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重大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关乎国家兴亡的重要工作。当前,高校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科学合理、高效地探索、更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发展、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以大数据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1.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针对性
新时代下的学生与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大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现今的学生个性以及自我性极强,这与时代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关联。要想更好地实现此项教育目标便可以利用网络大数据,通过大数据信息了解学生的喜好,从而看到每个学生所潜在的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具精准性
大数据时代,任何数据痕迹都可以被保留、记录和收集,通过大数据视野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快速梳理和整合,描绘出个体行为的全貌图景。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选课信息、奖励惩戒记录、毕业生毕业去向等各类信息,通过“挖掘、分析、提纯,找出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相关因素,制定更有效的内容。
1.3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更具科学性
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实现良好的预期效果,就必须进行科学决策。而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注重个性思维和动态思维、预测精准性的特征,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化提供了可能。洞悉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与走向,为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然而,在大量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信息包含敏感性的问题,而当代大学生又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时,就会出现盲目的跟风现象,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2.2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
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灌输式教学对学生展开政治理论素养、道德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教育,而学生采取识记、背诵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吸纳,缺少内化于心的坦诚互动与外化于行的参与式体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料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容易使大学生对传统的知识体系产生消极抵触感,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与教师的权威性。此外,多样化来源的数据在传播上呈现实时化、高速化特性,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2.3 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一方面,大数据自身是海量、实时、无限的,其内部携带的正能量与负效应的信息数据并存。在实时变化的海量信息面前,实施数据的筛选、分类、抽取、解析与重组是一项繁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专业化的网络思政技术管理人员的参与、分选。另一方面,大数据的海量信息会造成信息价值的分散。海量信息价值密度的降低不但让我们无法预判其存在的科学意义和正面价值属性,也易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的有效提取和挖掘变得困难。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3.1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的内外环境
如何优化思政教育环境,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网络信息具有实时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性,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自我管控意识训练,防止现实生活与网络交流中可能存在的道德失范;提醒大学生在关注浏览资讯信息的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与权威性,特别是传播价值取向的正确性,提高对资讯信息的辨识力,避免在信息传播交流中受到网络舆情干扰而出现思想价值观混乱。在通过互联网应用软件传播信息资讯时要做到严谨、客观、公正,坚决抵制和拒绝传播网络不良信息。此外,高校要强化校园舆情监控,优化高校网络环境。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置反馈,對问题疑惑及时予以解答、澄清,严防负面不良信息的肆意扩散。
3.2 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
随着校园局域网的建成与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大学生获取信息更为简易便捷,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充斥于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守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战场。首先,要加强校园主流网站的创建。校园网是大学生的“家园网”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主窗口,也是社会了解大学发展的重要基地。其次,继续高效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平台,构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社交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资讯推送、校园微博的实时更新、抖音的热议,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为了让教育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让广大师生真实感受生活中的正能量,传统的校园宣教方式如校园广播、校报学报、横幅标语、橱窗专栏等。
3.3 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大数据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和途径,各种新兴的网络等媒介就顺势成为意识形态战场上的关键领域,所以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就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主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载体,借势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全方位全过程中适时并有度的建立网络监管机制,把握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关注关心的事情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拉近师生对话的距离,进而通过大数据了解大学生学习状况,反思学习策略与方法,以改进教学质量为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阵地意识、责任担当,占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廖智辉,张学波.教育网络舆情影响因子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2):118-125.
[2]张文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3.
[3]刘国龙,陈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3):120-124.
[4]王倩.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5-47.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关乎国家兴亡的重要工作。当前,高校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科学合理、高效地探索、更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发展、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以大数据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1.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针对性
新时代下的学生与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大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现今的学生个性以及自我性极强,这与时代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关联。要想更好地实现此项教育目标便可以利用网络大数据,通过大数据信息了解学生的喜好,从而看到每个学生所潜在的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具精准性
大数据时代,任何数据痕迹都可以被保留、记录和收集,通过大数据视野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快速梳理和整合,描绘出个体行为的全貌图景。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选课信息、奖励惩戒记录、毕业生毕业去向等各类信息,通过“挖掘、分析、提纯,找出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相关因素,制定更有效的内容。
1.3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更具科学性
要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实现良好的预期效果,就必须进行科学决策。而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注重个性思维和动态思维、预测精准性的特征,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化提供了可能。洞悉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与走向,为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然而,在大量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信息包含敏感性的问题,而当代大学生又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时,就会出现盲目的跟风现象,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2.2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
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灌输式教学对学生展开政治理论素养、道德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教育,而学生采取识记、背诵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吸纳,缺少内化于心的坦诚互动与外化于行的参与式体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料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容易使大学生对传统的知识体系产生消极抵触感,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与教师的权威性。此外,多样化来源的数据在传播上呈现实时化、高速化特性,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2.3 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一方面,大数据自身是海量、实时、无限的,其内部携带的正能量与负效应的信息数据并存。在实时变化的海量信息面前,实施数据的筛选、分类、抽取、解析与重组是一项繁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专业化的网络思政技术管理人员的参与、分选。另一方面,大数据的海量信息会造成信息价值的分散。海量信息价值密度的降低不但让我们无法预判其存在的科学意义和正面价值属性,也易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的有效提取和挖掘变得困难。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3.1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的内外环境
如何优化思政教育环境,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网络信息具有实时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性,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自我管控意识训练,防止现实生活与网络交流中可能存在的道德失范;提醒大学生在关注浏览资讯信息的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与权威性,特别是传播价值取向的正确性,提高对资讯信息的辨识力,避免在信息传播交流中受到网络舆情干扰而出现思想价值观混乱。在通过互联网应用软件传播信息资讯时要做到严谨、客观、公正,坚决抵制和拒绝传播网络不良信息。此外,高校要强化校园舆情监控,优化高校网络环境。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置反馈,對问题疑惑及时予以解答、澄清,严防负面不良信息的肆意扩散。
3.2 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
随着校园局域网的建成与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大学生获取信息更为简易便捷,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充斥于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守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战场。首先,要加强校园主流网站的创建。校园网是大学生的“家园网”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主窗口,也是社会了解大学发展的重要基地。其次,继续高效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平台,构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社交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资讯推送、校园微博的实时更新、抖音的热议,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为了让教育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让广大师生真实感受生活中的正能量,传统的校园宣教方式如校园广播、校报学报、横幅标语、橱窗专栏等。
3.3 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大数据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和途径,各种新兴的网络等媒介就顺势成为意识形态战场上的关键领域,所以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就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主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载体,借势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全方位全过程中适时并有度的建立网络监管机制,把握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关注关心的事情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拉近师生对话的距离,进而通过大数据了解大学生学习状况,反思学习策略与方法,以改进教学质量为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阵地意识、责任担当,占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廖智辉,张学波.教育网络舆情影响因子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2):118-125.
[2]张文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3.
[3]刘国龙,陈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运行机制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3):120-124.
[4]王倩.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