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民办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体育工作水平。民办高校的体育工作在课程教学、赛事举办、课外训练和体质监测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而上述工作的实施基础就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由此可见,民办院校要从影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着手,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打造一支师德优秀、素质过硬、没有后顾之忧的体育教师队伍。
1 新课标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
新课标标准对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首先是教学理念,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學活动,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来开展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终身锻炼的教学内容,兼顾课程思政突出我国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其次是教学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要能够胜任多种科目的教学和体测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赛事组织、教练裁判等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是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体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使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来实现校园跑等健身项目的组织和评测工作,监督学生完成每学期的体质测验教学任务。
2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在25-40岁左右,其中大部分为男性,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或本科居多。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龄偏短,科研能力普遍不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职业倦怠问题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多为体育从业人员或师范毕业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教学组织的多样性。无论是理论课、户外课还是考核课,每节课的流程和内容几乎固定一致,长此以往会使得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丧失创新意识,逐渐形成职业倦怠情绪。民办院校的体育教研部一般没有过多的科研任务,教师的专项又决定了授课团队相对固定,教师在此环境下产生倦怠思想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学校管理部门通过职业培训、激励制度等方式来激发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极性。
(2)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任用标准不统一,教师录用大多采用聘用制或兼职形式,部分教师还承担了校内外的赛事组织工作。由于兼职教师过多和其他工作的影响,任课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中来,部分教师因为个人发展和家庭原因选择离职的也屡见不鲜。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就会造成整体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升困难,间接性地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3 影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1)个人因素
民办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主要来源是课时费,即在满足基本课时的基础上计算超出课时数给予一定的课时费勇。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决定了这部分人群生活压力较大,个人生存和家庭支出使得体育教师必须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来获取课时费。过多的教学时长使得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很难顾及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民办院校由于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原因,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公办院校相差较大,社会民众关注度和自身职业认同感也普遍弱于公办院校,造成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没有稳定的归属感,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也是妨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办院校采用聘用制录用,没有通过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考试,可以随时离职,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没有形成开展技能训练和科研活动的习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大多为专业运动员或师范院校毕业生出身,在入职之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教学素养学习,信息处理能力也亟待提高,但由于经济实力不足或个人原因不愿支付高昂的外出培训费用和把握交流学习机会,这些都是影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
(2)客观因素
民办院校的办学资金全部来源于学生学费和社会捐助,由于没有财政资金和科研经费的扶持使得教师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会有选择安排教师去参加各种培训。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较快,但由于属于公共课程且并不具备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力,学校在客观因素允许的条件下更希望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而不是体育教师。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得不到培训机会,在课时压力的影响下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极易产生倦怠思想,导致对课程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作为教练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并参加各类体育赛事,这可以为学校带来各类荣誉,还能增长见识获得荣誉感。但在实际情况下,学校生源的素质和赛事奖金的扶持都不足以满足参赛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就业率对于民办院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高就业率才能获得社会口碑从而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但民办院校普遍缺乏体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需要的场地、设施和器材也不足,部分特殊特色项目如保龄球、冬季滑雪等都不具备开设的条件,这些也都是限制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高考招录制度的不断改革,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没有本质区别,但社会民众对民办院校的认同感明显低于公办院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民办院校的学费高,部分人认为民办院校的教学水平不如公办院校,只是高价吸引低分学生;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对民办院校的毕业生有学历歧视,会优先选择公办院校毕业生录用。这些社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会影响民办院校的发展也会影响民办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社会对民办院校的关注度不足,教师的付出与努力得不到认可,在社会上的受尊重程度也不如公办院校体育教师,会产生自卑感。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赛事举办、科研活动、交流学习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正对待,本应享受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教师的自信心,这就是社会因素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影响。 4 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明确了新课标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和影响职业发展的各类因素后,民办院校要在几下各方面研究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1)通过反思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业素养进行定期审视,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并作为后续职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我认识是让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在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迷失方向,要根据新课标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反思改进,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防止在工作中产生倦怠思想。高校体育教师要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认识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确后一阶段自己的努力方向,逐步在新课标背景下发现自己职业角色新的意义。
(2)通过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活力
公共体育课程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主战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改革要求,通过主动求变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高校体育教學之所以沉闷就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教学活动并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只有体育教师主动寻求课堂互动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好调研,通过走访、问卷等形式获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点,然后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标体质测验的内容,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体测。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可以积累经验和锻炼自己,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个性化职业发展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不是群体行为,是以个人意愿和职业素养为基础的一个个性化跨越过程。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要以新课标基本要求为基础,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有侧重的职业规划。民办高校也要为体育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在教学、赛事组织、体育推广、科研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为体育教师消除后顾之忧。在教学上,鼓励体育教师开设特色课程,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健身、瑜伽、轮滑、武术等创新课程;在科研上,将体育方向的项目成果等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定制奖励级别;在赛事组织上,允许教师通过赛队参赛和组织赛事来置换教学学时;在专业技能上,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裁判员、教练员、DJ等专业培训,参与职业体育竞技赛事为学校体育推广做出贡献。
(4)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体育竞技层面已经非常成熟,在体育教学领域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基础性的体育知识理论,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学、科研、赛事组织等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学校要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体育教师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类软件使用技巧,如办公软件、教务管理软件等;在教学过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课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校园跑App、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演示等;在科研活动中则要学会使用各类检索工具和科研网站获取最新的科技动态以便为自己的研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5 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从个人因素来说,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从学校因素来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教师创设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得体育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1 新课标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
