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分析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教育尽管发展迅速,在实践上仍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致使网络学习处于辅助性和边缘化的境地。为此除从技术和形式设计外,通过传统与网络两种学习课程的比较,还需解决网络课程的互补性、独立性、交互性和选择性等问题,以发挥网络课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认识;实践;网络课程
  
  网络环境时空的开放性、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交互的便捷性和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从各个维度进行自主学习的构建,因此自主学习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学者认为作为自主学习理论重要基础的“建构主义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rnet)的支持。”[1]但从我国近十年来,在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系统开展的网络教育情况看,尽管发展迅速,但因网络课程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上仍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致使网络学习处于辅助性和边缘化的境地。为此除从技术和形式设计改正完善外,还需通过传统与网络两种学习课程的比较,分析网络课程内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 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的比较
  网络环境的不断提升和网络使传统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弱化,一种超市至于客户的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将成为趋势(犹其对成人教育已是如此)。因此在实践上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认识,以及从客观(网络学习平台)和主观(学生)两方面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进展,及其自然地交汇于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开发。笔者认为网络资源对于自主学习的合适性,可以形成学生与网络资源之间必要的张力,是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网络资源是以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各个资源群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网络课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基于实践比较传统和网络两种学习课程的差异是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以下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进行比较。
  1.1 课程内容的呈现
  传统课程的组织形式适应于讲授法,奥苏贝尔(Ausubel)的意义接受学习说为讲授法提供了一种心理学和逻辑学上的理论依据。认为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讲授教学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物理学课程的意义学习离不开经过“先前的经验物理实验物理概念与规律运用”四个阶段。其中先前的经验是新知识建构的“锚点”和“支架”;物理实验是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桥梁和纽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形成学生物理思想和能力的载体。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由此岸到达彼岸的必由之路,为此物理学家彭桓武曾说“物理是不能自学的。”[2]但传统课程内容的表述抽象,通常以图片加文字说明提供实验,使大学物理课大多演变成的数学的推导和逻辑的演绎,成为迄今大学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课程形式的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有:①内容呈现多媒体化。具体有文本、图片、动画、影视和虚拟现实等;②呈现方式可控化。具体有物理过程可控、观察内容可控等;③交互的实时化。具体有教学资源实时交互、科学计算和模拟研究平台等[3]。
  1.2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体系构成
  传统物理课程为了内容和体系的完整、精练、严谨,一般剔除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技叶”(物理知识形成过程的错误、矛盾和争论)和知识形成的前后过程,形成以演绎为主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将物理学与其历史的剥离,掩盖了直觉、顿悟、灵感等创造性的思维,取消了猜测、机遇、偶然性在科学发现中的地位。这种注重知识逻辑的课程体系,使得物理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现实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开放性不匹配,因此现有物理教育有远离对现实物理世界进行探索的倾向。传统物理课程的处理方式适应于时空封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它着重于教师的教,一般不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和它具有的巨大信息存储空间,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构成可以突破传统课程教学的种种限制,方便了学习内容基于学习者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主要有:①利用网络巨大的存储空间,可使教学内容有更大的包容性。如可以包容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人文因素、更多地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讨论物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的问题等;②利用超文本等技术,使教材结构形成有机的整体。如通常教材体系中,通过光电效应教学和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子的粒子性,而对于光子能量的进一步提高可能产生的效应没有提及。即使对于光电效应的讨论也只是偏于一寓,不能讨论“一个电子能否同时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子?”等问题。网络课程则可通过超文本等技术,形成知识链。此外,网络的可实时更新,方便网络课程不断完善。
  1.3课程实践与技能的训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离不开物理的实验和测量。当前物理实验已发展成为既与物理理论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物理研究的学科。它们的关系是“理论实验理论……”,理论为实验提供指导,实验对理论进行鉴别。因此虽然常规的物理实验能够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技能仍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物理理论的发展离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越来越远,常规的物理实验已不能满足物理学习的需要。而建设现代物理实验的投入大,重复操作的成本高,不是一般学校所能承受。从实验安全性看,有些实验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不宜直接操作。从物理实验研究发展的角度看,计算机操控和网上协作实验应是具备的能力之一,如在医学上远程遥控手术。网络与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结合使网络实验成为可能,且具有低成本性、可重复性、安全性和可协同性等特征,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必要的课程实践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1.4课程教学的交互性
