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进化学 让化学回归生活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理念
  笔者以“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例说明如何建构生活化化学启蒙课堂。本节教材有两大特点:一是实验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二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很多,教材通过对大量的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探究情境,紧紧抓住实验探究这个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培养我们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培育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2.感悟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观察生活、爱护环境的观念;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课堂学习研讨】情景引入 视频——西游记中“云雾缭绕”的场景。
  问题展示 你已经知道什么?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占多少?
  2.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二氧化碳又是怎样被消耗掉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吗?你知道“温室效应”吗?
  3.你知道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如何得来的?“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4.雪碧中冒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5.二氧化碳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视频——CO2循环示意图
  拓展视野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阅读课本第40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它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1.奇妙变化一 CO2的状态变化
  CO2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状态变化。如何证明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何证明CO2气体能溶于水?(引导学生思考验证方案并进行探究)
  视频——干冰制作与升华
  2.奇妙变化二 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雪碧中冒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学生探究实验: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观察。
  3.奇妙变化三 CO2与水的反应
  问题:由日常生活我们知道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也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探究实验: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再加热,观察。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 H2O H2CO3
  (使紫色石蕊变红) 化合反应
  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石蕊变为紫色) 分解反应
  4.奇妙变化四 CO2与灭火
  为什么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学生探究实验:CO2灭火实验
  灭火原因分析: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阅读课本第45页) 提示窗口边同学打开窗户,引出内容。
  问题:我国北方,冬天有人进入储藏白菜的地窖中,可能会因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缺氧死亡。①说明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原因。②帮助找到判断进入地窖是否有生命危险的办法。
  视频——“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收获知识】视频——CO2的用途 请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知识,归纳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并找出与用途相关的性质。
  【学以致用】
  1.夏天我们喝过冰雪碧后你常感觉胃里胀气,还直打嗝,为什么?
  2.长期存放的蒸馏水还纯净吗?
  3.观察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的瓶壁、瓶口,你发现了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课后作业】完成本节导学案(一)
  【课后拓展】
  1.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你还能有哪些办法证明CO2能溶于水?(学习化隐性为显性的思想方法)
  2.结合本节课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上网查询,选择一个题目撰写一篇化学小论文,题目是:①假如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②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
  【音乐欣赏】让我们在欣赏北京大学前校长、著名化学家周其凤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音乐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化学课。(设计意图——感悟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参与实验——引导探索——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边讲边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扩大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成分,强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环节,期望能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多媒体动态展示与演示实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意在寻求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效能的新型教学方法;重视实验设计、改进传统实验,旨在强化逻辑推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自己设计和动手进行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英语课堂最后五分钟教学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以期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最后五分钟 教学处理  一、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出彩的“重头戏”是一节课的导入和课中部分,忽视了对课堂教学最后五分钟这个“压轴戏”的设计和处理,给课堂教学留下了遗憾。下面,笔者结合某校同课异构的三节课例,谈谈英
期刊
一次在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学习,听了一节苏科版九年级(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课堂教学。上世纪80年代,洋思中学率先进行课改,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当堂训练达成“双基”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洋思的品牌依旧响亮,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洋思人不断改进课堂模式,立足“三维目标”,以“四基”为抓手,不断把课堂改革推向深入。笔者近
期刊
走实验之路是实现数学学科质量提升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凭借粉笔、直尺等工具进行讲授,方法单一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迫使数学同仁都在寻找质量提升的新的突破口,而数学实验是突破口之一,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因此,通过基地建设,建设数学实验室,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同行的共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
期刊
语文教学被承载的内容很多、很杂,以致模糊了语文课真正的教学内容;语文课被要求的目标也很多,以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被模糊。在这纷扰的情形下,徐老师提出“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的主张,并且把这个主张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李白的诗是中国古诗词的一座高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可教的角度、内容很多,比如诗中作者的情感就很复杂,对作者的情感我们该如何看待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实话题。徐老师这首诗
期刊
【摘 要】基层初中学校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从价值、理念、方法、过程到成果,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真实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一线初中教师需要找到适合、适用的科研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微研究,使教育科研立足教学现场,进而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最终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 教师科研 微研究 实然困境 应然形态  目前,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广
期刊
作者:王元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将语用学理论全面引入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开创了国内外应用语用学理论全面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先河,用语用学理论深刻阐释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与本体、内外规律、基本原理,以及语文教学与师生人生发展有机联系的内在机制,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用体验,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是话语等观点。  《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挑战性,把语文教学的境界提升到人生发展的高度。
期刊
作者:[美]琼·苏穆特尼,范·弗拉门德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提出了20个高效实用的分层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学生。分层教学,是一种分层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互补合作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本书主要讲在现有的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的20个方法。大量实用方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教与学的开放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问“为什么”
期刊
暑假前夕,记者来到南京市六合区竹镇民族中学采访该校的数学课程建设项目。一进校门,扑面而来的绿意便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车程颠簸所造成的疲惫也随之一扫而空。“我们学校可是‘南京市园林式学校’呢。”王锁才校长笑呵呵地介绍说。他指向不远处的一大片竹林:“这些竹子,每年春天新发时的场景更是喜人,给学校带来了许多活力和乐趣。”而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近三年的数学课程项目建设,给这所地处南京市最北端、
期刊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些题学生做过很多遍,还是会做错,可谓“屡做屡错”;有些题只要稍作变换,学生就做不出;而当学生走入中考的考场,首次面对中考试题里的“原创题”,更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一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缺乏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与体验,对现象背后隐含的物理规律思考、理解不到位,不能真正领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