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是教育者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事物总是辩证的,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學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本文就来谈谈“绿色”批评的魅力。
周二第四节政治课前,我照例在教室门口“监督”。上课铃已响了两分钟,小张才从楼道东口跑过来,我拦住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去厕所了。”我一听立刻问道:“你为什么不去楼上的厕所?”
他满不在乎地说:“楼上厕所人多。”
“你去楼下厕所可以,但你为什么迟到?又去抽烟了吧?”(小张以前曾抽过烟)
“没有!我没有!”小张大喊道。
我越听越生气,于是,就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即使没抽烟,也迟到了两分钟,你违反了校规校纪,你就是不对!还狡辩!”
平日怎么批评也不哭的他,这回眼泪却含在眼眶里。此时的我,看到他哭了,才稍稍地消了一点气,让他去上课。
往后的几天里,学习本来就差的他,上课几乎天天挨批评,而且还经常和批评他的老师较劲,老师说一句,他顶一句。每天的作业更是字迹潦草,错误连篇。
对于批评小张这件事,我后来做了反思,由于我当时没有冷静的思考,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对孩子出言过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小张的表现,不由得让我想起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因一时愤怒而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一记耳光后,愧叹自己“从教育的绳索上跌落下来”。难道此时,我也像他一样“跌落”下来了吗?难道此时除了暴躁、批评之外,就别无他法了吗?难道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只能采取这种“黑色批评”吗?难道批评不能是“绿色”的吗?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进行“绿色装修”,走“绿色通道”……批评可以是绿色的,而且更应该是绿色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自觉设立目标,争取进步。
首先,宽容,引发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宽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宽容就像人们在重压之后,走进满眼绿色、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样,让人舒畅;宽容就像春天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
及时的反思让我幡然醒悟:以“宽容”给小张一个台阶下,让自己走出教育困境,同时挽回他的自尊心,因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于是,我把小张叫到了谈话室,用平和的语气说:“楼上厕所人多,你去楼下上厕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你,作为你的老师,我为那天做出的不理智行为而感到很内疚,希望你能够谅解。你能原谅郭老师吗?”小张惊异地望着我,被感动得急忙回答:“能!郭老师我不该迟到,这是我的错,我给班里丢脸了,您能原谅我吗?”我点点头说:“当然能,知错就改你还是个好孩子!”
我用真诚的道歉和真心的爱护“宽容”了小张,维护了他的自尊,使他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使我们师生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其次,深入心灵,进行“绿色”批评。
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指望一次教育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待这样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常抓不懈。
基于小张的一些表现,有时还是要批评他,但不是像上次一样的批评,我变换了一种批评的方式—“绿色批评”。所谓“绿色批评”就是批评时要讲究艺术,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孩子既能接受,又利于改正。
一天上复习课,正复习到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我让学生们读投影上的句子,然后判断并说明理由,展开小组讨论。正当大家热烈地交流时,我一眼瞥见小张故态复萌,眼神游离,没有专心思考。我灵机一动,告诉同学们下面带大家进入“智慧加油站”,补充一句很难判断的句子考考大家:“今天,我们班的小张同学好像有什么心事,连同学们的发言都没听见。”我一说完,学生们的目光马上转向小张,一看小张当时的样子,学生们立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并判断出老师说的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而是老师看了小张同学的神情后产生的猜测。“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小张显然也领悟了我的暗示,难为情地一笑之后便坐直身子,专心地听讲了。后半节课,他不但听得认真,发言也积极了。
这次的“批评”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虽悄然无声,却深入学生的心田,使其愉悦、主动地根据老师的暗示,向老师期望的目标靠拢。这种批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当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以“绿色批评”对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而多一份理解,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其上进心。在孩子的眼睛里没有了自卑、没有了恐慌、没有了失望,那满眼绿色将指引他们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周二第四节政治课前,我照例在教室门口“监督”。上课铃已响了两分钟,小张才从楼道东口跑过来,我拦住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去厕所了。”我一听立刻问道:“你为什么不去楼上的厕所?”
他满不在乎地说:“楼上厕所人多。”
“你去楼下厕所可以,但你为什么迟到?又去抽烟了吧?”(小张以前曾抽过烟)
“没有!我没有!”小张大喊道。
我越听越生气,于是,就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即使没抽烟,也迟到了两分钟,你违反了校规校纪,你就是不对!还狡辩!”
平日怎么批评也不哭的他,这回眼泪却含在眼眶里。此时的我,看到他哭了,才稍稍地消了一点气,让他去上课。
往后的几天里,学习本来就差的他,上课几乎天天挨批评,而且还经常和批评他的老师较劲,老师说一句,他顶一句。每天的作业更是字迹潦草,错误连篇。
对于批评小张这件事,我后来做了反思,由于我当时没有冷静的思考,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对孩子出言过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小张的表现,不由得让我想起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因一时愤怒而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一记耳光后,愧叹自己“从教育的绳索上跌落下来”。难道此时,我也像他一样“跌落”下来了吗?难道此时除了暴躁、批评之外,就别无他法了吗?难道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只能采取这种“黑色批评”吗?难道批评不能是“绿色”的吗?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进行“绿色装修”,走“绿色通道”……批评可以是绿色的,而且更应该是绿色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自觉设立目标,争取进步。
首先,宽容,引发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宽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宽容就像人们在重压之后,走进满眼绿色、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样,让人舒畅;宽容就像春天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
及时的反思让我幡然醒悟:以“宽容”给小张一个台阶下,让自己走出教育困境,同时挽回他的自尊心,因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于是,我把小张叫到了谈话室,用平和的语气说:“楼上厕所人多,你去楼下上厕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你,作为你的老师,我为那天做出的不理智行为而感到很内疚,希望你能够谅解。你能原谅郭老师吗?”小张惊异地望着我,被感动得急忙回答:“能!郭老师我不该迟到,这是我的错,我给班里丢脸了,您能原谅我吗?”我点点头说:“当然能,知错就改你还是个好孩子!”
我用真诚的道歉和真心的爱护“宽容”了小张,维护了他的自尊,使他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使我们师生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其次,深入心灵,进行“绿色”批评。
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指望一次教育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待这样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常抓不懈。
基于小张的一些表现,有时还是要批评他,但不是像上次一样的批评,我变换了一种批评的方式—“绿色批评”。所谓“绿色批评”就是批评时要讲究艺术,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孩子既能接受,又利于改正。
一天上复习课,正复习到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我让学生们读投影上的句子,然后判断并说明理由,展开小组讨论。正当大家热烈地交流时,我一眼瞥见小张故态复萌,眼神游离,没有专心思考。我灵机一动,告诉同学们下面带大家进入“智慧加油站”,补充一句很难判断的句子考考大家:“今天,我们班的小张同学好像有什么心事,连同学们的发言都没听见。”我一说完,学生们的目光马上转向小张,一看小张当时的样子,学生们立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并判断出老师说的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而是老师看了小张同学的神情后产生的猜测。“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小张显然也领悟了我的暗示,难为情地一笑之后便坐直身子,专心地听讲了。后半节课,他不但听得认真,发言也积极了。
这次的“批评”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虽悄然无声,却深入学生的心田,使其愉悦、主动地根据老师的暗示,向老师期望的目标靠拢。这种批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当教师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以“绿色批评”对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而多一份理解,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其上进心。在孩子的眼睛里没有了自卑、没有了恐慌、没有了失望,那满眼绿色将指引他们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