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呈修,山东茌平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国外书画交流展。国画作品《永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文艺奖;《历史的回声》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特别奖;书法作品《心声》获“迎香港回归书法大展”金奖。曾到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韩国等国家举办画展及学术交流,曾被俄罗斯文化部授予“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奖并颁发了奖章,部分作品被收藏。
  呈修把他的画作印刷品和资料拿来,放在我这儿,就匆匆地走。他总是匆匆来去,一阵儿在川,一阵儿在陕,刚刚还追逐着太行的风,转瞬又抱着渤海的月亮了。
  这个山东汉子,带着他的黑胡子和画夹,就这样走来走去,从不知疲倦,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他是一个艺术旅途上的行者,亦可称之为苦行僧,栉风沐雨,餐风饮露,都不在乎。等到呈修云游归来,囊中总是把那些山川、民居、风物塞得满满的,带回一大批画作。
  也许,艺术这个“魔鬼”,就是要拉上钟情于斯的人,如此这般地走上一辈子?
  也许,这也是他的宿命?
  


  


  


  


  


  


  


  


  


  呈修信奉写生会赐予他昭示和灵感,难道他在写生的路上看到了很多绘界大师的项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曾经是一切有志之士的座右铭,现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不提这些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话侥幸的为画画儿的人念叨,可又有几人深究“搜奇”与“草稿”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草稿”与“大作”间的血缘?又有几人在浪迹山林的时候能来些个“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一向对画画懵懵懂懂,骨子里奇缺理性的钙。我真的不明白,先祖先哲干嘛要弄出笔墨这个玩艺,来和喜欢画画的同志叫劲?大千世界哪儿有中锋、侧锋,哪儿有焦墨宿黑,哪儿是朱砂石青,哪儿是皴擦点笃?只要我们用笔墨宣纸一上手,对面的物象就在纸上抽象了、提炼了、符号了、变色了。因此,中国画的写生绝非纯粹的写生,纯粹的写生根本不存在,无论人们怎么用力,全部白费。试想,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虽堪为国宝,但他的那个画卷能囊括整个儿富春山居吗?那只不过是黄氏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已。我们也不妨点一下名,请范宽、倪云林,乃至黄宾虹、李可染回答,他们终其一生画出了一片有叶脉有水份的真实的树叶吗?也没有。我们还可以诘问长于色彩光影的西方前辈大师,请问:世界上哪儿站着莫奈色点斑斓的教堂呢?可莫奈的“教堂”还是走出他的眼睛和心灵,屹立在史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这些玄而不玄的话,我不知道中国和外国的绘画大师是不是都念过?可我知道,写生肯定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定然需要感受、感觉、感情的,不蘸些个心血涂在纸上,笔下物象则不能获得生命。唯有物我相融,甚至物我两忘,物物而不物于物,真正地移情于大干,才能写出有生命的东西。
  呈修显然谙个中三味。他游方南北,到处去写生,收获不少。其实,中国画写生的功夫深不可测,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神形兼得的分寸极难拿捏。从呈修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处心积虑地琢磨、探索、试验、创作。画面上的“他”,也在不停地行走,有时走远些,完全抽象;有时又走回来,偏于传统,他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游弋,需要一种功夫,很不容易。看着这些画,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他心灵徘徊的脚步声,我感受到这似乎是衔枚疾走,河冰夜渡一般的一种突围。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自说自话,在寻找一种说词、一种语言。呈修后来到清华美院“修行”了一段时间,画艺大进。当我看到他从杜大恺等名师那儿领略了“剑诀”,而又行走江湖,有了自己的画貌之后,真为他高兴。他那些明确“标地物”作品,如川北、塬上的写生作品都很精彩。
  佛家说,“觉妄是修,无碍是道。”呈修不停地把他“修行”的成果,呈示给世人,久久为功,有一股恒劲。我相信这位不停行走的黑胡子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会越来越大,渐至“无碍”之境。我在这里说了这么多的话,未知呈修以为如何?是耶?不是耶?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耶?无论“是”与“不是”,我对呈修的祝福是真诚的。祝呈修越走越远,越走越有劲,行者无疆。
其他文献
问:您是吕氏第几代传人了?  答:我父亲是吕氏的第一代,他不是家传的,我是家传的,应该是吕家第二代。但近现代从宜兴总的来讲,称顾景舟是第一代,我父亲第二代,我第三代。  问:您从事紫砂艺术受家庭影响很大吗?  答:是,我是从16岁开始的。  问:开始学紫砂是被迫还是自愿的?  答:完全自愿的,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放学回来就在我父亲的工作台旁边看,经常这样。我小时候对紫砂就非常感兴趣,初中毕业父亲就
期刊
王耀制砚倾力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对日常生活所见的关注,在宏观上注重形体的把握,在细节上注重精致的刻画,形成了自己砚艺追求的独特艺术语言,作品追求浑朴自然、雍容方正,于朴素中见绚丽,天然中得工巧,摆脱了解放以来砚家单纯以工代艺的民俗表现趣味,透露出温和平淡的纯正传统文化气息,为建国以来出类拔萃的真正意义的砚雕艺术家。
