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部名为《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的电影十分发人深思,它是由邓康延导演所导的一部纪录片,它有着十分真实的画面,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了解中国教育仍然有着很多的缺陷,如农村教育与城市的极度不平衡,学生们饱受题海战术,却没人任何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是什么让中国教育变成了这样,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如此痛苦?
我所选择的这一部分叫做《天梯—寒门学子的出路》,我感到了中国教育的悲哀之处。从一个悲剧切入,王久寿老人带着八个孩子,他们都是所谓的留守孩童,父母进城务工,留下了孩子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爷爷奶奶精力和体力都够不到了,孩子们又喜欢玩耍,于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五个孩子溺水了,当时却只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现场,命运都寄托在了这个小小的孩子身上。他赶忙小跑去找他的奶奶,试图救回他的兄弟姐妹,但是奶奶腿脚不利索一瘸一拐,又只好找村里的人来帮忙。据村民所说,救助离溺水时间相差了一个小时,而且村子里的青壮年很少,很多都是老人,他们也只能爱莫能助,眼睁睁的看着五条性命的流失。这是何等的悲痛啊!最小的孩子只有五岁,最大的也只有十一岁,这场悲剧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所造成的,也是孩子们父母将孩子留在农村不好好照顾所造成的,我不知道当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听到这个不好的消息,该是如何的哭天抢地,如何后悔与怨恨啊!但是,留守儿童的悲剧不断发生,远远不止这一起事故。据报道,2010年,就有5800万留守儿童。他们是教育的最底线,很多只能上到初中就辍学打工。如此一对比,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如此幸福,不仅可以受到教育的权利,更不用担心吃穿住行,一切都有父母包办。
十一岁的董仁发是贵州的六盘水山区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去广州务工,没有爷爷奶奶照顾,他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小小的年级就要承担生活的苦痛压力,但是为了生存他必须要自己做饭洗衣,他有个姑姑偶尔会来照顾他,甚至他家连电灯都没有。因为,大人说电灯会引起火灾,所以,他只能点蜡烛来生活,否则便无法读书写字。视频中的小破桌子,破旧的房屋都让我感到了难过,很不可思议,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而他除了写作业就是做饭,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据小董说他们村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屈指可数,根本没有什么城市里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物件,平时的娱乐活动可能也就只有去农村的草地上玩一下了。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很差,他说如果初中要交学费的话,他就辍学去打工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快点长大,他想要赚钱修房子,突然之间,他哽咽不说话了。一句欲言又止的“算了”,让我十分心疼,他对他的未来没有希望,也不敢奢求什么,只想修好自己的房子。
众所周知,衡水中学是一所蝉联了河北省高考冠军13年的一所高中。赞美者称赞它说:“它以拼搏精神创造了欠发达地区的高考奇迹。”而批评者则指责:“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加工厂”。不管大家是如何对它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这所高中。所以它拥有了一个特权:在较大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所以它把一个地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一网打尽,集中在了一两所学校之中,从而使别的学校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可能性。虽然说,这样的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但是这却破坏了一个地方高中教育的生态,造成了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整体下降;超级中学的崛起与县中的沦陷连在一起——县中留不住好的学生和老师,农村学校就会衰落,教育就跟不上。
林何,是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因为他虽然在北京读了小学和初中高中,但是却面临着高考之际,留下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地区高考政策,他必须要回到原籍地考试,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见,但是这对学生并不公平。因为读的教材不同,考试自然也是不同的,如何能一下子适应到别的高考当中去呢?这个异地高考的矛盾引发了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据调查表明,自上个世纪起,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不断降低,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被加剧和固化。那么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呢?是与高考制度有关,高考制度应该是最公平的,然而并不是。它存在着地区歧视:①外地与北京的招生名额相差能有37倍,可以说如果你是北京户口,那么相比别人你就能考在北京②高考是完全看分数的,如果高考失常了,那么对不起,好的大学将与你无缘。当然,现在的学校推出了很多自主招生,虽然说并不是完全看分数了,但还是很排斥农村学生,因为农村学生无法在才艺上战胜城市里的学生。高考,虽说是当今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可是这些制度的出现却破坏了公平公正。
我想我们现在大三了,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的压力,二三流的大学读出来,找到好工作的概率非常低。我看到视频里的大学生毕业出来后,并没有找到工作,一个个都选择了在外漂流,过得落魄的时候,甚至没有地方住,只能蜗居在大街上,过得很是惨淡。社会和现实压垮了年轻的梦想,他们不再有自己的目标,对未来很是迷茫,甚至在家乡都找不到归属感。但是,毫无办法,因为我们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就业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到处都是211、985的名牌大学生,更不要说现在硕士生泛滥了。我举个例子,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教我的英语老师就是一个硕士了。如果毕业后想当老师的话,必须要考研,学校对老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努力的话,就无法找到工作,当然富二代就另说了,普通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想,我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痛!但是我相信,中国总有一天会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教育制度也會一步步变好,中国人迟早都会生活的很好!
