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学习的意义相对于建筑学专业的人来说,意义是非比寻常的。在中国,基础素描教学几乎伴随着建筑设计教育的整个历史,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对现实空间的观察能力、图面表达能力及创造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不难看出,建筑学的素描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却认为这部分课程与将来的建筑设计并无多大关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麻木和懈怠的状况。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最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以下将通过对素描概念的重新认识,建筑设计专业现行阶段的素描教学模式以及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的独特需求来探讨基础素描教学的走向。
一 重新认识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什么?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素描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而在《布列塔尼卡百科全书》中则解释为“单色的徒手画,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①不论从哪一种描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素描是以塑造形体为主要目的一种徒手表现技能,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它描绘的内容既包括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思维构想的瞬间结果。其表现形式既可全面地表现形态的结构、动式、明暗关系,也可以提取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作有针对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素描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它包括感知、思考和表现,它既是一种表现手段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其内容与范围具有多重性,应当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所侧重。
二 现行素描教学的现状
建筑学专业定编于工科院校,在工科院校建筑艺术常常被忽略,只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美术类院校学生要弱很多(至少在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里),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美术学习。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是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学生起点低,课时少,这就为后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教学课时少,造成教学安排分散,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从教学角度看,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延续绘画素描的研究课题;二是到“静物写生”为止素描课程就此结束,这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建筑学教育都是相对粗糙的。绘画素描,由于历史相对久远、体系也相对成熟,在素描教育之初对比例、透视和构图的认识的优势是很显然的。例如:绘画素描的入门课题“几何形体”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一课题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对比例、透视、构图等基础要素的理解,这些对任何设计学科入门的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几何形体内容的绘制是让学生体会通过观察、思考、描绘将三维的空间形体转化在二维空间中的过程。然而,在教学逐渐深入的过程中突出设计素描的独特性,向设计素描转型也是十分必要的。设计素描的引入在与传统的绘画素描产生碰撞时,我们更多的是规避它们的共性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与个性,这就造成了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对立。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认为素描与其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想法。
三 建筑学教育对基础素描的独特需求
建筑学是研究各种人类居住空间环境的学科,对空间的认知和运用是建筑学主要教学内容,所以与之相适应基础素描教学也应围绕此项内容展开。在基本技能方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放在培养空间造型的能力上,适当减少明暗素描的课时量,加大结构素描素描的训练。例如,在基础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形体与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方向、角度、间距等)、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咬合、穿插、相切等),以及形体与形体的空间构置(虚、实、封闭、延展等)。尝试层面剖析、拆卸分解、透明想像、置换推理等多种方式适应建筑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另外,在对形体、光源、色彩等要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给予更多理性的思考。在静物的选择上应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院校,以罐子瓶子蔬菜水果等作为作画对象,而是应根据专业要求,可以选择造型别致的机器零件,工业产品,或者是凳子的重叠堆放等一些有特色的物件来培养良好的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除此之外,风景写生的训练课题对学生的建筑空间表现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建筑学的素描教学绝对不应该只是在室内,大家需要的是勇敢的走出去。
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需求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在素描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做好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条线,以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独特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良好的空间认知与控制能力为主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与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克曼 D A. 教素描的艺术.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3。
[2]潘耀昌.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关文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J];美术大观;2006年04期
一 重新认识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什么?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素描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而在《布列塔尼卡百科全书》中则解释为“单色的徒手画,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①不论从哪一种描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素描是以塑造形体为主要目的一种徒手表现技能,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它描绘的内容既包括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思维构想的瞬间结果。其表现形式既可全面地表现形态的结构、动式、明暗关系,也可以提取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作有针对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素描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它包括感知、思考和表现,它既是一种表现手段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其内容与范围具有多重性,应当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所侧重。
二 现行素描教学的现状
建筑学专业定编于工科院校,在工科院校建筑艺术常常被忽略,只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美术类院校学生要弱很多(至少在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里),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美术学习。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是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学生起点低,课时少,这就为后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教学课时少,造成教学安排分散,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从教学角度看,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延续绘画素描的研究课题;二是到“静物写生”为止素描课程就此结束,这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建筑学教育都是相对粗糙的。绘画素描,由于历史相对久远、体系也相对成熟,在素描教育之初对比例、透视和构图的认识的优势是很显然的。例如:绘画素描的入门课题“几何形体”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一课题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对比例、透视、构图等基础要素的理解,这些对任何设计学科入门的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几何形体内容的绘制是让学生体会通过观察、思考、描绘将三维的空间形体转化在二维空间中的过程。然而,在教学逐渐深入的过程中突出设计素描的独特性,向设计素描转型也是十分必要的。设计素描的引入在与传统的绘画素描产生碰撞时,我们更多的是规避它们的共性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与个性,这就造成了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对立。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认为素描与其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想法。
三 建筑学教育对基础素描的独特需求
建筑学是研究各种人类居住空间环境的学科,对空间的认知和运用是建筑学主要教学内容,所以与之相适应基础素描教学也应围绕此项内容展开。在基本技能方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放在培养空间造型的能力上,适当减少明暗素描的课时量,加大结构素描素描的训练。例如,在基础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形体与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方向、角度、间距等)、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咬合、穿插、相切等),以及形体与形体的空间构置(虚、实、封闭、延展等)。尝试层面剖析、拆卸分解、透明想像、置换推理等多种方式适应建筑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另外,在对形体、光源、色彩等要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给予更多理性的思考。在静物的选择上应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院校,以罐子瓶子蔬菜水果等作为作画对象,而是应根据专业要求,可以选择造型别致的机器零件,工业产品,或者是凳子的重叠堆放等一些有特色的物件来培养良好的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除此之外,风景写生的训练课题对学生的建筑空间表现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建筑学的素描教学绝对不应该只是在室内,大家需要的是勇敢的走出去。
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需求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在素描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做好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条线,以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独特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良好的空间认知与控制能力为主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与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克曼 D A. 教素描的艺术.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3。
[2]潘耀昌.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关文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J];美术大观;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