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此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地探讨,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与时俱进,面向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面向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生命个体,真正本着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差异宽容
一、引言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阅读教学的目标要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从以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摘要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为学生保驾护航,让他们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角。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自主体验就要尊重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自我创造,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主,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获得审美乐趣,使学生个性得到长足发展。故此,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自觉“放弃”许多做法,在课堂上努力做到“无为”。让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中能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手脚体验,用自己的口提出疑问发表见解。
体验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方法,阅读的意义及阅读的教育价值是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生成的,阅读教学要向所有学生全方位开放,接通学生的直接经验,联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进入阅读,让阅读真正实现其启迪智慧、建构人格的意义。
三、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生长环境,个性气质,行为习惯,我们的教育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以一个尺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文化”,发掘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能力,鼓励学生对教科书有自己的理解、个性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让学习过程脱去程式化的窠臼,变成一个有独特个性化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没有统一理解,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学生的感悟,是学生自己探究到的答案,教师都要给予极大的赞赏与肯定而不必去纠正学生,不必非得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所谓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说自己要说的话;语文课堂上可以有争议,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语文课堂要鼓励创新,不要让学生臣服于权威;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语文课堂要给大多数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得到肯定,让所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健康的心态,拥有美满自信的人生。
四、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传统教学的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我体验的权力。新课标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语文课程要和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紧密联系。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大量的范文,接触到范文中无数先贤和时代先锋的情操善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
阅读经典著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其高尚的思想、优秀的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丰富多样,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通过阅读和鉴赏,要能陶冶学生情操,追求高尚情趣;要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其热爱祖国的感情;要能用嘉言良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修养品德,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有活力、有精神、有尊严、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接班人。
五、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善良、宽容的精神
作为90后乃至0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普遍以个人为中心,缺少善良的情怀,缺少理解人、宽容人的心胸,缺少与别人合作的精神。要改善这一状况,语文阅读教育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首先,语文教学要依托其强大的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从历史伟人的事迹中,从当代贤者的壮举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关心同情弱者、懂得知恩感恩的善良情怀。其次,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接受性学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优势,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和策略,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取长补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既要独立钻研,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要学会倾听,善于吸纳他人的意见,要学会宽容和沟通,乐于写作和分享,学会尊重和谦让,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性更加美好善良。
六、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方法的培训,还是观念的更新。顺应时代日新月异的潮流变化,培养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人才,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改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进取,心中装着社会,心中装着学生,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称谓。
参考文献
[1]孟华.语文素养与语文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0)
[2]詹秋菊.放飞个性快乐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8)
[3]胡生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少教多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差异宽容
一、引言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阅读教学的目标要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从以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摘要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为学生保驾护航,让他们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角。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自主体验就要尊重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自我创造,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主,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获得审美乐趣,使学生个性得到长足发展。故此,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自觉“放弃”许多做法,在课堂上努力做到“无为”。让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中能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手脚体验,用自己的口提出疑问发表见解。
体验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方法,阅读的意义及阅读的教育价值是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生成的,阅读教学要向所有学生全方位开放,接通学生的直接经验,联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进入阅读,让阅读真正实现其启迪智慧、建构人格的意义。
三、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生长环境,个性气质,行为习惯,我们的教育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以一个尺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文化”,发掘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能力,鼓励学生对教科书有自己的理解、个性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让学习过程脱去程式化的窠臼,变成一个有独特个性化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没有统一理解,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学生的感悟,是学生自己探究到的答案,教师都要给予极大的赞赏与肯定而不必去纠正学生,不必非得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所谓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说自己要说的话;语文课堂上可以有争议,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语文课堂要鼓励创新,不要让学生臣服于权威;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语文课堂要给大多数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得到肯定,让所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健康的心态,拥有美满自信的人生。
四、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传统教学的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我体验的权力。新课标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语文课程要和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紧密联系。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大量的范文,接触到范文中无数先贤和时代先锋的情操善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
阅读经典著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其高尚的思想、优秀的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丰富多样,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通过阅读和鉴赏,要能陶冶学生情操,追求高尚情趣;要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其热爱祖国的感情;要能用嘉言良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修养品德,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有活力、有精神、有尊严、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接班人。
五、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善良、宽容的精神
作为90后乃至0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普遍以个人为中心,缺少善良的情怀,缺少理解人、宽容人的心胸,缺少与别人合作的精神。要改善这一状况,语文阅读教育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首先,语文教学要依托其强大的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从历史伟人的事迹中,从当代贤者的壮举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关心同情弱者、懂得知恩感恩的善良情怀。其次,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接受性学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优势,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和策略,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取长补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既要独立钻研,又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要学会倾听,善于吸纳他人的意见,要学会宽容和沟通,乐于写作和分享,学会尊重和谦让,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性更加美好善良。
六、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方法的培训,还是观念的更新。顺应时代日新月异的潮流变化,培养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人才,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改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进取,心中装着社会,心中装着学生,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称谓。
参考文献
[1]孟华.语文素养与语文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0)
[2]詹秋菊.放飞个性快乐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8)
[3]胡生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少教多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