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个现象引发的思考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也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受益匪浅。然而,在平常学习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中,以及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中,觉得一些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下面结合几个现象,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现象一:课堂一定用情境引入教学
  许多教师片面地把“问题情境”理解为“实际问题”,并且每个概念、公式、法则的引出都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因而导致许多应用问题人为拼凑的痕迹很浓,给人以“现实问题”不现实的感觉。
  现象二:课堂一定搞得轰轰烈烈
  (1)有些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气氛,教师所提的问题,以记忆性问题居多,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可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场面热闹,结果不落实。
  (2)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不敢“讲”的现象,把“少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在听课中发现原本只要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与学生“兜圈子”让学生不断地猜。教师认为,如果教师讲出来了就会有“灌输”的嫌疑。
  (3)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只要一讲课就使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新课程。有的课件只是课本的翻版,有的课件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的注意力只是被精美的画面吸引并不是其中的数学内容所吸引,多媒体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4)为探究而探究、探究效益低。具体表现在:①探究的问题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根本不会探究的地方也要探究;②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内,学生已经知道的也要探究;③不需要探究或无法探究的问题也要探究。④教师把问题分解得过小、过细,学生不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得出结果,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小、格调太低,实际上变成了教师指令的执行者;⑤教师往往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制性地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思维的轨道,迫使学生用教师预设的方法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得到与教师预设相一致的结果;⑥没有在探究方法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而当学生真正有困难时,教师不是从思维策略、方法等方面指导学生,而是在学生想过或讨论过后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似乎学生想过了、讨论了就是探究。
  (5)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常常出现“形式多于实质”,往往是为“小组讨论”而“小组讨论”,没有真正从教与学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这具体表现在:一是不需要合作学习、不适宜合作学习的,也要搞合作学习,似乎不这样,就是理念不新;二是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三是有的合作学习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四是有的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草草收场;五是有的课堂气氛看似很活跃,但思维含量很低,合作学习没有与个体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反而影响和妨碍了学生的思考。
  现象三:课堂一定圆满解决问题
  (1)许多教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让学生自我小结、自我评价。但笔者发现课堂小结有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做秀”的味道很浓。例如,小结时学生都会说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或者“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给人以形式化、模式化的感觉。二是许多教师仍习惯于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解决,而没有想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去自己探索。三是往往从学到了哪些知识角度去小结,而对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关注不够。
  (2)为了体现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题、习题选取常常出现量大题难的现象,与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相违背。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1)数学课程标准提倡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通用的模式,并且“问题情境”并不等于“实际问题”。片面地、机械地从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数学的实际。因为数学问题除了来自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更多地来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发展。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自然性与必然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与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2)学生学习数学与数学家研究、探索数学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数学思维有顿悟的时候,但更多的是自然的、合理的、有条理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不断增强探索的信心和积極性。教师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应用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对于多媒体的运用要因课而用,多媒体并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仅起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的境界。
  (4)只有适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自然的小结才是好的小结。课堂小结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回顾、总结、反思所学的内容与方法;二是拓展、深化、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课堂收尾时,一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思路、注意点、收获与体会、问题与困惑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反思,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追求形式化、表面化的迎合教师需要的所谓的“体会与小结”;二要把握知识之内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扩展、深化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
  (5)例题的选取不应舍本逐末,教材中众多的实例都可以作为例题。在习题的处理上,可把随堂练习作为课堂练习,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再配一、二题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日渐完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全方位地主动参与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崇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8)
  [2]吴玉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5)
其他文献
俗话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人受益匪浅,相反,恶劣的行为习惯则会让人受害终生。  以下是我对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请斧正。  一、净化环境 营造氛围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此,学生行为习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孩子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兴趣 真实的语言情境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
期刊
摘 要 对高等数学而言,结构无处不在,结构是由许多节点和联线绘成的稳定系统。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剖析高等数学的知识机构,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数学的理解。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数学结构 数学理解  对数学来说,结构无处不在,结构是由许多节点和联线绘成的稳定系统。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剖析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
期刊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也知道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本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数学测试,我认真批改了学生的数学卷子,然而整体成绩不那么理想,我于是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查找学生失分的原因。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卷子我记忆深刻,他考了55分,他的列式计算和解决问题算式全部做对,结果全部做错。我开始思考,也深深地感到计算题的重要性,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集图、文、声、像、网络于一体的生活情景,可以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在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时,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只有学生有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积极性,从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寓教于乐 学习兴趣 低年级 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以认
期刊
摘 要 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主体性 小学数学 激发 兴趣  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摘 要 “懂了吗”是教师的口头禅,“懂了”似乎也应经成为学生的口头禅,在“懂了”的背后,又有多少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懂了”?  关键词 懂了 不懂 突破口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有“懂了吗”这类口头禅,发问后,最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懂了”,然而,在作业或考试中,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学生其实并“不懂”。那么,学生究竟是“懂了”还是“不懂”,如何让
期刊
初次涉及高中教学方面,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课程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两年多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中英语教材较之初中
期刊
摘 要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加强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是笔者今天和教育同仁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 数学 学习反思 教学反思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  1.1 新课学习反思  数学理论、概念难学,这是学生的共性。其主要原因一是理论、概念因其本身的高度概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