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何来荣耀?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概述
  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甚至成为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赵云、孙悟空、墨子、庄周、狄仁杰、妲己、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不仅穿越时空,一起“混战”,而且所有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
  多维视点
  1.手机游戏由“天使”变成“魔鬼”。
  近年来中央十分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即为社会贡献怎样的正能量。而社会效益一旦被漠视,一些游戏制作方,为了追求所谓的让玩家“欲罢不能”的效果,就会念起歪经,拿历史来开涮,可谓“误人子弟”。
  2.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敬畏,是文化传承的底线。
  司马迁眼里的历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列夫·托尔斯泰则认为,“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常识上的误读可以纠偏,价值观上的滑坡则难以修补。在这个问题上,荆轲、李白等历史人物,显然与孙悟空等文学形象不是一个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就是对历史有敬畏、对传统有方向。
  3.当历史被手游“整容”,文化就会被商业“毁容”。
  将历史事实演绎成小说、影视节目、手机游戏,固然可以让很多人对历史产生兴趣,更好地接触历史,学习历史,但不能罔顾历史而过度创新。说得重一些,随意涂抹和戏说历史,就相当于“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时评精选
  游戏改编历史不能任性
  鲁元珍 徐晓惠
  “听到孩子说起张飞,又是魔种,又是机关师的,突然感觉很担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王者荣耀》里的角色大多是历史人物,但其人物形象和介绍都让人大跌眼镜,“当在网络上搜索某个历史人物,搜出来的全是某个游戏的信息时,对孩子会有什么好处呢?”
  荆轲从刺秦壮士变成妩媚的女人,刘禅操作着一个像“钢铁侠”一样的机关,这样的角色错位让不少人都感到不适;随着手机游戏用户的低龄化趋势,这些对历史人物的过度“改编”也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不少角色与历史相差甚远,人们难免会将游戏角色与历史上的角色联系起来。更何况那些知识尚不丰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玩这种游戏过多,就会产生知识错觉、价值错觉。”网友李兆清说道。
  过去,网络游戏一度被家长和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如今这样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然而,宽容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不加监管,任其肆意生长,而是希望孩子通过健康的游戏体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有网友提到,相比《王者荣耀》中的角色错位,同样风靡全国的《三国杀》的角色设定就比较符合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如刘备通过“仁德”技能笼络并依靠忠臣,曹操则展现了睚眦必报的“奸雄”性格,陆逊的“连营”,郭嘉的“遗计”,也都有典可循。“其实我对许多三国典故已经不是很熟悉了,是这个游戏给我补上了这些知识。”
  “《王者荣耀》已经融入一些孩子的生活,常常出现在他们的日记里,所以我也特意去玩,发觉自己也特别喜欢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他们对历史人物感兴趣了,咱们就引导孩子走进真实历史。”一位小学教师在网络留言中写道。
  专家也认为,游戏制作方赋予游戏特定的历史背景,使游戏传播内容更具象化,同时,网游受众所具备的角色扮演性、团队协作性、情感共通性等特点都有利于网游的内容传播。这或许为教育带来一些启迪,通过教育和游戏的结合,可充分发挥游戏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娱乐的同时传播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重要品质。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31日,有删改)
  学子心声
  历史文化决不能随便戏弄
  李玲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刺杀秦王临行前留下的豪言壮语。可是,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荊轲》中,荆轲竟成为女性,“如果发挥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MVP(全场最佳表现选手)。”虽然她不能够和李白、刘备、韩信、宫本武藏等厉害的人物抢野怪,但她起码可以从中捡到一个红buff(游戏术语,指增益状态)。
  原来,在“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中,历史摇身一变,荆轲变成女的,诗仙李白变成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据腾讯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有老师吐槽,现在学生写日记全都是“王者荣耀”,DOTA,猪队友。
  游戏产业快速增长壮大的同时,争论也不绝于耳,“王者荣耀”这样拿历史开涮的游戏,给青少年的历史观挖了个大坑。在双创潮流之下,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精神产品,更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这规矩就是遵循文化历史规律,恪守基本价值情怀。商业有伦理,创新有边界。把心思花在形成自己独有品牌上,少在历史里蹭暖揩油,这才是长远之计。
  当前,社会上有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形形色色的表现颇具迷惑性。有的打着“揭秘历史”“还原真相”的幌子,以行颠覆历史、虚无历史之实;有的则任意戏说历史、调侃历史,“恶搞”历史,以致胡乱编造历史,刺激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博人眼球,赚人钱财;有的甚至靠诬蔑先贤成为“红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实在可恶可恨。
  那么,不妨思考一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是凝重厚实、沉淀出来的经典,还是曲意歪解,以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的哗众取宠?
