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措施,提出了“三层次、二结合、一强化”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对新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关键词】西部高校;实践教学;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052-02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食品加工技术的理解以及尽快适应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1]。然而,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思想的影响,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 其重要性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2],以至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等相对滞后,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全新要求。而在当前改革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由于地域和办学条件,以及周边食品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等诸多劣势,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探讨适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背景
1.1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培养目的不明确。 由于国内食品专业总体办学历史不长,开办此专业的高校较少,不到高校总数的10%。多数院校对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充分的研究,普遍存在着相互模仿,照搬照套,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参差不齐,至今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3]。另一方面,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市场是西部地区的中小型食品企业,而对于这些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技术技能?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高校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也就无法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体现,使当前的专业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适应工业生产实际需求的能力较差。
1.2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较为薄弱,影响教学效果。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地域较为偏远,地方经济不够发达,教育理念较为落后,高校办学资金相对不足,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有限,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缺乏,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周边地区主要为中小型食品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参与高校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实习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
1.3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以及生源质量均与发达地区高校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教学改革也相对滞后,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但是,西部地区也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然而,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上,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并没有因为这些差异而作出针对性的调整,普遍存在盲目模仿重点院校的现象,造成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脱离实际需要,無法形成各自的特点和特色。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与内容
2.1建立“三层次、二结合、一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食品加工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结构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实习教学为桥梁,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突破,实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生产的衔接,缩短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差距,针对性地培养能为企业所用的实用性技术人才。确立“三层次、二结合、一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新体系的培养模式如图1。
图1学生能力培养示意图
“三层次”是指依据教学规律,按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不同,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明确的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将整个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高—应用能力强化”三层次。循序渐进,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前提,重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对实际生产的适应性。“二结合”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与现代食品工业技术实际需求相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校内食品生产综合技能训练基地建设相结合。即在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上,充分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西部地区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体现出学为所用的基本思想。充分发挥校外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功能,形成互补。“一强化”是指通过校内食品生产综合技能强化项目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2.2.1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开拓创新思维[4]。实验教学是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石,也是改革的首要内容。首先,对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独立考核,剥离实验教学对理论课程的依附,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地位同等,给实验教学最大的自主性,奠定改革的基础。其次,打破原有实验课程之间的界限,从实验项目入手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对同类型实验课程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精简验证性实验项目,避免实验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全面提升实验课的内涵,加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力度。
2.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定岗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衔接课堂与工厂企业的桥梁,是学生接触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实习教学通常有课程实习、工厂见习和毕业实习等类型。然而,由于现代技术信息的便利性和广泛性,走马观花式的课程实习和工厂见习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毕业实习更是已经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一种活动,失去了实际的教学功能。因此,必须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稳定实习教学场所,规范实习教学内容,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此前提下全面实行“定岗实习”,也就是学生进入食品企业生产岗位,全面从事生产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并接受生产企业的工作考核,使学生接受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全面锻炼,切身体会现代社会和食品企业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带着问题和要求再回到学校,使后阶段的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2.2.3建立校内技能训练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校内食品生产技能训练基地有别于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以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生产实用技术的强化训练。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时间共4周,在大学三年级二期开设10个常规训练必修项目,目的是在前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工业化生产常规生产技术及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加强课堂知识与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的衔接,增强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性,提高应用能力。在大学四年级一期开设10-15个专业技能强化训练选修项目,项目内容主要针对食品生产各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毕业后的就业意向等实际情况,选择5-6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实践教学体系效果评估
3.1实践教学学识延长,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得以保障
改革前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及教学内容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及教学内容对比
对比项目实施前实施后实验总学时462课时488课时实验课程门数14门10门实验项目104个86个综合性实验比例21.4%65.8%实习教学总时间6周10周技能训练时间0周4周实践教学总学分26分36分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新中,实验课程减少4门,实验项目总数精减了18个,而实验总学时增加26课时,综合性实验比例由21.4%大幅提高至65.8%,实现了实验教学效益最大化。将课程实习、工厂见习和毕业实习调整为定岗实习,新增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总时间延长,学分增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比重加大,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新体系不仅在于实践教学时间的延长和内容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根本上理顺了不同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在关系,缩短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的差距,也拉近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距离,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规律。
3.2学生综合技能考核合格率提高。 对改革前A班学生(60人)和改革后B班(45人)學生专业综合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见图2。
图2学生综合技能考核合格率对比
如图2所示,改革后学生综合技能考核一次性合格率提高了5%,达到96.67%,最终总体合格率由原来的95.56%提高至100%。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3学生就业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提高。 对改革前A班学生(60人)和改革后B班(45人)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见图3。
图3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
如图3所示,改革后学生的总体就业率提高5.36%,尤其就业对口率和优质就业率分别提高9.55%和12.42%,表明改革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专业综合能力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生在本地中小食品企业就业率得到提高10.6%,体现了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培养面向地方实际需要的主导思想。
4结束语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早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已经成为共识。现如今,食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并非泛滥成灾,而是比例不足,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更是极度缺乏。作为西部地区高校的食品专业,肩负着为西部不发达地区培养适用性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紧跟食品科技的发展步伐,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国元,姜益泉,胡波,等.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6):42-44
[2] 胡斌,李芳.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61-62
[3] 王永利,史国栋,龚方红.浅谈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9):57-58
