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章丘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劳动人民生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章丘市在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章丘的历史悠久、绵长,文化积淀丰富,如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历史和现代文化遗产加快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于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龙山时代均以章丘市城子崖遗址所在地龙山镇命名。龙山文化,发展脉络清晰,文化特征明显。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一古历史文化,对于解决上古社会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促进和发展章丘的文化产业等一系列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龙山文化是章丘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知名度非常高,影响力也很大。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它,对发展章丘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1994年9月23日,龙山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建成,馆藏文物300余件。1994年至1997年连续举办了四届龙山文化艺术节。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但1997年之后就没有再举办过此类活动。2005年章丘市政府财政又投入了65万元对该博物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前来参观者逐渐增多,接待能力也逐步提高。
从提高龙山文化的知名度和发展章丘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龙山文化艺术节应该坚持办下去,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就目前馆藏文物来看,数量偏少,规模不大,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龙山文化最显著、最发达的物品是陶器,尤其是黑陶、蛋壳陶闻名于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在陶器上做文章,大力扶持黑陶工艺品的研制与开发,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黑陶旅游工艺产品和纪念品。
“小泉城”百脉泉大有文章可做
章丘有"小泉城"之美称。百脉泉位于明水东北隅的龙泉寺内,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脉泉,是明水百泉之冠,也是绣江河的主要源头,与济南的趵突泉齐名并列。
人们都很熟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蕅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就是当年李清照随父回乡探亲时的作品。溪亭、藕花、鸥鹭,说明明水--章丘政府所在地,自古多亭、多荷、多水鸟。大名鼎鼎的蒲松龄先生,他在著名的《过明水八首》(五)中这样写道:"百脉泉生白山阳,野田早发青莲香。长杨浮动龙蛇影,丛苇横遮雁鹜乡"。不难看出,这首诗描写了百脉泉水哺育出的青莲飘香,长杨浮动,芦苇丛丛,雁鹜成行的水乡美景。从李清照、蒲松龄的诗中可以看出旧时明水的风貌。今天,想完全恢复明水城古生态的格局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保护措施得力,保证泉水常年喷涌,那么部分恢复还是可以的。
百脉泉公园北扩工程是章丘市"两泉三河五湖"水系框架中的核心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4月1日开工建设,2007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百脉泉公园的北扩,把百脉泉公园、荷花公园、眼明泉公园有机的连为一体。这样一来,泉水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百脉泉畔,绣江两岸,物阜民丰,多得渔水之利。在原有的百脉酒楼、百脉泉啤酒、百脉泉矿泉水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开发与泉水有关的、具有风味特色的饮食文化。如百脉泉鱼馆、绣江香米粥铺、绣江莲子风味粥店、绣江米饼等等,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举办百脉泉水文化节;二是邀请著名书画家、作家在百脉泉公园举办笔会,创作一批与泉水有关的文艺作品,以此来宣传章丘;三是在清照词园举办诗词研讨会,四是制作一批与泉水有关的旅游纪念品,这样,不仅提高了章丘的知名度,还有力地促进了章丘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历史名人之文章应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
自古以来,章丘就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英才辈出、钟灵毓秀之地。章丘的灵山秀水孕育了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元代忠臣刘敏中、元代著名政治家、诗人张养浩、元代汉人第一状元张起岩、明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戏剧家、嘉庆八才子之一李开先、清代著名学者马国翰……这些章丘名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的生平、经历、学术都很值得研究,每个人的历史都可以写成一部书,或者拍成一部电视剧,或者拍成一部戏剧、话剧等等。