期刊
“水墨雄风——当代中国画名家崔振宽、李宝林、贾浩义、朱松发、范扬作品展”7月2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次展览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画坛》、《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美术界》、《画廊》六家专业媒体协办的一次学术性较强的大型联展。  据此次展览策划兼学术主持、著名美术评论家汪为胜先生介绍,5000年中华民族美术史,体现出大器浑然
期刊
编者按:8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本栏目记者在圣茗轩茶室采访了国家注册拍卖师左安平先生,当时一起的还有中国画研究院的专业画家邢少臣,讨论的题目为: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与发展方向。  记者:您从事拍卖工作多少年了?  左安平:我是在1994年荣宝斋组建拍卖公司以来一直在搞拍卖活动, 2003年离开拍卖公司到画廊从事书画业务工作,但拍卖一直在参与。  记者:应该说从去年秋拍开始,国画的成交率不是很高,您怎样
期刊
我国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花鸟画展》于2006年9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出的70多幅作品,充分表现了何水法先生在不断开掘和突破原有传统花卉题材的同时,向着花鸟画的更高境界迈进,其作品通过特殊的视角、微妙的光色变化以及色彩绚烂的色墨运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传达出画家在面对当代激情时代油然而生的激越之情。   何水法立足传统、勇于创新。他曾对两宋的花鸟画作过精深的研究,因此,他的工笔花鸟结构严
期刊
著名海派书画家詹仁左作品展于2006年8月26日至9月10日在上海冠中画廊隆重举行。  詹仁左,1954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海派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擅长花鸟、书法和竹刻艺术,作品《陶渊明》在198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礼品赠于包玉刚先生。1999年10月8日,国画作品《瓶梅图》被赠于南非总统曼德拉。1998年6月30日,作为上海唯一
期刊
赵普在宋太祖时官至宰相,人们说他是靠了一部《论语》辅佐皇上,太宗询之,赵普说,臣平生所知的确没有超出《论语》一书,昔日我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如今以半部《论语》辅佐陛下治理天下。(事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所记)  《论语》是理解孔子的重要经典,赵普所说,并非无稽,可以肯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人。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他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的序幕,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期刊
由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中华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高级研修班毕业展及名家导师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在内容上倡导学员自作诗文,表达生活真情实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力求融传统与现代,追求纯正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倡导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多元的个性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传统艺术教学领域的创新探索和思想观念。   本次展览装裱采用黑红两种
期刊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使用以及瓷器的中外贸易活动,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划时代的产物,它一改中国瓷器装饰的陈法,以笔绘取代了原来的刻花、划花、印花手法,装饰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韵味,十分富有艺术感染力。青花瓷的材料工艺和艺术风格都成熟于元代,当时以浮梁(今江西景德镇)瓷局所出的青花产品最为著名,并由此奠定了景德镇在我国的“瓷都”地位。青花瓷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闻
期刊
一、木雕源流    我国木雕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可惜由于木质材料容易朽蚀,早期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但从考古发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古代木雕的精美风采。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7000年前的木雕鱼,它长11厘米、宽3.5厘米、厚2.7厘米,形象生动,周身阴刻大小不等的圆涡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雕工艺实物。当时没有金属工具,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的石块来磨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