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国之间的经济融合通常都是从大城市之间开始,逐渐延伸至更多的城市及省份。中美商务合作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二三线及更小城市之间的商务往来不断增多,而这些“新兴城市”正是中美经贸的未来所在。
笔者曾在之前的专栏中鼓励中国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避开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大都市,关注如底特律之类的城市,因为那里有更好的投资机会,而无论是投资还是居住,大城市都过于昂贵。相较而言,那些较小的城市在投资软硬件上与大城市相比差异不大,相对来说还更划算(详见本刊2014年1月号《投资美国的“捷径”》)。可惜,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只知道紧盯大型城市。
坦率地说,美国人看中国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只知道北京、上海和香港地区,对其他地区却知之甚少。有些人可能知道深圳,因为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很多产品是在深圳生产的,但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天津、成都或者广州,更不用提大连、青岛和沈阳这些二线城市了,几乎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可见,美国商人还未开始涉足那些一线城市之外的巨大商机。
美国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有50多个文化迥异的少数民族。他们知道中国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大,也听说过黄河和扬子江,当然知道长城,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地貌的多样性,中国国土上有沙漠和高山,也有葱绿的农场和茂密的森林。
美国人看中国,就像看水中的冰川,只看到1/8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对藏在水下的大部分,根本看不到。中国人看美国亦然。大部分的美国对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就像美国人看不到大部分的中国一样。
这种两国之间存在的认知偏差,使对方国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激发了很多中国人和美国人开始从学术及历史的角度研究对方。但这一神秘的氛围,对两国建立商务关系形成了一定障碍。
对对方缺乏了解容易导致相互不信任,而信任恰恰是成功商务关系的基石。这就是为什么对欲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抑或期望进入美国的中国企业来说,公共关系是其商业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有力的公关项目对企业开展商业活动至关重要,因为当地居民可能对这些突然进入本地市场的外国投资者一无所知。
两个在一段时期内不相往来的国家展开经济交流,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始于两国政府关系的发展,进而扩展至主要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最终,两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延伸至更多的城市及省份。
中美商务合作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二三线及更小的城市之间的商务往来正在增多。《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om Friedman)近期对“一国两制”进行了重新阐释—通常来说,“一国两制”用来描述中国与香港地区之间的关系,但弗里德曼提出,这一表达同样适用于美国和中国,他认为“中美的经济与未来深切交织,甚至于可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样本”。
吉林省锁定美国中西部
尽管两大经济体相互渗透,但交往的障碍依然存在,这主要源于双方之间缺乏理解。双方为中美两国小城市之间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作了很多努力。譬如,在吉林省政府的帮助下, 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芝加哥市成立了展销中心。很少有美国人听说过吉林,但是吉林主动向美国推介自己。在其官方网页中,用了大量图片和图表来展示吉林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处于国家的中心地带,是农业重镇和重工业基地。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到中国多个城市都有直飞航班,距离底特律很近。底特律是美国的二线城市,同时也是汽车制造中心,与吉林在中国的地位相似。2013年,吉林共出产220万辆奥迪、大众、丰田、马自达等国际品牌的汽车。
吉林省积极塑造自己在美国的形象,通过设展销中心等一系列有效的公关项目为增进双边贸易铺平道路。由于目标清晰地定位在美国的中西部,因此吉林省十分明智地没有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大城市。通过与美国二三线城市建立紧密联系,其全球化战略更具影响力,也颇为有效。
中美两国的一体两制
中美大城市之间的贸易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未来的机会将在中国小城市,也可以称为“新兴城市”。有研究支持这种观点。美国专注于奢侈品牌服务的研究机构L2预测,中国将有75%的增量财富来自一线城市之外,而这部分财富“走向全球”的可能性非常大。
