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概述
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甚至成为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赵云、孙悟空、墨子、庄周、狄仁杰、妲己、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不仅穿越时空,一起“混战”,而且所有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
多维视点
1.手机游戏由“天使”变成“魔鬼”。
近年来中央十分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即为社会贡献怎样的正能量。而社会效益一旦被漠视,一些游戏制作方,为了追求所谓的让玩家“欲罢不能”的效果,就会念起歪经,拿历史来开涮,可谓“误人子弟”。
2.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敬畏,是文化传承的底线。
司马迁眼里的历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列夫·托尔斯泰则认为,“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常识上的误读可以纠偏,价值观上的滑坡则难以修补。在这个问题上,荆轲、李白等历史人物,显然与孙悟空等文学形象不是一个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就是对历史有敬畏、对传统有方向。
3.当历史被手游“整容”,文化就会被商业“毁容”。
将历史事实演绎成小说、影视节目、手机游戏,固然可以让很多人对历史产生兴趣,更好地接触历史,学习历史,但不能罔顾历史而过度创新。说得重一些,随意涂抹和戏说历史,就相当于“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时评精选
游戏改编历史不能任性
鲁元珍 徐晓惠
“听到孩子说起张飞,又是魔种,又是机关师的,突然感觉很担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王者荣耀》里的角色大多是历史人物,但其人物形象和介绍都让人大跌眼镜,“当在网络上搜索某个历史人物,搜出来的全是某个游戏的信息时,对孩子会有什么好处呢?”
荆轲从刺秦壮士变成妩媚的女人,刘禅操作着一个像“钢铁侠”一样的机关,这样的角色错位让不少人都感到不适;随着手机游戏用户的低龄化趋势,这些对历史人物的过度“改编”也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不少角色与历史相差甚远,人们难免会将游戏角色与历史上的角色联系起来。更何况那些知识尚不丰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玩这种游戏过多,就会产生知识错觉、价值错觉。”网友李兆清说道。
过去,网络游戏一度被家长和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如今这样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然而,宽容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不加监管,任其肆意生长,而是希望孩子通过健康的游戏体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有网友提到,相比《王者荣耀》中的角色错位,同样风靡全国的《三国杀》的角色设定就比较符合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如刘备通过“仁德”技能笼络并依靠忠臣,曹操则展现了睚眦必报的“奸雄”性格,陆逊的“连营”,郭嘉的“遗计”,也都有典可循。“其实我对许多三国典故已经不是很熟悉了,是这个游戏给我补上了这些知识。”
“《王者荣耀》已经融入一些孩子的生活,常常出现在他们的日记里,所以我也特意去玩,发觉自己也特别喜欢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他们对历史人物感兴趣了,咱们就引导孩子走进真实历史。”一位小学教师在网络留言中写道。
专家也认为,游戏制作方赋予游戏特定的历史背景,使游戏传播内容更具象化,同时,网游受众所具备的角色扮演性、团队协作性、情感共通性等特点都有利于网游的内容传播。这或许为教育带来一些启迪,通过教育和游戏的结合,可充分发挥游戏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娱乐的同时传播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重要品质。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31日,有删改)
学子心声
历史文化决不能随便戏弄
李玲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刺杀秦王临行前留下的豪言壮语。可是,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荊轲》中,荆轲竟成为女性,“如果发挥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MVP(全场最佳表现选手)。”虽然她不能够和李白、刘备、韩信、宫本武藏等厉害的人物抢野怪,但她起码可以从中捡到一个红buff(游戏术语,指增益状态)。
原来,在“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中,历史摇身一变,荆轲变成女的,诗仙李白变成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据腾讯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有老师吐槽,现在学生写日记全都是“王者荣耀”,DOTA,猪队友。
游戏产业快速增长壮大的同时,争论也不绝于耳,“王者荣耀”这样拿历史开涮的游戏,给青少年的历史观挖了个大坑。在双创潮流之下,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精神产品,更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这规矩就是遵循文化历史规律,恪守基本价值情怀。商业有伦理,创新有边界。把心思花在形成自己独有品牌上,少在历史里蹭暖揩油,这才是长远之计。
当前,社会上有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形形色色的表现颇具迷惑性。有的打着“揭秘历史”“还原真相”的幌子,以行颠覆历史、虚无历史之实;有的则任意戏说历史、调侃历史,“恶搞”历史,以致胡乱编造历史,刺激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博人眼球,赚人钱财;有的甚至靠诬蔑先贤成为“红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实在可恶可恨。
那么,不妨思考一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是凝重厚实、沉淀出来的经典,还是曲意歪解,以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的哗众取宠?
