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像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圆满,可见“猪肚”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凡是千古流传或当代读者特别喜欢的文章,这三者均能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如何使“猪肚”成为文章最亮丽的风景?如何让这样的“猪肚”在学生的作文中频频亮相?这一直是语文教师相当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多指导学生阅读佳作,引领学生去赏析名家作品中“猪肚”的美点,从美文品味中领悟作家选材剪裁、谋篇布局、主题提炼、语言推敲的精妙之处,这种“更上一层楼”的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肯定大有裨益。平时我常与学生进行这样有益的分析,收到了颇为不错的教学效果。探讨方法有多种,我常从下列三方面着手。
一、周密的布局
这里的布局已经不再指文章的整体布局了,它专指去掉文章头尾的“猪肚”部分。“猪肚”虽是“游离”于散文头尾外的“独立体”,其内部安排却严密有序。先举朱自清的《歌声》为例。文章写的是作家听了“‘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后神迷心醉的样子。全文一共五个段落,去掉了第一段的头和第五段的尾,中间就只有三段了。三段文字,一共只有四百来字,如何在这短短的文字中描摹听歌后的感受,这是件颇有难度的事。作家匠心独运,动用了感官来感受歌声的美妙动人。第二段从触觉方面来写,那歌声仿佛是暮春早晨洒在我脸上的霏霏的细雨,又仿佛是吹动我衣袂的新鲜微风,或者是吹在我手上的爱人的鼻息,给人的感觉简直是舒服极了。第三段从视觉方面来写。歌声好像是被微雨洗去尘垢的焕发出甜软光泽的鲜花,有“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第四段则从嗅觉方面来说,这醉人的歌声似乎让“我”嗅到了一缕缕花香、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还有田野和沼泽里送来的秧、麦和柳树的蒸汽味,而这样混合的味竟然让“我”有了“愉快的倦怠之感”。三个段落并列,从不同侧面互为辅佐地写出了令我陶醉的迷人歌声,与首尾照应,构成了一篇浑然一体的精美短文。著名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也是如此。其“猪肚”部分作家只用了两句话就将一行人的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第一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是要进入阿里山了。先是乘飞机,“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三个多小时后到了阿里山站;另一句“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是要去阿里山的标志处神木了。作家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边走边看,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也就一步步被绘形绘色地描摹了出来。这样的“猪肚”,布局相当严谨,条理非常清晰。
二、隽永的意蕴
一篇散文仅仅有周密的布局还不行,它还必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或耐人寻味或启迪哲思的主旨。为了凸显这样的主旨,睿智的作家绝对不会只放在文章的“豹尾”部分,因为“猪肚”应该是孕育并明朗主旨的主阵地。结尾只是对主旨的概括、点题或升华而已。还是以具体例子来证明。冯骥才的《拒绝句号》是篇发人深思的短文、美文。文章中的句号不是指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而是指人生途中自我陶醉、停止前进的句号。文章的重要部分有线索可循:“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因而,我害怕句号”,意思环环相扣而又呈递进关系。他劝告人们要警惕和拒绝这样的句号,而且,一旦这样的句号遭到拒绝,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这样主题的文章,给人的教育应该是深层次的。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生物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它是以全新的角度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的短文。它从一只狼被杀这个具体事例说起,“猪肚”部分更多地是写“我”怎样发现狼而兴奋地扣动了扳机,写认识到人类“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以后“山的样子”的后悔,由此联想到狼与牛群的关系也如同狼与鹿的关系一样,联想到“失衡”后大自然对人类疯狂的报复。正因为“猪肚”部分的不断孕育和蓄势,才有了文章最后“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的警世恒言。这样的主旨够我们人类深刻反省了,说它意蕴隽永并不为过。
三、精致的语言
精致的语言是文章强有力的支撑,因为优美的语言所产生的文学魅力能深深感动或震撼读者而使人不忍卒读。很难想象,一篇语言“贫血”而显得干巴巴的文章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田。这里且以当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散文大师余秋雨的散文为例,来说明精致语言的无限艺术力量。
余秋雨的语言大气恢弘。比如《荷马的迈锡尼》(选自《千年一叹》)写的是作家随着凤凰卫视在荒凉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寻找荷马史诗中提到的迈锡尼,当他看见满山坡颓败的城墙,并带头沿路登山,一转弯,见到了一个由巨石堆积出来的山门,看见了山门的门楣上两头母狮的浮雕。他知道,他已经来到了有着三千三百年历史的王城迈锡尼遗址。作家顿时肃然起敬。我们都知道,希腊文明是西方很多学问的源头,但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却是在伯罗奔尼撒,其中迈锡尼的繁荣期比希腊还早了一千年,它野性十足的尚武文明曾默默地滋养了希腊。现在,余秋雨来到了这个只在书本上见到的朝思暮想的伟大地方,能不敬畏有加吗?文章这样写:“在猝然之间领受千古气势,在静僻之中撞见世间名作,我不能不停下步来调理呼吸。”连呼吸都需调理均匀,作家简直是朝圣来了!任何一位读者读到这里都会感受到文字的大气和作家的恭敬之态。余秋雨清新的语言也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比如《哀希腊》里有这样一句话:“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夜色一起来到。”作者的意思是想说他们坐了一夜的飞机,黎明时分到了雅典,但这样说太普通了,现在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新鲜感。