  学习理论的研究一再证明,交互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效构建。物理学习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学习者物理知识的理解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表达物理思想的能力和协作精神。传统课程教学通常在课堂内进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习者表现出接受的、被动的和不善合作的学习心态,影响了进行讨论式、协作式等研究性和开放性课程的教学活动。如分组活动(如实验)变成个别同学活动,其余人观看的情景。表达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才能产生互动。网络课程可以融课程学习与交流于一体,避免了因面对面引起的心理尴尬,自然地抹平了学习者交流的心理障碍,训练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网络互动多元和多向的特征,可以在师生及互联网范围内任何相关人员进入广泛的交流和互动。网络课程开放性的交互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互动的动机,实现向现实教学活动迁移。美国学者穆尔(Moore.Mitchel,1983)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心理距离的概念,认为这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距离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的质量来衡量,师生互动增强了,人际关系就会密切,师生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穆尔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已得到美国的萨巴(Farhad.Saba)和希勒(Rick.Shearer)的实验验证。
  1.5课程的个性化构建
  传统课程教学重视“重点”和“难点”,物理教育也不例外。在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传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都可以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物理学发展的经验,使我们有理由对“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方式,保持谨慎的态度。通常的重、难点确定,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考试(或教学大纲);一个是教师自己的经验。而在物理学史的中很容易找到,物理研究的“重点”会因某个物理事件或现象产生“漂移”,甚至改变。如光的本性的研究重点,经历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反复,最后发现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16岁的爱因斯坦在思考追光问题时,大概当时的教师或专家,没人认为是必要的;伦琴的X光发现完全出于偶然。而对于“难点”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强化了教师对知识的“权威”性,压抑学习者的个性和创造性。网络平台构建的物理课程可以在横向(广度)和纵向(难度)不受限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能够自主地组织学习资源,实施个性化的学习。
  上述关于网络课程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替代传统课程及其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不仅不具备传统学校教育实的人文环境,而且网络学习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有:①网络课程的设计,受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之偏颇的现象;②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可能淹没网络课程的学习,需要学习者自制力和信息获取能力;③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需要学习者心理的接受与适应;④至于《大学物理》课程,虚拟仿真物理实验是设计者自己对理解的物理现象的模拟,有助于对现有理论的学习,但不具备实际实验的可探索性。虚拟实验的模型化,使它不可能具有真实实验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偶然现象,因此做了虚拟实验,并不等于真正做了实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优势是有计划的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授和其在此过程中营造的人文环境。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学习者自我管理的学习,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化认知方式的形成。因此两者并不互相排斥,在学校教育上需要探讨它们的优势互补。
  2 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关于网络课程的设计,有学者给出了如下通则:具有良好的导航结构;各页面之间的字体、字型、色彩要有一定变化;根据需要选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限制单个网页内的文本长度(文中认为文本信息尽可能在一屏显示);课程内容设计要保持全面的开放性[4]。这个通则给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性要求。两种学习课程的比较表明,网络课程也具有两重性,需要通过设计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令人遗憾的是网络课程明显地还受着传统教材的制约。从实践情况分析,网络课程的设计还需要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2.1思考两种课程的互补与兼容。虽然网络技术与多媒体及其组织方式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很大的自由度,但是网络学习不可能取代传统课程形式。实践证明没有单纯通过网络课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具体某门课程时,往往会在几种学习方式中“切换”。因此在网络课程开发时,要有互补和兼容意识,既重视网络课程特点的体现,使学习者学其所必须,同时兼顾不同课程形式的互补。如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后,可以回到传统教材精读,在阅读传统教材感到抽象难懂时,又可回到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或虚拟操作。
  2.2注重网络课程的独立性。网络课程的内容和系统构建相对于传统教材应具有独立,以体现网络课程的特点。主要有:①在内容上可以比教材丰富和详尽。如可以避免传统物理教材在推导物理规律时,只写出关键几步,或用“显而易见”、“不难得出”等词带过的情况;②在结构上可以使知识的系统性与专题性并重。如在按一定的知识逻辑构建网络课程体系的同时,建立不同位置出现的同一物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该物理知识的内涵的变化。建立相关的不同物理知识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联系,有效构建知识体系;③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专业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实现教材的开放性。
