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
一、激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利用“好动”心理,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好动的心理特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好动心理的满足,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剪一剪、描一描、量一量、折一折等,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升华了主动探索新知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活泼、愉悦。
2.利用“好胜”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的独特魅力和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为学好数学提供兴趣保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出示27、45、32、108、345、249、501、678等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谁能比老师更快地找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争着回答,大部分却不能正确回答。教师马上说出能被3整除的数,再让学生笔算验证,让学生产生“这里有什么奥妙?有什么规律可循”等疑问,随之产生渴望解开这个谜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思,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主动地探究知识。
1.以说促思,多让学生叙述。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计算的过程与方法要说,概念的形成过程要说,法则的归纳、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公式的推理、操作过程等等都要说。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发表独特见解等形式,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2.以动促思,多让学生操作。
动作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看得到的事物,学生就容易接受,学起来就有兴趣,同时培养了操作技能,启发了思维。
3.以问促思,多让学生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敢提、多提、善提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提问题”的训练,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导入新课环节,可让学生猜想“你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自学环节,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小结环节,可引导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等等。经常如此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学会自主探究。
三、巧练,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课堂练习能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练习环节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注意。
1.注意练习的多样性。
在练习时要经常变换形式,题型和练习方法要多样化,并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注意练习的趣味性。
新颖有趣的练习,学生乐于去做。如教学“时间单位与长度单位”后,设计这样的改错练习:“今天清晨9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用20小时的时间刷牙、洗脸、吃饭,然后抓起重4克的书包往6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路上,我还碰到体重有45克的小胖方明。来到学校,我拿出10毫米长的钢笔和厚7分米的练习本开始做起作业。”如此生动有趣的改错练习,学生怎会无动于衷呢?
3.注意练习的开放性。
练习的开放性包括:①内容的开放。教师精心设计出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与能力,任选做其中的习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自主性。②策略的开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形式的开放。学生可自主板演,自主操作演示,由教师出题学生解答,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学生解答。④结论的开放。设计一些多种或无固定答案的习题,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得出不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如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反思: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总之,通过激趣、促思、巧练、反思等教学策略,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创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能勃发生机,就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 杜 华)
一、激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利用“好动”心理,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好动的心理特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好动心理的满足,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剪一剪、描一描、量一量、折一折等,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升华了主动探索新知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活泼、愉悦。
2.利用“好胜”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的独特魅力和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为学好数学提供兴趣保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出示27、45、32、108、345、249、501、678等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谁能比老师更快地找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争着回答,大部分却不能正确回答。教师马上说出能被3整除的数,再让学生笔算验证,让学生产生“这里有什么奥妙?有什么规律可循”等疑问,随之产生渴望解开这个谜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思,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主动地探究知识。
1.以说促思,多让学生叙述。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计算的过程与方法要说,概念的形成过程要说,法则的归纳、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公式的推理、操作过程等等都要说。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发表独特见解等形式,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2.以动促思,多让学生操作。
动作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看得到的事物,学生就容易接受,学起来就有兴趣,同时培养了操作技能,启发了思维。
3.以问促思,多让学生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敢提、多提、善提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提问题”的训练,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导入新课环节,可让学生猜想“你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自学环节,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小结环节,可引导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等等。经常如此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学会自主探究。
三、巧练,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课堂练习能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练习环节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注意。
1.注意练习的多样性。
在练习时要经常变换形式,题型和练习方法要多样化,并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注意练习的趣味性。
新颖有趣的练习,学生乐于去做。如教学“时间单位与长度单位”后,设计这样的改错练习:“今天清晨9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用20小时的时间刷牙、洗脸、吃饭,然后抓起重4克的书包往6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路上,我还碰到体重有45克的小胖方明。来到学校,我拿出10毫米长的钢笔和厚7分米的练习本开始做起作业。”如此生动有趣的改错练习,学生怎会无动于衷呢?
3.注意练习的开放性。
练习的开放性包括:①内容的开放。教师精心设计出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与能力,任选做其中的习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自主性。②策略的开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形式的开放。学生可自主板演,自主操作演示,由教师出题学生解答,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学生解答。④结论的开放。设计一些多种或无固定答案的习题,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得出不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如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反思: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总之,通过激趣、促思、巧练、反思等教学策略,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创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能勃发生机,就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