  值得一提的是,当颠覆历史人物成为一种时尚,大众就需要反思了,因为正是大众给颠覆者提供了市场。有人曾戏言:大众就是顽皮的孩子,急不得,恼不得,惹不得,不迎合大众猎奇、怪异的口味,就没了市场。大众的口味需要调节、提升而不是迎合,一味迎合只能令历史文化蒙羞。
  学生互评
  文章以荆轲身份变化的对比开篇。“开涮”一词通俗易懂,严肃批评了“王者荣耀”制作方对历史“取笑、寻开心”的不负责任态度,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类精神产品必须遵守的“规矩和纪律”。随后上升到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上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接下来,再从“大众给颠覆者提供了市场”这一角度加以分析,全文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或驰思古今,或理例结合,高屋建瓴,中心明确,感染力强。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令人动容的力量,写作技法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尤其体现在记叙文领域。记叙文以叙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学生作品又以叙写人物经历者居多,所以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的写作技巧尤为重要。作为史传文学典范的《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某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就以《鸿门宴》为例来谈一谈。  一、设置矛盾冲突,凸显人物形象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记
期刊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拒绝认同这句话。一个民族的历史代表民族的文化,历史是民族精神之根。假若历史被人随意打扮,那民族气节、英雄脊梁也就变成了空谈。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有许多民族英雄,他们或是英风侠烈,豪情仗义,或是忍辱负
期刊
最近,知名电视人梁某在某视频节目中,对“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焦裕禄”“王成”等英雄人物进行攻击。  对于雷锋,梁某抛开当时的具体背景不顾,称其“愿意显摆”“好自我表现”,写日记“是想给大伙看”,接受“摆拍宣传”是“自我表现欲强”。说完雷锋,梁某又振振有词地说,焦裕禄治理兰考水土流失用栽泡桐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该歌颂的是别人。他还把嘴炮对准志愿军,说什么根据一位幸存美国大兵的回忆录,美军当时可以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邂逅”一词出自《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形容露水多)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毛传》:“邂逅,不期而会。”人与人,人与艺术,科学与人文……天地间万物都可邂逅。  请以“邂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期刊
我正在看央视“朗读者”,被節目深深地吸引了。这一期主题为“陪伴”,杨乃斌用不甚清晰的口齿朗诵了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感谢母亲十几年含辛茹苦的陪伴。看着电视里杨乃斌母亲脸上满足的神情,我不禁想到了奶奶,我可曾带给奶奶这样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奶奶说,高中三年很关键,就扔下家中的一切来学校照顾我。我从来不知道,奶奶是清晨几点起床的。我只知道,每天在奶奶轻轻的呼唤中醒来,无需吓人的闹钟。走进卫生间,牙
期刊
我國第一代电视女导演杨洁于2017年4月15日去世,消息传出后,网友纷纷表示感谢她领衔创作的86版《西游记》美好了几代人的童年。其实,对杨洁导演的怀念,更多人停留在《西游记》里所塑造的经典形象本身,对个中创作曲折却知之甚少。  2006年,杨洁接受媒体采访,忆及自己执导《西游记》的经历和困难时,说几乎没有多少酬劳,“剧组只能凭借吃苦耐劳,当时提出来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来取完我们的真经。”  的确,没
期刊
七月下旬,沿西南而行,欲至甘南。  沿路,山愈来愈低,树愈来愈翠,天愈来愈蓝,人的心情也愈来愈欢悦。经一隧洞,便无了山,没了树,碧色连着天际,清风拂过,有那牦牛低头吃草,或静立反刍,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夜,寻一处而宿,仰望天空,深蓝正如一匹新织的绸缎,浓厚却柔滑。一轮明月高悬于夜空,皎洁而柔和,掩盖了众星的璀璨,那么深邃,那么遥不可及。远处的路上,有牧民打馬归来,清脆的铃铛声随风入耳,竟
期刊
与我最初的预测相符,我远赴他乡求学,而他留在了我们同窗时的城市。  某日,我收到了他添加好友的信息。那时,我有一瞬的恍惚,感觉头发猛地抽搐了一下,似乎长长一寸。我接受后,俩人便开始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例如往昔班级里的八卦、喜欢看的小说、听的歌、看的电视剧、最近状况如何、新的环境好不好此类,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促膝夜谈。我们分明不熟,纵观三年同窗,说过的话掰着指头都能数清,即使我曾那样地喜欢过他。  此
期刊
“shuang马桩”,是故乡的一个地名。记忆中人们都这么叫,因为没有路标,小时候,由于不懂它的意思,我们就把它说成“双马桩”。  这个在记忆里沉睡已久的名字,在初中后的十几年里都不曾提到、想到,直到前几天想起了故乡,也就自然地想到了这个地方。  聊起它来,妈妈就顺便跟我讲了它的来历——据说那曾经是秦琼、敬德路过拴马的地方。“原来如此!”我茅塞顿开,“既然是这样那就应该叫‘拴马桩’吧!”如今年轻人都
期刊
有那样一个时代,硝烟摧毁天空的湛蓝,悲哀,比乌云更暗;战火蹂躏希望的沃土,恐惧,比深渊更深;黎明前歇斯底里的呼唤,渴望,比火药更烈。漫长的黑暗里,光明的游丝被阴影覆灭,深陷于生命枯朽的恐慌中,仍有这样一群人,用血光刺破阴霾的笼罩,用无畏唤醒沉睡的国人,用青春铺就未来的画卷!孤注一掷,绝处逢生,艰苦卓绝,祖国因为他们而崛起,有血性的人民在遍地盛开的红莲里重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技落后的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