解在课堂上尚可,课后就忘了该定律的本质。这时只需做一个小实验:以干电池为电源连接一个阻值较小的用电器(同时注意考虑电源的安全)。当电路闭合一段时间后,让学生用手摸一下电池,让他们感受一下电池的热量,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到,电源在发热。通过亲身体会,学生对内电阻以及内电阻在整个闭合电路中所起作用的理解自然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实行小小的点拨,但这小小的点拨正是学生正确有效掌握物理规律的“金钥匙”。
四、 充分运用模型、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势
钱学森说:“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的机理,吸取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次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课本上出现的物理模型大多都是一些理想化模型,而隐含在鲜活的实际问题中的物理模型往往难以识别。因此重视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根本保证。
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当学生反复看过实验步骤的演示之后,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通过文本框的形式进行提醒,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标准》(实验)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社区的建立,大大促进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能力培养。例如利用BBS论坛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讨论。在《作用力反作用力》一节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马拉车”的网上BBS 论坛作为教学平台。我给学生的任务是:登录论坛后,先投票,然后以发帖子的形式发到论坛上,让大家共享。在完成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发的帖子,并可以回帖的形式与同学讨论。以这种论坛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五、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物理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情境正是为分析解决问题而展开师生共同合作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如在《弹力》这一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系列逻辑关系的问题情境来构建弹力的概念,问题情境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出发,设问: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情境2:从直观的具体现象中弹力方向出发,设问: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有什么关系? 问题情境3:从对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关系的探究出发,设问: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从而引出胡克定律教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 达到优化科学探究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六、 重视实验教学,促进知识吸收
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寻找解决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或是学生一方因素,而是需要在教学模式、课堂兴趣、互动性、自主性等多种因素的改善下,循序渐进地达到新课标改革的目标。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