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帛”探微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教授完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琵琶行》,读到那句“四弦一声如裂帛”,心里颇有感慨。因为我钟爱的一个服装品牌就叫“裂帛”,于是想对“裂帛”一词做一点小分析。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的第二次琵琶演奏到此算是告一段落。在乐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进入最高潮之后,乐曲结束,就像撕裂绢帛一般干脆利落,只留下意犹未尽的听众还沉浸其中,“东船西舫悄无言”。“裂帛”声我也没听到过,不过可想而知,丝织品撕裂的声音应该是很清厉又很干脆决绝的那种,古人也经常用它来形容琴声。如,苏轼就有诗言“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意即在门外只是听到如裂帛的琴声却见不到抚琴之人。又如,元代诗人汪斌的《长相思·秋夜》中有“海蟾升。砌蛩鸣。别院俄闻裂帛声。凭轩与细听”的诗句。还如,苏辙的《河冰》中有“忽来触舟去,声与裂帛似”的句子;宋代司马光的《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中有“弦收裂帛胡琴阙”的句子,等等。其实,在古诗中这样的以“裂帛”声来喻写琴声的不在少数,并且因为“裂帛”声的固有特点,又让这种声音经常预示着结束。这又不由让我想起,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声音以及它们的暗示意义。
  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常置妺喜于膝上。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也有人说是褒姒,周幽王千金买一笑。不管是妹喜还是褒姒,大家都认为是红颜祸水,如此奢侈无度,其结果只能是身死国灭。这又让人想起《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章中的“晴雯撕扇”:“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给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来。”曹雪芹除了想以此表现晴雯的反抗精神,表达晴雯与宝玉性格中的共同之处和他们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外,其实“晴雯撕扇”这段精彩描写恐怕还有着遥应“妹喜裂锦”前车之鉴的意义。妹喜是夏王桀征讨有施氏抢来的美人,她虽然年轻漂亮,无人能比,但她的脸上平常从无笑容,只有听到撕裂锦帛的声音之时,脸上才会出现难得的喜色。于是,桀就让人拿出锦帛,一块一块地撕扯,以博得美人一笑,后世便把此类行为称作为亡国行径。贾宝玉在端午节让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正是贾府被抄、满门衰亡的前兆。看来曹雪芹设置这一情节,应是对这种撕裂声很有揣度,层层铺垫,以致后面的大厦将倾,早有心理暗示。
  不过现在人也亲睐“裂帛”一词,只是与它的“结束”之意应无多大关系了。比如,台湾作家简贞的《四月裂帛》,以及中国的女装品牌“裂帛”,都应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诗意而取用。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面临不少挑战。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肩负着很多任务: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他凭着一颗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在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
期刊
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对于学讲方式,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只是形式,换汤不换药。而我认为既然徐州市教育局大力推广,肯定有它的科学的地方。结合自己的一堂课上的一个方面,谈谈对学讲方式的理解。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对吗?问题出来了,学生积极
期刊
后进生,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他们坐在偏僻的角落,享受着“非凡”的待遇:教师置之一旁,不予理睬;家长呵斥怒骂,经常责罚;同学嘲笑讽刺,冷眼相看。于是,后进生们在没有激情和友情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信心逐渐丧失,内心一片茫然,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因此,能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学生的成
期刊
镇江市初中教研员丁国斌在谈到文言文教学时,提倡把“文”和“言”结合到一起,兼顾“以言带文”和“以文带言”。因为这样的古文教学,才有可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才有可能使古文教学更有语文味儿。  以《黔之驴》的教学为例,既不能偏“文”而轻“言”,也不能偏“言”而轻“文”,而应该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第一课时  主要完成四个任务:1.了解柳宗元;2.流利地朗读课文;3.翻译课文;4.用自己的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忽视了课堂中的育人知识就会失去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从一个侧面展示现实世界,这本身就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文知识的教育是空洞的,牵强附会的教育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在相关问题中,要占用较长时间也是不可能的。因而,
期刊
我是一个有26年教龄的乡村初中语文教师,26年的教学生涯,我送走了数千名学生,送走了九千多个昼夜,更送走了我的青春年华。今天,我想把我26年教学生涯中的苦与乐,与我的朋友们分享。但我不是“名师”,也不是“新秀”,我从事的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过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一个山区教师的生活:清贫而不感到空虚,奉献但不求报答,身处尘世却又超然于物外。我热爱山区教师这份工作,就像热爱我的生命——用凝重的感情,用
期刊
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除审题立意外,事例论据的选择与处理也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事例论据的选择上,学生的普遍问题:一是因为平时的阅读面太窄,积累的素材太少,难以找到典型事例去论证观点,只好随便找一个能扯得上关系的凑数;二是所选事例虽然能论证观点,却又处理不好事例的详略取舍;三是事例处理没有问题,便是对中心论点、分论点处理不当。下面,就一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这次
期刊
一、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  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新课文的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问题进行了探究。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预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等。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标记,在课堂教学时重点解决。例如,在让学
期刊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时应当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的情感,培养他们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有效设计和实施”的看法。  一、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让语文课堂“慢”下来  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一篇课文,特别是名篇,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师不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