弗里德曼将中美关系称为“一国两制”的观点未免太过激进。严格来说,将美国和中国界定为“一个国家”显然并不确切,更合适的表述应该是“一体两制”,即在同一经济体下两套不同的体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多层面更深的整合,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而这种一体化的成功不能仅仅局限于北京和纽约等国际大城市之间,同时也要包括底特律和沈阳这类城市之间。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笔者曾在之前的专栏中鼓励中国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避开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大都市,关注如底特律之类的城市,因为那里有更好的投资机会,而无论是投资还是居住,大城市都过于昂贵。相较而言,那些较小的城市在投资软硬件上与大城市相比差异不大,相对来说还更划算(详见本刊2014年1月号《投资美国的“捷径”》)。可惜,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只知道紧盯大型城市。
坦率地说,美国人看中国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只知道北京、上海和香港地区,对其他地区却知之甚少。有些人可能知道深圳,因为美国消费者购买的很多产品是在深圳生产的,但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天津、成都或者广州,更不用提大连、青岛和沈阳这些二线城市了,几乎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可见,美国商人还未开始涉足那些一线城市之外的巨大商机。
美国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有50多个文化迥异的少数民族。他们知道中国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大,也听说过黄河和扬子江,当然知道长城,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地貌的多样性,中国国土上有沙漠和高山,也有葱绿的农场和茂密的森林。
美国人看中国,就像看水中的冰川,只看到1/8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对藏在水下的大部分,根本看不到。中国人看美国亦然。大部分的美国对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就像美国人看不到大部分的中国一样。
这种两国之间存在的认知偏差,使对方国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激发了很多中国人和美国人开始从学术及历史的角度研究对方。但这一神秘的氛围,对两国建立商务关系形成了一定障碍。
对对方缺乏了解容易导致相互不信任,而信任恰恰是成功商务关系的基石。这就是为什么对欲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抑或期望进入美国的中国企业来说,公共关系是其商业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有力的公关项目对企业开展商业活动至关重要,因为当地居民可能对这些突然进入本地市场的外国投资者一无所知。
两个在一段时期内不相往来的国家展开经济交流,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始于两国政府关系的发展,进而扩展至主要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最终,两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延伸至更多的城市及省份。
中美商务合作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二三线及更小的城市之间的商务往来正在增多。《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om Friedman)近期对“一国两制”进行了重新阐释—通常来说,“一国两制”用来描述中国与香港地区之间的关系,但弗里德曼提出,这一表达同样适用于美国和中国,他认为“中美的经济与未来深切交织,甚至于可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样本”。
吉林省锁定美国中西部
尽管两大经济体相互渗透,但交往的障碍依然存在,这主要源于双方之间缺乏理解。双方为中美两国小城市之间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作了很多努力。譬如,在吉林省政府的帮助下, 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芝加哥市成立了展销中心。很少有美国人听说过吉林,但是吉林主动向美国推介自己。在其官方网页中,用了大量图片和图表来展示吉林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处于国家的中心地带,是农业重镇和重工业基地。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到中国多个城市都有直飞航班,距离底特律很近。底特律是美国的二线城市,同时也是汽车制造中心,与吉林在中国的地位相似。2013年,吉林共出产220万辆奥迪、大众、丰田、马自达等国际品牌的汽车。
吉林省积极塑造自己在美国的形象,通过设展销中心等一系列有效的公关项目为增进双边贸易铺平道路。由于目标清晰地定位在美国的中西部,因此吉林省十分明智地没有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大城市。通过与美国二三线城市建立紧密联系,其全球化战略更具影响力,也颇为有效。
中美两国的一体两制
中美大城市之间的贸易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未来的机会将在中国小城市,也可以称为“新兴城市”。有研究支持这种观点。美国专注于奢侈品牌服务的研究机构L2预测,中国将有75%的增量财富来自一线城市之外,而这部分财富“走向全球”的可能性非常大。
弗里德曼将中美关系称为“一国两制”的观点未免太过激进。严格来说,将美国和中国界定为“一个国家”显然并不确切,更合适的表述应该是“一体两制”,即在同一经济体下两套不同的体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多层面更深的整合,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而这种一体化的成功不能仅仅局限于北京和纽约等国际大城市之间,同时也要包括底特律和沈阳这类城市之间。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