作为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名作欣赏,让学生不断感悟、渐渐效法,相信美丽的“猪肚”也一定会成为学生作文中最倩丽的风景。■
一、周密的布局
这里的布局已经不再指文章的整体布局了,它专指去掉文章头尾的“猪肚”部分。“猪肚”虽是“游离”于散文头尾外的“独立体”,其内部安排却严密有序。先举朱自清的《歌声》为例。文章写的是作家听了“‘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后神迷心醉的样子。全文一共五个段落,去掉了第一段的头和第五段的尾,中间就只有三段了。三段文字,一共只有四百来字,如何在这短短的文字中描摹听歌后的感受,这是件颇有难度的事。作家匠心独运,动用了感官来感受歌声的美妙动人。第二段从触觉方面来写,那歌声仿佛是暮春早晨洒在我脸上的霏霏的细雨,又仿佛是吹动我衣袂的新鲜微风,或者是吹在我手上的爱人的鼻息,给人的感觉简直是舒服极了。第三段从视觉方面来写。歌声好像是被微雨洗去尘垢的焕发出甜软光泽的鲜花,有“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第四段则从嗅觉方面来说,这醉人的歌声似乎让“我”嗅到了一缕缕花香、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还有田野和沼泽里送来的秧、麦和柳树的蒸汽味,而这样混合的味竟然让“我”有了“愉快的倦怠之感”。三个段落并列,从不同侧面互为辅佐地写出了令我陶醉的迷人歌声,与首尾照应,构成了一篇浑然一体的精美短文。著名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也是如此。其“猪肚”部分作家只用了两句话就将一行人的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第一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是要进入阿里山了。先是乘飞机,“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三个多小时后到了阿里山站;另一句“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是要去阿里山的标志处神木了。作家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边走边看,阿里山美丽的风光也就一步步被绘形绘色地描摹了出来。这样的“猪肚”,布局相当严谨,条理非常清晰。
二、隽永的意蕴
一篇散文仅仅有周密的布局还不行,它还必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或耐人寻味或启迪哲思的主旨。为了凸显这样的主旨,睿智的作家绝对不会只放在文章的“豹尾”部分,因为“猪肚”应该是孕育并明朗主旨的主阵地。结尾只是对主旨的概括、点题或升华而已。还是以具体例子来证明。冯骥才的《拒绝句号》是篇发人深思的短文、美文。文章中的句号不是指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而是指人生途中自我陶醉、停止前进的句号。文章的重要部分有线索可循:“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因而,我害怕句号”,意思环环相扣而又呈递进关系。他劝告人们要警惕和拒绝这样的句号,而且,一旦这样的句号遭到拒绝,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这样主题的文章,给人的教育应该是深层次的。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生物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它是以全新的角度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的短文。它从一只狼被杀这个具体事例说起,“猪肚”部分更多地是写“我”怎样发现狼而兴奋地扣动了扳机,写认识到人类“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以后“山的样子”的后悔,由此联想到狼与牛群的关系也如同狼与鹿的关系一样,联想到“失衡”后大自然对人类疯狂的报复。正因为“猪肚”部分的不断孕育和蓄势,才有了文章最后“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的警世恒言。这样的主旨够我们人类深刻反省了,说它意蕴隽永并不为过。
三、精致的语言
精致的语言是文章强有力的支撑,因为优美的语言所产生的文学魅力能深深感动或震撼读者而使人不忍卒读。很难想象,一篇语言“贫血”而显得干巴巴的文章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田。这里且以当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散文大师余秋雨的散文为例,来说明精致语言的无限艺术力量。
余秋雨的语言大气恢弘。比如《荷马的迈锡尼》(选自《千年一叹》)写的是作家随着凤凰卫视在荒凉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寻找荷马史诗中提到的迈锡尼,当他看见满山坡颓败的城墙,并带头沿路登山,一转弯,见到了一个由巨石堆积出来的山门,看见了山门的门楣上两头母狮的浮雕。他知道,他已经来到了有着三千三百年历史的王城迈锡尼遗址。作家顿时肃然起敬。我们都知道,希腊文明是西方很多学问的源头,但希腊文明的早期摇篮却是在伯罗奔尼撒,其中迈锡尼的繁荣期比希腊还早了一千年,它野性十足的尚武文明曾默默地滋养了希腊。现在,余秋雨来到了这个只在书本上见到的朝思暮想的伟大地方,能不敬畏有加吗?文章这样写:“在猝然之间领受千古气势,在静僻之中撞见世间名作,我不能不停下步来调理呼吸。”连呼吸都需调理均匀,作家简直是朝圣来了!任何一位读者读到这里都会感受到文字的大气和作家的恭敬之态。余秋雨清新的语言也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比如《哀希腊》里有这样一句话:“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夜色一起来到。”作者的意思是想说他们坐了一夜的飞机,黎明时分到了雅典,但这样说太普通了,现在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新鲜感。
作为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名作欣赏,让学生不断感悟、渐渐效法,相信美丽的“猪肚”也一定会成为学生作文中最倩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