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幼教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就是提高学前教育事业水平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专业素质结构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具有特殊性。首先,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需要把握、熟悉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其次,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中小学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课程编排低结构化,课程实施以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为主。再次,幼儿园的教学更需要老师具有生成课程的能力。幼儿的学习具有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达到新经验与已有经验的结合。以上三点充分说明了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幼儿教师不仅要解决幼儿在学科知识上疑问,更主要是解决幼儿在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有专门的要求。
(二)专业成长阶段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将教师专业成长划分为三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他将职前教师教育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即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合格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其新生期是教龄3年以内,通过实习对教学工作有胜任感和成就感。但笔者认为大陆地区的新教师更符合该理论的第二阶段,因为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教师在师范生阶段的实习时间和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第二阶段的三个时期(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更符合我国大陆地区新教师的心态以及所面临的情况。
二、现阶段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性与制度性因素
1.幼师生职前基本文化素养低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据此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幼儿教师任职的“门槛”。近几年,随着众多高校的扩招,幼师生的生源质量有进一步滑坡的趋势,考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的学生才会选择读幼师。基本文化素养较低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现实脱节
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幼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任职时间和资历,按部就班,论资排辈。这样,使得职称评定作为教师组织内部专业约束和激励杠杆的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机。
(二)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因素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缺乏
在当今社会看重学历的大环境下,许多幼儿教师局限于自身较低的学历,缺乏从事本职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属于保姆性质,只是看管孩子,从而把自己的工作性质定性于服务行业,漠视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要想追求专业发展,必须依靠幼儿教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来获得,这对年轻的幼儿教师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信心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她们在专业发展上的进取心。
2.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据对山东、河北等地幼师2010年抽样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工作时间一般超过八小时(私立园尤为突出);城市幼儿教师收入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潇湘晨报2005年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4%,1500元以下的占66.3%,2000元以上的仅占17.7%,仅为当时城镇工资平均水平的80%。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收入不相称,迫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以致有些幼师不思进取,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想在专业发展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三、促进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在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同时,也特别重视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目前我国亟待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如明确界定教师专业水平标准的文件、教师专业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等。
(二)开展教育科研,形成教育研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具备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会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三)加强园本培训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幼儿园办园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场所而不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出去进修学习。而出去学习注重理论、缺乏课堂实践,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轨,课堂教学才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宝安.近十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学园.2011(04)
[2]彭寿清.论中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缺失及构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3]解希静,程利.英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相关研究述评[J].世纪桥.2010(21)
[4]黄文云.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专业素质结构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具有特殊性。首先,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需要把握、熟悉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其次,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中小学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课程编排低结构化,课程实施以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为主。再次,幼儿园的教学更需要老师具有生成课程的能力。幼儿的学习具有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达到新经验与已有经验的结合。以上三点充分说明了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幼儿教师不仅要解决幼儿在学科知识上疑问,更主要是解决幼儿在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有专门的要求。
(二)专业成长阶段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将教师专业成长划分为三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他将职前教师教育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即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合格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其新生期是教龄3年以内,通过实习对教学工作有胜任感和成就感。但笔者认为大陆地区的新教师更符合该理论的第二阶段,因为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教师在师范生阶段的实习时间和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第二阶段的三个时期(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更符合我国大陆地区新教师的心态以及所面临的情况。
二、现阶段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性与制度性因素
1.幼师生职前基本文化素养低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据此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幼儿教师任职的“门槛”。近几年,随着众多高校的扩招,幼师生的生源质量有进一步滑坡的趋势,考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的学生才会选择读幼师。基本文化素养较低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现实脱节
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幼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任职时间和资历,按部就班,论资排辈。这样,使得职称评定作为教师组织内部专业约束和激励杠杆的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机。
(二)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因素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缺乏
在当今社会看重学历的大环境下,许多幼儿教师局限于自身较低的学历,缺乏从事本职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属于保姆性质,只是看管孩子,从而把自己的工作性质定性于服务行业,漠视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要想追求专业发展,必须依靠幼儿教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来获得,这对年轻的幼儿教师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信心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她们在专业发展上的进取心。
2.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本文据对山东、河北等地幼师2010年抽样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工作时间一般超过八小时(私立园尤为突出);城市幼儿教师收入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潇湘晨报2005年调查显示,幼儿教师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4%,1500元以下的占66.3%,2000元以上的仅占17.7%,仅为当时城镇工资平均水平的80%。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收入不相称,迫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以致有些幼师不思进取,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想在专业发展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三、促进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在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同时,也特别重视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目前我国亟待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如明确界定教师专业水平标准的文件、教师专业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等。
(二)开展教育科研,形成教育研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具备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会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三)加强园本培训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幼儿园办园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场所而不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出去进修学习。而出去学习注重理论、缺乏课堂实践,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轨,课堂教学才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宝安.近十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学园.2011(04)
[2]彭寿清.论中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缺失及构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3]解希静,程利.英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相关研究述评[J].世纪桥.2010(21)
[4]黄文云.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