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教授完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琵琶行》,读到那句“四弦一声如裂帛”,心里颇有感慨。因为我钟爱的一个服装品牌就叫“裂帛”,于是想对“裂帛”一词做一点小分析。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的第二次琵琶演奏到此算是告一段落。在乐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进入最高潮之后,乐曲结束,就像撕裂绢帛一般干脆利落,只留下意犹未尽的听众还沉浸其中,“东船西舫悄无言”。“裂帛”声我也没听到过,不过可想而知,丝织品撕裂的声音应该是很清厉又很干脆决绝的那种,古人也经常用它来形容琴声。如,苏轼就有诗言“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意即在门外只是听到如裂帛的琴声却见不到抚琴之人。又如,元代诗人汪斌的《长相思·秋夜》中有“海蟾升。砌蛩鸣。别院俄闻裂帛声。凭轩与细听”的诗句。还如,苏辙的《河冰》中有“忽来触舟去,声与裂帛似”的句子;宋代司马光的《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中有“弦收裂帛胡琴阙”的句子,等等。其实,在古诗中这样的以“裂帛”声来喻写琴声的不在少数,并且因为“裂帛”声的固有特点,又让这种声音经常预示着结束。这又不由让我想起,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声音以及它们的暗示意义。
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也有人说是褒姒,周幽王千金买一笑。不管是妹喜还是褒姒,大家都认为是红颜祸水,如此奢侈无度,其结果只能是身死国灭。这又让人想起《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章中的“晴雯撕扇”:“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给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来。”曹雪芹除了想以此表现晴雯的反抗精神,表达晴雯与宝玉性格中的共同之处和他们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外,其实“晴雯撕扇”这段精彩描写恐怕还有着遥应“妹喜裂锦”前车之鉴的意义。妹喜是夏王桀征讨有施氏抢来的美人,她虽然年轻漂亮,无人能比,但她的脸上平常从无笑容,只有听到撕裂锦帛的声音之时,脸上才会出现难得的喜色。于是,桀就让人拿出锦帛,一块一块地撕扯,以博得美人一笑,后世便把此类行为称作为亡国行径。贾宝玉在端午节让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正是贾府被抄、满门衰亡的前兆。看来曹雪芹设置这一情节,应是对这种撕裂声很有揣度,层层铺垫,以致后面的大厦将倾,早有心理暗示。
不过现在人也亲睐“裂帛”一词,只是与它的“结束”之意应无多大关系了。比如,台湾作家简贞的《四月裂帛》,以及中国的女装品牌“裂帛”,都应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诗意而取用。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的第二次琵琶演奏到此算是告一段落。在乐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进入最高潮之后,乐曲结束,就像撕裂绢帛一般干脆利落,只留下意犹未尽的听众还沉浸其中,“东船西舫悄无言”。“裂帛”声我也没听到过,不过可想而知,丝织品撕裂的声音应该是很清厉又很干脆决绝的那种,古人也经常用它来形容琴声。如,苏轼就有诗言“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意即在门外只是听到如裂帛的琴声却见不到抚琴之人。又如,元代诗人汪斌的《长相思·秋夜》中有“海蟾升。砌蛩鸣。别院俄闻裂帛声。凭轩与细听”的诗句。还如,苏辙的《河冰》中有“忽来触舟去,声与裂帛似”的句子;宋代司马光的《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中有“弦收裂帛胡琴阙”的句子,等等。其实,在古诗中这样的以“裂帛”声来喻写琴声的不在少数,并且因为“裂帛”声的固有特点,又让这种声音经常预示着结束。这又不由让我想起,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声音以及它们的暗示意义。
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也有人说是褒姒,周幽王千金买一笑。不管是妹喜还是褒姒,大家都认为是红颜祸水,如此奢侈无度,其结果只能是身死国灭。这又让人想起《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章中的“晴雯撕扇”:“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给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来。”曹雪芹除了想以此表现晴雯的反抗精神,表达晴雯与宝玉性格中的共同之处和他们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外,其实“晴雯撕扇”这段精彩描写恐怕还有着遥应“妹喜裂锦”前车之鉴的意义。妹喜是夏王桀征讨有施氏抢来的美人,她虽然年轻漂亮,无人能比,但她的脸上平常从无笑容,只有听到撕裂锦帛的声音之时,脸上才会出现难得的喜色。于是,桀就让人拿出锦帛,一块一块地撕扯,以博得美人一笑,后世便把此类行为称作为亡国行径。贾宝玉在端午节让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正是贾府被抄、满门衰亡的前兆。看来曹雪芹设置这一情节,应是对这种撕裂声很有揣度,层层铺垫,以致后面的大厦将倾,早有心理暗示。
不过现在人也亲睐“裂帛”一词,只是与它的“结束”之意应无多大关系了。比如,台湾作家简贞的《四月裂帛》,以及中国的女装品牌“裂帛”,都应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诗意而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