  2.3提高网络课程交互的有效性。不同的学习者存在的学习问题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不可能预先设置,交互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以教师为主的网络答疑将遇到重复低效和难以应付的尴尬,因此应重视智能化网络答疑系统的建立,以提高网络答疑的快捷性和有效性。为此答疑系统不仅应具有数字字典(如物理手册)、课程论坛等功能,还应有对课程论坛所发贴子进行筛选等智能化功能,经处理后或添加为数字字典,使数字字典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或专门建立问题库。
  2.4提供网络课程选择的多样性。学习的个性化,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网络课程在结构上应具备层次性,在内容上应具备资料性,在呈现上应具备多样性……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的选择,自主的组织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3、结语
  网络、多媒体技术、传播理论和远距教育理论已给我们绘就了未来网络学习的蓝图,随着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必然会使得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自主学习在学校教学上达到统一。笔者认为“网络自主学习”不是自主学习简单的迁移,也不是自主学习与网络的叠加,这如同微观粒子的二象性不是“粒子性”与“波动性”的叠加一样,其具有独特的内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给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产生和成长的空间,为此我们需要从学习环节中最基本的课程建设做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2.
  [2]彭桓武.当代物理学的前沿发展与普物教学[J].物理通报,1991(11):8.
  [3]李元杰等.数字网络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大学物理.2007,26(11):56.
  [4]余胜泉.网上教学、学习与课程设计[EB/OL]. http://www.etc.edu.cn.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江西省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试图了解和掌握影响江西省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为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江西省 大学生 休闲体育 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休闲的形式,已在校园悄然兴起。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极强的吸收借鉴能力
期刊
[摘要]: 自主质疑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体现,也是自觉读书的重要标志。首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质疑的勇气,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其次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最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知识分子的内在因素,善于揣摩老师、同学的见解,在有异议处大胆质疑,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自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期间所有传中技术进行了统计研究,分别从传中球的数量,发起区域,目标区域,传中球的防守状态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区的传中成功率最高;中点的进球数最多;弱防守状态下传中球的成功率最高。  关键词欧洲杯 足球赛 传中技术 特征 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
期刊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开设有益于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然而,美术欣赏没有一定的程序方式,怎样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修养,是每个美术教师心中的一道坎。  【关键词】:美术欣赏、比较、诗词、音乐、历史    当前,高中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在现有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美术鉴赏模块既有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关键词:人文科学 课堂与生活 终身教育 教育信息化    回顾近百年的教育史,持续性的、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
期刊
摘要: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最终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教育,文章以提升高职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从合理选题、预备实验、创造启发性的教学氛围,进而增设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等方面作了简单的探讨,以期提高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能适合于一线生产的综合性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 高职 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探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能使学生的动手、观察、记忆、想像、思维等各种能力都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关于创作性思维的内涵,不同国家的学者都曾给出过不同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狭义创造性”是指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广义的创造性”是指创造性人格,它是一个代表创造
期刊
摘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育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校体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学校的发展应当表现出“优势体育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体育”的发展轨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领导重视是基本保证。  关键词:创建 体育特色学校 学校体育品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己成
期刊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策略    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
期刊
培养学生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而科学课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后,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重要场所。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好的情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