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在此处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因此,本节的练习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10
我在仔细阅读教材后,一直在思考:本节虽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但在教材编写中蕴藏着的“建构数学模型”、“问题研究方法”等,也许比计算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自主探讨,并作适当迁移也就能达到目标,只是在练习量适当增加的基础上,突破“因数中间(末尾)有0”计算难点。
然而教材中蕴藏着的“建构数学模型”、“问题研究方法”、“函数辩证思想”等,如果得到较好的挖掘与发展的话,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计算技能,自主迁移
在本节学习之前,已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学生已有一定的笔算乘法的基础。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在积极观察、分析和讨论中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达到自己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其解答生活中简单问题。
由于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于乘法笔算技能可由学生自主发展与构建,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思想,让学生在理解题意后,自主列式,自由探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该注意什么?”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多维思考,如“对具体情景的理解怎样?”“如何验算?”“怎样使计算结果准确又方便?”“对情景中的三个小朋友的说法,你是怎样想的?”“哪些方法适合我自己?”等。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笔算、估算及计算器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这样,既加深了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又提高了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既巩固了计算技能,又培养了多维思考的习惯。既把握了不同算法的特点,又引导选择多样算法中的最优法。
二、数学模型,情景构建
教材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节的首页,就从纷繁的生活素材中,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其中原因是: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运动为载体的。不同的运输工具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马车——自行车——小汽车——火车——磁浮车——飞机”的速度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时代的不断发展。“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更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后面练习中第3题就以“神州四号飞船”与之相呼应,科技的飞速发展是时代的强音。
“速度、时间和和路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了更好地刻画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教材从主题图的展示到例1、例2的渗透比较,直到例3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深刻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充分经历了将具体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主过程,在经历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初步感受”——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中,建立简单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速度’的?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理解的速度吗?你知道‘80千米/时’是什么意思吗?‘225米/分’呢?还能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在自主建模的基础上,要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加大练习,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和避免运算中的错误。
三、辩证思想,渗透感受
例4是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在其教学中应注意到:
1.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自主感受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突出不同学生的不同观察方法,不同的思考角度,在“不同”中逐渐走向“同一”变化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简述。
3.“你能再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吗?”引导学生自我举证来检验“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完成规律的达成。
在例4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讨论、验证中初步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即: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在学生经历“观察——探讨——归纳”中,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积极思考、手脑并用,使规律的探索落到实处,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四、估算应用,多样择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估算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新方法一定要慎重對待,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放飞想象的翅膀。只要学生说出合理的理由,都应肯定,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利用四舍五入法,只是估算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在估算时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不管什么方法都应当以快捷、灵活为原则,作为标准答案应是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10
我在仔细阅读教材后,一直在思考:本节虽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但在教材编写中蕴藏着的“建构数学模型”、“问题研究方法”等,也许比计算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自主探讨,并作适当迁移也就能达到目标,只是在练习量适当增加的基础上,突破“因数中间(末尾)有0”计算难点。
然而教材中蕴藏着的“建构数学模型”、“问题研究方法”、“函数辩证思想”等,如果得到较好的挖掘与发展的话,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计算技能,自主迁移
在本节学习之前,已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学生已有一定的笔算乘法的基础。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在积极观察、分析和讨论中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达到自己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其解答生活中简单问题。
由于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于乘法笔算技能可由学生自主发展与构建,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思想,让学生在理解题意后,自主列式,自由探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该注意什么?”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多维思考,如“对具体情景的理解怎样?”“如何验算?”“怎样使计算结果准确又方便?”“对情景中的三个小朋友的说法,你是怎样想的?”“哪些方法适合我自己?”等。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笔算、估算及计算器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这样,既加深了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又提高了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既巩固了计算技能,又培养了多维思考的习惯。既把握了不同算法的特点,又引导选择多样算法中的最优法。
二、数学模型,情景构建
教材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节的首页,就从纷繁的生活素材中,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其中原因是: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运动为载体的。不同的运输工具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马车——自行车——小汽车——火车——磁浮车——飞机”的速度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时代的不断发展。“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更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后面练习中第3题就以“神州四号飞船”与之相呼应,科技的飞速发展是时代的强音。
“速度、时间和和路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了更好地刻画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教材从主题图的展示到例1、例2的渗透比较,直到例3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深刻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充分经历了将具体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主过程,在经历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初步感受”——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中,建立简单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速度’的?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理解的速度吗?你知道‘80千米/时’是什么意思吗?‘225米/分’呢?还能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在自主建模的基础上,要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加大练习,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和避免运算中的错误。
三、辩证思想,渗透感受
例4是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在其教学中应注意到:
1.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自主感受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突出不同学生的不同观察方法,不同的思考角度,在“不同”中逐渐走向“同一”变化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简述。
3.“你能再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吗?”引导学生自我举证来检验“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完成规律的达成。
在例4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讨论、验证中初步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即: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在学生经历“观察——探讨——归纳”中,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积极思考、手脑并用,使规律的探索落到实处,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四、估算应用,多样择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估算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新方法一定要慎重對待,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放飞想象的翅膀。只要学生说出合理的理由,都应肯定,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利用四舍五入法,只是估算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在估算时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不管什么方法都应当以快捷、灵活为原则,作为标准答案应是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