在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对于这些历史名人,应深入进行挖掘,充分利用其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带动章丘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唐朝名相房玄龄的故里-章丘市相公镇房庄,过去只建了一座"名相故里"的牌坊,是否考虑建一座房玄龄纪念馆,再如唐初才学超群的名臣员半千,在古代就久负盛名,而现在的章丘人知道的却不多,更何况外地人了,像员半千这样的历史名人,应重点研究,为其写自传或评论,或者拍成电视剧,扩大知名度,让世人了解、认识员半千。还有大名鼎鼎的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李开先,一生藏书颇富,为一代著名藏书家。1993年章丘市政府投资在其故里--埠村镇东鹅庄村建了一座李开先纪念馆,但由于诸多原因,馆藏文物极少,前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其实,章丘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如:清代藏书家李延棨、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李格非等等。总之,我认为,章丘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只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和现有资源,加大财力投入和宣传力度,章丘市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打好明清古村"朱家峪"品牌
朱家峪,在山东具有明清第一古村的称号,如今在该村还能看到古井、古溪、朱氏祠堂、古庙、康熙桥、清代进士门等古老的东西,尤其是古代的石头缸、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路依旧四处可见,由于年久失修,有些东西面临毁坏,有的甚至面临消亡。面对这种情况,政府或者朱家峪村应采取如下几种措施:一是加大投资力度,请专业人员把破损的建筑物进行维修,使之恢复原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台宣传朱家峪,提高朱家峪的知名度,三是建民俗馆,把过去使用的农具犁耙、扇车、制作煎饼的鏊子、交通工具独轮木推车、织布机等明清时代的实物摆放进去,然后做一些腊人使用上述实物,这样人们一看便能了解当地的民俗,三是现场纺线、织土布,并派专人讲解土布的好处。让游客在游览中了解历史、品味文化。
随着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章丘乘势而为,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努力在产业开发上做文章,围绕明清古村朱家峪打造品牌。他们成立了朱家峪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文史专家进村入户,遍访闯关东的知情人,全面、深入挖掘整理朱家峪的历史文化资料,力争半年时间整理出版朱家峪"百科全书",并将在朱家峪建设以《闯关东》为主题的展览馆,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真实再现200多年间山东移民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此外,章丘还将利用这些馆藏资料,组织闯关东文化论坛,使章丘成为闯关东文化学术研究基地。现在朱家峪景区已开工建设"闯关东"主题公园,部分场景、道具将复原到《闯关东》拍摄现场,让游客看到真实的"朱开山"老家。
关于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龙山时代均以章丘市城子崖遗址所在地龙山镇命名。龙山文化,发展脉络清晰,文化特征明显。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一古历史文化,对于解决上古社会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促进和发展章丘的文化产业等一系列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龙山文化是章丘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知名度非常高,影响力也很大。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它,对发展章丘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1994年9月23日,龙山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建成,馆藏文物300余件。1994年至1997年连续举办了四届龙山文化艺术节。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但1997年之后就没有再举办过此类活动。2005年章丘市政府财政又投入了65万元对该博物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前来参观者逐渐增多,接待能力也逐步提高。
从提高龙山文化的知名度和发展章丘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龙山文化艺术节应该坚持办下去,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就目前馆藏文物来看,数量偏少,规模不大,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龙山文化最显著、最发达的物品是陶器,尤其是黑陶、蛋壳陶闻名于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在陶器上做文章,大力扶持黑陶工艺品的研制与开发,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黑陶旅游工艺产品和纪念品。
“小泉城”百脉泉大有文章可做
章丘有"小泉城"之美称。百脉泉位于明水东北隅的龙泉寺内,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脉泉,是明水百泉之冠,也是绣江河的主要源头,与济南的趵突泉齐名并列。