新课标标准对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首先是教学理念,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學活动,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来开展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终身锻炼的教学内容,兼顾课程思政突出我国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其次是教学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要能够胜任多种科目的教学和体测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赛事组织、教练裁判等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是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体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使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来实现校园跑等健身项目的组织和评测工作,监督学生完成每学期的体质测验教学任务。
2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在25-40岁左右,其中大部分为男性,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或本科居多。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龄偏短,科研能力普遍不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职业倦怠问题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多为体育从业人员或师范毕业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教学组织的多样性。无论是理论课、户外课还是考核课,每节课的流程和内容几乎固定一致,长此以往会使得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丧失创新意识,逐渐形成职业倦怠情绪。民办院校的体育教研部一般没有过多的科研任务,教师的专项又决定了授课团队相对固定,教师在此环境下产生倦怠思想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学校管理部门通过职业培训、激励制度等方式来激发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极性。
(2)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任用标准不统一,教师录用大多采用聘用制或兼职形式,部分教师还承担了校内外的赛事组织工作。由于兼职教师过多和其他工作的影响,任课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中来,部分教师因为个人发展和家庭原因选择离职的也屡见不鲜。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就会造成整体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升困难,间接性地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3 影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1)个人因素
民办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主要来源是课时费,即在满足基本课时的基础上计算超出课时数给予一定的课时费勇。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决定了这部分人群生活压力较大,个人生存和家庭支出使得体育教师必须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来获取课时费。过多的教学时长使得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很难顾及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民办院校由于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原因,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公办院校相差较大,社会民众关注度和自身职业认同感也普遍弱于公办院校,造成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没有稳定的归属感,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也是妨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办院校采用聘用制录用,没有通过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考试,可以随时离职,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没有形成开展技能训练和科研活动的习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大多为专业运动员或师范院校毕业生出身,在入职之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教学素养学习,信息处理能力也亟待提高,但由于经济实力不足或个人原因不愿支付高昂的外出培训费用和把握交流学习机会,这些都是影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
(2)客观因素
民办院校的办学资金全部来源于学生学费和社会捐助,由于没有财政资金和科研经费的扶持使得教师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会有选择安排教师去参加各种培训。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较快,但由于属于公共课程且并不具备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力,学校在客观因素允许的条件下更希望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而不是体育教师。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得不到培训机会,在课时压力的影响下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极易产生倦怠思想,导致对课程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作为教练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并参加各类体育赛事,这可以为学校带来各类荣誉,还能增长见识获得荣誉感。但在实际情况下,学校生源的素质和赛事奖金的扶持都不足以满足参赛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就业率对于民办院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高就业率才能获得社会口碑从而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但民办院校普遍缺乏体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需要的场地、设施和器材也不足,部分特殊特色项目如保龄球、冬季滑雪等都不具备开设的条件,这些也都是限制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高考招录制度的不断改革,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没有本质区别,但社会民众对民办院校的认同感明显低于公办院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民办院校的学费高,部分人认为民办院校的教学水平不如公办院校,只是高价吸引低分学生;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对民办院校的毕业生有学历歧视,会优先选择公办院校毕业生录用。这些社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会影响民办院校的发展也会影响民办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社会对民办院校的关注度不足,教师的付出与努力得不到认可,在社会上的受尊重程度也不如公办院校体育教师,会产生自卑感。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赛事举办、科研活动、交流学习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正对待,本应享受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教师的自信心,这就是社会因素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影响。 4 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明确了新课标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和影响职业发展的各类因素后,民办院校要在几下各方面研究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1)通过反思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业素养进行定期审视,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并作为后续职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我认识是让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在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迷失方向,要根据新课标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反思改进,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防止在工作中产生倦怠思想。高校体育教师要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认识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确后一阶段自己的努力方向,逐步在新课标背景下发现自己职业角色新的意义。
(2)通过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活力
公共体育课程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主战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改革要求,通过主动求变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高校体育教學之所以沉闷就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教学活动并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只有体育教师主动寻求课堂互动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好调研,通过走访、问卷等形式获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点,然后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标体质测验的内容,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体测。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可以积累经验和锻炼自己,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个性化职业发展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不是群体行为,是以个人意愿和职业素养为基础的一个个性化跨越过程。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要以新课标基本要求为基础,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有侧重的职业规划。民办高校也要为体育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在教学、赛事组织、体育推广、科研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为体育教师消除后顾之忧。在教学上,鼓励体育教师开设特色课程,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健身、瑜伽、轮滑、武术等创新课程;在科研上,将体育方向的项目成果等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定制奖励级别;在赛事组织上,允许教师通过赛队参赛和组织赛事来置换教学学时;在专业技能上,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裁判员、教练员、DJ等专业培训,参与职业体育竞技赛事为学校体育推广做出贡献。
(4)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体育竞技层面已经非常成熟,在体育教学领域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基础性的体育知识理论,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学、科研、赛事组织等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学校要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体育教师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类软件使用技巧,如办公软件、教务管理软件等;在教学过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课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校园跑App、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演示等;在科研活动中则要学会使用各类检索工具和科研网站获取最新的科技动态以便为自己的研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5 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从个人因素来说,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从学校因素来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教师创设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得体育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