值得一提的是,当颠覆历史人物成为一种时尚,大众就需要反思了,因为正是大众给颠覆者提供了市场。有人曾戏言:大众就是顽皮的孩子,急不得,恼不得,惹不得,不迎合大众猎奇、怪异的口味,就没了市场。大众的口味需要调节、提升而不是迎合,一味迎合只能令历史文化蒙羞。
学生互评
文章以荆轲身份变化的对比开篇。“开涮”一词通俗易懂,严肃批评了“王者荣耀”制作方对历史“取笑、寻开心”的不负责任态度,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类精神产品必须遵守的“规矩和纪律”。随后上升到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上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接下来,再从“大众给颠覆者提供了市场”这一角度加以分析,全文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或驰思古今,或理例结合,高屋建瓴,中心明确,感染力强。
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甚至成为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赵云、孙悟空、墨子、庄周、狄仁杰、妲己、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不仅穿越时空,一起“混战”,而且所有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
多维视点
1.手机游戏由“天使”变成“魔鬼”。
近年来中央十分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即为社会贡献怎样的正能量。而社会效益一旦被漠视,一些游戏制作方,为了追求所谓的让玩家“欲罢不能”的效果,就会念起歪经,拿历史来开涮,可谓“误人子弟”。
2.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敬畏,是文化传承的底线。
司马迁眼里的历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列夫·托尔斯泰则认为,“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常识上的误读可以纠偏,价值观上的滑坡则难以修补。在这个问题上,荆轲、李白等历史人物,显然与孙悟空等文学形象不是一个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就是对历史有敬畏、对传统有方向。
3.当历史被手游“整容”,文化就会被商业“毁容”。
将历史事实演绎成小说、影视节目、手机游戏,固然可以让很多人对历史产生兴趣,更好地接触历史,学习历史,但不能罔顾历史而过度创新。说得重一些,随意涂抹和戏说历史,就相当于“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时评精选
游戏改编历史不能任性
鲁元珍 徐晓惠
“听到孩子说起张飞,又是魔种,又是机关师的,突然感觉很担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王者荣耀》里的角色大多是历史人物,但其人物形象和介绍都让人大跌眼镜,“当在网络上搜索某个历史人物,搜出来的全是某个游戏的信息时,对孩子会有什么好处呢?”
荆轲从刺秦壮士变成妩媚的女人,刘禅操作着一个像“钢铁侠”一样的机关,这样的角色错位让不少人都感到不适;随着手机游戏用户的低龄化趋势,这些对历史人物的过度“改编”也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不少角色与历史相差甚远,人们难免会将游戏角色与历史上的角色联系起来。更何况那些知识尚不丰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玩这种游戏过多,就会产生知识错觉、价值错觉。”网友李兆清说道。
过去,网络游戏一度被家长和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如今这样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然而,宽容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不加监管,任其肆意生长,而是希望孩子通过健康的游戏体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有网友提到,相比《王者荣耀》中的角色错位,同样风靡全国的《三国杀》的角色设定就比较符合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如刘备通过“仁德”技能笼络并依靠忠臣,曹操则展现了睚眦必报的“奸雄”性格,陆逊的“连营”,郭嘉的“遗计”,也都有典可循。“其实我对许多三国典故已经不是很熟悉了,是这个游戏给我补上了这些知识。”
“《王者荣耀》已经融入一些孩子的生活,常常出现在他们的日记里,所以我也特意去玩,发觉自己也特别喜欢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他们对历史人物感兴趣了,咱们就引导孩子走进真实历史。”一位小学教师在网络留言中写道。
专家也认为,游戏制作方赋予游戏特定的历史背景,使游戏传播内容更具象化,同时,网游受众所具备的角色扮演性、团队协作性、情感共通性等特点都有利于网游的内容传播。这或许为教育带来一些启迪,通过教育和游戏的结合,可充分发挥游戏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娱乐的同时传播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重要品质。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31日,有删改)
学子心声
历史文化决不能随便戏弄
李玲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刺杀秦王临行前留下的豪言壮语。可是,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荊轲》中,荆轲竟成为女性,“如果发挥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MVP(全场最佳表现选手)。”虽然她不能够和李白、刘备、韩信、宫本武藏等厉害的人物抢野怪,但她起码可以从中捡到一个红buff(游戏术语,指增益状态)。
原来,在“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中,历史摇身一变,荆轲变成女的,诗仙李白变成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据腾讯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有老师吐槽,现在学生写日记全都是“王者荣耀”,DOTA,猪队友。
游戏产业快速增长壮大的同时,争论也不绝于耳,“王者荣耀”这样拿历史开涮的游戏,给青少年的历史观挖了个大坑。在双创潮流之下,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精神产品,更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这规矩就是遵循文化历史规律,恪守基本价值情怀。商业有伦理,创新有边界。把心思花在形成自己独有品牌上,少在历史里蹭暖揩油,这才是长远之计。
当前,社会上有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形形色色的表现颇具迷惑性。有的打着“揭秘历史”“还原真相”的幌子,以行颠覆历史、虚无历史之实;有的则任意戏说历史、调侃历史,“恶搞”历史,以致胡乱编造历史,刺激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博人眼球,赚人钱财;有的甚至靠诬蔑先贤成为“红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实在可恶可恨。
那么,不妨思考一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是凝重厚实、沉淀出来的经典,还是曲意歪解,以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的哗众取宠?
值得一提的是,当颠覆历史人物成为一种时尚,大众就需要反思了,因为正是大众给颠覆者提供了市场。有人曾戏言:大众就是顽皮的孩子,急不得,恼不得,惹不得,不迎合大众猎奇、怪异的口味,就没了市场。大众的口味需要调节、提升而不是迎合,一味迎合只能令历史文化蒙羞。
学生互评
文章以荆轲身份变化的对比开篇。“开涮”一词通俗易懂,严肃批评了“王者荣耀”制作方对历史“取笑、寻开心”的不负责任态度,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类精神产品必须遵守的“规矩和纪律”。随后上升到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上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接下来,再从“大众给颠覆者提供了市场”这一角度加以分析,全文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或驰思古今,或理例结合,高屋建瓴,中心明确,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