作者简介:俞凤蝶(1997-)女,民族:汉,籍贯:上海,学历: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我所选择的这一部分叫做《天梯—寒门学子的出路》,我感到了中国教育的悲哀之处。从一个悲剧切入,王久寿老人带着八个孩子,他们都是所谓的留守孩童,父母进城务工,留下了孩子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爷爷奶奶精力和体力都够不到了,孩子们又喜欢玩耍,于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五个孩子溺水了,当时却只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现场,命运都寄托在了这个小小的孩子身上。他赶忙小跑去找他的奶奶,试图救回他的兄弟姐妹,但是奶奶腿脚不利索一瘸一拐,又只好找村里的人来帮忙。据村民所说,救助离溺水时间相差了一个小时,而且村子里的青壮年很少,很多都是老人,他们也只能爱莫能助,眼睁睁的看着五条性命的流失。这是何等的悲痛啊!最小的孩子只有五岁,最大的也只有十一岁,这场悲剧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所造成的,也是孩子们父母将孩子留在农村不好好照顾所造成的,我不知道当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听到这个不好的消息,该是如何的哭天抢地,如何后悔与怨恨啊!但是,留守儿童的悲剧不断发生,远远不止这一起事故。据报道,2010年,就有5800万留守儿童。他们是教育的最底线,很多只能上到初中就辍学打工。如此一对比,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如此幸福,不仅可以受到教育的权利,更不用担心吃穿住行,一切都有父母包办。
十一岁的董仁发是贵州的六盘水山区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去广州务工,没有爷爷奶奶照顾,他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小小的年级就要承担生活的苦痛压力,但是为了生存他必须要自己做饭洗衣,他有个姑姑偶尔会来照顾他,甚至他家连电灯都没有。因为,大人说电灯会引起火灾,所以,他只能点蜡烛来生活,否则便无法读书写字。视频中的小破桌子,破旧的房屋都让我感到了难过,很不可思议,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而他除了写作业就是做饭,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据小董说他们村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屈指可数,根本没有什么城市里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物件,平时的娱乐活动可能也就只有去农村的草地上玩一下了。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很差,他说如果初中要交学费的话,他就辍学去打工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快点长大,他想要赚钱修房子,突然之间,他哽咽不说话了。一句欲言又止的“算了”,让我十分心疼,他对他的未来没有希望,也不敢奢求什么,只想修好自己的房子。
众所周知,衡水中学是一所蝉联了河北省高考冠军13年的一所高中。赞美者称赞它说:“它以拼搏精神创造了欠发达地区的高考奇迹。”而批评者则指责:“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加工厂”。不管大家是如何对它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这所高中。所以它拥有了一个特权:在较大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所以它把一个地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一网打尽,集中在了一两所学校之中,从而使别的学校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可能性。虽然说,这样的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但是这却破坏了一个地方高中教育的生态,造成了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整体下降;超级中学的崛起与县中的沦陷连在一起——县中留不住好的学生和老师,农村学校就会衰落,教育就跟不上。
林何,是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因为他虽然在北京读了小学和初中高中,但是却面临着高考之际,留下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地区高考政策,他必须要回到原籍地考试,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见,但是这对学生并不公平。因为读的教材不同,考试自然也是不同的,如何能一下子适应到别的高考当中去呢?这个异地高考的矛盾引发了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据调查表明,自上个世纪起,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不断降低,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被加剧和固化。那么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呢?是与高考制度有关,高考制度应该是最公平的,然而并不是。它存在着地区歧视:①外地与北京的招生名额相差能有37倍,可以说如果你是北京户口,那么相比别人你就能考在北京②高考是完全看分数的,如果高考失常了,那么对不起,好的大学将与你无缘。当然,现在的学校推出了很多自主招生,虽然说并不是完全看分数了,但还是很排斥农村学生,因为农村学生无法在才艺上战胜城市里的学生。高考,虽说是当今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可是这些制度的出现却破坏了公平公正。
我想我们现在大三了,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的压力,二三流的大学读出来,找到好工作的概率非常低。我看到视频里的大学生毕业出来后,并没有找到工作,一个个都选择了在外漂流,过得落魄的时候,甚至没有地方住,只能蜗居在大街上,过得很是惨淡。社会和现实压垮了年轻的梦想,他们不再有自己的目标,对未来很是迷茫,甚至在家乡都找不到归属感。但是,毫无办法,因为我们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就业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到处都是211、985的名牌大学生,更不要说现在硕士生泛滥了。我举个例子,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教我的英语老师就是一个硕士了。如果毕业后想当老师的话,必须要考研,学校对老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努力的话,就无法找到工作,当然富二代就另说了,普通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想,我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痛!但是我相信,中国总有一天会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教育制度也會一步步变好,中国人迟早都会生活的很好!
作者简介:俞凤蝶(1997-)女,民族:汉,籍贯:上海,学历: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