[4] 陈善国,黄先德.改变高校实践教学困境的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49-151
【关键词】西部高校;实践教学;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052-02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食品加工技术的理解以及尽快适应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1]。然而,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思想的影响,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 其重要性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2],以至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等相对滞后,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全新要求。而在当前改革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由于地域和办学条件,以及周边食品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等诸多劣势,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探讨适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背景
1.1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培养目的不明确。 由于国内食品专业总体办学历史不长,开办此专业的高校较少,不到高校总数的10%。多数院校对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充分的研究,普遍存在着相互模仿,照搬照套,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参差不齐,至今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3]。另一方面,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市场是西部地区的中小型食品企业,而对于这些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技术技能?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高校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也就无法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体现,使当前的专业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适应工业生产实际需求的能力较差。
1.2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较为薄弱,影响教学效果。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地域较为偏远,地方经济不够发达,教育理念较为落后,高校办学资金相对不足,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有限,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缺乏,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周边地区主要为中小型食品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参与高校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实习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
1.3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以及生源质量均与发达地区高校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教学改革也相对滞后,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但是,西部地区也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然而,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上,西部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并没有因为这些差异而作出针对性的调整,普遍存在盲目模仿重点院校的现象,造成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脱离实际需要,無法形成各自的特点和特色。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与内容
2.1建立“三层次、二结合、一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食品加工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结构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实习教学为桥梁,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突破,实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生产的衔接,缩短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差距,针对性地培养能为企业所用的实用性技术人才。确立“三层次、二结合、一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新体系的培养模式如图1。
图1学生能力培养示意图
“三层次”是指依据教学规律,按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不同,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明确的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将整个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高—应用能力强化”三层次。循序渐进,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前提,重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对实际生产的适应性。“二结合”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与现代食品工业技术实际需求相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校内食品生产综合技能训练基地建设相结合。即在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上,充分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西部地区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体现出学为所用的基本思想。充分发挥校外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功能,形成互补。“一强化”是指通过校内食品生产综合技能强化项目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2.2.1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开拓创新思维[4]。实验教学是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石,也是改革的首要内容。首先,对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独立考核,剥离实验教学对理论课程的依附,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地位同等,给实验教学最大的自主性,奠定改革的基础。其次,打破原有实验课程之间的界限,从实验项目入手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对同类型实验课程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精简验证性实验项目,避免实验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全面提升实验课的内涵,加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力度。
2.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定岗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衔接课堂与工厂企业的桥梁,是学生接触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实习教学通常有课程实习、工厂见习和毕业实习等类型。然而,由于现代技术信息的便利性和广泛性,走马观花式的课程实习和工厂见习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毕业实习更是已经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一种活动,失去了实际的教学功能。因此,必须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稳定实习教学场所,规范实习教学内容,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此前提下全面实行“定岗实习”,也就是学生进入食品企业生产岗位,全面从事生产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并接受生产企业的工作考核,使学生接受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全面锻炼,切身体会现代社会和食品企业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带着问题和要求再回到学校,使后阶段的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2.2.3建立校内技能训练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校内食品生产技能训练基地有别于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以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生产实用技术的强化训练。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时间共4周,在大学三年级二期开设10个常规训练必修项目,目的是在前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工业化生产常规生产技术及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加强课堂知识与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的衔接,增强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性,提高应用能力。在大学四年级一期开设10-15个专业技能强化训练选修项目,项目内容主要针对食品生产各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技术,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毕业后的就业意向等实际情况,选择5-6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实践教学体系效果评估
3.1实践教学学识延长,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得以保障
改革前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及教学内容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及教学内容对比
对比项目实施前实施后实验总学时462课时488课时实验课程门数14门10门实验项目104个86个综合性实验比例21.4%65.8%实习教学总时间6周10周技能训练时间0周4周实践教学总学分26分36分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新中,实验课程减少4门,实验项目总数精减了18个,而实验总学时增加26课时,综合性实验比例由21.4%大幅提高至65.8%,实现了实验教学效益最大化。将课程实习、工厂见习和毕业实习调整为定岗实习,新增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总时间延长,学分增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比重加大,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新体系不仅在于实践教学时间的延长和内容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根本上理顺了不同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在关系,缩短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的差距,也拉近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距离,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规律。
3.2学生综合技能考核合格率提高。 对改革前A班学生(60人)和改革后B班(45人)學生专业综合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见图2。
图2学生综合技能考核合格率对比
如图2所示,改革后学生综合技能考核一次性合格率提高了5%,达到96.67%,最终总体合格率由原来的95.56%提高至100%。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3学生就业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提高。 对改革前A班学生(60人)和改革后B班(45人)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见图3。
图3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
如图3所示,改革后学生的总体就业率提高5.36%,尤其就业对口率和优质就业率分别提高9.55%和12.42%,表明改革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专业综合能力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生在本地中小食品企业就业率得到提高10.6%,体现了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培养面向地方实际需要的主导思想。
4结束语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早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已经成为共识。现如今,食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并非泛滥成灾,而是比例不足,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更是极度缺乏。作为西部地区高校的食品专业,肩负着为西部不发达地区培养适用性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紧跟食品科技的发展步伐,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国元,姜益泉,胡波,等.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6):42-44
[2] 胡斌,李芳.电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61-62
[3] 王永利,史国栋,龚方红.浅谈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9):57-58
[4] 陈善国,黄先德.改变高校实践教学困境的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