人们都很熟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蕅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就是当年李清照随父回乡探亲时的作品。溪亭、藕花、鸥鹭,说明明水--章丘政府所在地,自古多亭、多荷、多水鸟。大名鼎鼎的蒲松龄先生,他在著名的《过明水八首》(五)中这样写道:"百脉泉生白山阳,野田早发青莲香。长杨浮动龙蛇影,丛苇横遮雁鹜乡"。不难看出,这首诗描写了百脉泉水哺育出的青莲飘香,长杨浮动,芦苇丛丛,雁鹜成行的水乡美景。从李清照、蒲松龄的诗中可以看出旧时明水的风貌。今天,想完全恢复明水城古生态的格局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保护措施得力,保证泉水常年喷涌,那么部分恢复还是可以的。
百脉泉公园北扩工程是章丘市"两泉三河五湖"水系框架中的核心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4月1日开工建设,2007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百脉泉公园的北扩,把百脉泉公园、荷花公园、眼明泉公园有机的连为一体。这样一来,泉水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百脉泉畔,绣江两岸,物阜民丰,多得渔水之利。在原有的百脉酒楼、百脉泉啤酒、百脉泉矿泉水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开发与泉水有关的、具有风味特色的饮食文化。如百脉泉鱼馆、绣江香米粥铺、绣江莲子风味粥店、绣江米饼等等,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举办百脉泉水文化节;二是邀请著名书画家、作家在百脉泉公园举办笔会,创作一批与泉水有关的文艺作品,以此来宣传章丘;三是在清照词园举办诗词研讨会,四是制作一批与泉水有关的旅游纪念品,这样,不仅提高了章丘的知名度,还有力地促进了章丘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历史名人之文章应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
自古以来,章丘就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英才辈出、钟灵毓秀之地。章丘的灵山秀水孕育了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元代忠臣刘敏中、元代著名政治家、诗人张养浩、元代汉人第一状元张起岩、明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戏剧家、嘉庆八才子之一李开先、清代著名学者马国翰……这些章丘名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的生平、经历、学术都很值得研究,每个人的历史都可以写成一部书,或者拍成一部电视剧,或者拍成一部戏剧、话剧等等。
在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对于这些历史名人,应深入进行挖掘,充分利用其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带动章丘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唐朝名相房玄龄的故里-章丘市相公镇房庄,过去只建了一座"名相故里"的牌坊,是否考虑建一座房玄龄纪念馆,再如唐初才学超群的名臣员半千,在古代就久负盛名,而现在的章丘人知道的却不多,更何况外地人了,像员半千这样的历史名人,应重点研究,为其写自传或评论,或者拍成电视剧,扩大知名度,让世人了解、认识员半千。还有大名鼎鼎的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李开先,一生藏书颇富,为一代著名藏书家。1993年章丘市政府投资在其故里--埠村镇东鹅庄村建了一座李开先纪念馆,但由于诸多原因,馆藏文物极少,前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其实,章丘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如:清代藏书家李延棨、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李格非等等。总之,我认为,章丘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只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和现有资源,加大财力投入和宣传力度,章丘市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打好明清古村"朱家峪"品牌
朱家峪,在山东具有明清第一古村的称号,如今在该村还能看到古井、古溪、朱氏祠堂、古庙、康熙桥、清代进士门等古老的东西,尤其是古代的石头缸、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路依旧四处可见,由于年久失修,有些东西面临毁坏,有的甚至面临消亡。面对这种情况,政府或者朱家峪村应采取如下几种措施:一是加大投资力度,请专业人员把破损的建筑物进行维修,使之恢复原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台宣传朱家峪,提高朱家峪的知名度,三是建民俗馆,把过去使用的农具犁耙、扇车、制作煎饼的鏊子、交通工具独轮木推车、织布机等明清时代的实物摆放进去,然后做一些腊人使用上述实物,这样人们一看便能了解当地的民俗,三是现场纺线、织土布,并派专人讲解土布的好处。让游客在游览中了解历史、品味文化。
随着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章丘乘势而为,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努力在产业开发上做文章,围绕明清古村朱家峪打造品牌。他们成立了朱家峪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文史专家进村入户,遍访闯关东的知情人,全面、深入挖掘整理朱家峪的历史文化资料,力争半年时间整理出版朱家峪"百科全书",并将在朱家峪建设以《闯关东》为主题的展览馆,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真实再现200多年间山东移民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此外,章丘还将利用这些馆藏资料,组织闯关东文化论坛,使章丘成为闯关东文化学术研究基地。现在朱家峪景区已开工建设"闯关东"主题公园,部分场景、道具将复原到《闯关东》拍摄现场,让游客看到真实的"朱开山"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