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战“痘”计划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是浓墨重彩的季节,也是漂亮美眉们尽情展现窈窕身段、柔美肌肤的大好时节。与此同时,夏天高温、高湿、高辐射的气候也会对美眉们细嫩的肌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痘痘”就是令不少美眉头疼的问题。
  再俊俏的脸上,如果点缀着红红的“赤豆”,那是无论如何都美不起来的。青年人中“痘痘”的发病率很高,甚至可以说,每个年轻人的脸上,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曾有过“痘痘”的足迹。在炎热的夏季,原本“出勤率”就很高的“痘痘”更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地“坐”上了“问题皮肤之最”的“宝座”。
  
  雄激素催生“痘痘”
  
  “痘痘”,医学上称之为痤疮或寻常性痤疮,中医称“青春痘”或“粉刺”,广东一带称之为“暗疮”。在青年学生中,“痘痘”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青春美丽嘎喇痘”。
  研究发现,痤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原因有:①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过多。②皮脂的出路——毛囊皮脂腺导管因角化过度而变细、变窄,皮脂被堵在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在毛囊内)内,形成了一个缺氧环境。③这个缺氧环境很适合毛囊中的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加速繁殖,细菌所产生的酶,分解了皮脂形成脂肪酸。④脂肪酸侵蚀毛囊壁而产生毛囊皮脂腺炎症。
  那么,以上这些环环相扣的病因又是什么因素启动的呢?追查下来,罪魁祸首不是“上火”,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内分泌激素中的“雄激素”(女性的肾上腺、卵巢也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此外,遗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青春期前后,人体内产生激素的腺体活跃,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也相应增多,因此,年轻人发生痤疮者最多也最明显。近年来,痤疮的发病年龄有向两头延伸的倾向,小的十二三岁,大到四十岁左右也有发生痤疮的。主要还是与体内雄激素分泌量多有关。
  
  “螨虫”与“痘痘”关系不大
  
  由于广告的误导,不少人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痤疮是由螨虫感染引起的,只要螨虫去除了,痤疮也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蠕形螨”与长期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一样,维持着皮肤表面的生态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无害的“正常菌群”,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依靠某种肥皂就可以将之清除掉。油性皮肤者脸上带有“皮脂蠕形螨”的机会较高,但也只有在发生了酒渣鼻、螨虫毛囊炎以后,才有必要采用药物治疗。
  
  “痘痘”形态大盘点
  
  痤疮的表现轻重不一,在发病早期或轻型者,仅在额部冒出稀疏的小赤豆样的红色丘疹,称为炎性丘疹。有的痤疮顶端呈白色封闭状称“白头粉刺”,顶端毛孔扩大呈黑色的,称“黑头粉刺”,这类痤疮较容易挤出细条状乳白色的皮脂。较重的痤疮则形成脓疮或花生米大小的囊肿和结节,称为囊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这类痤疮多发生于男性。
  痤疮一般好发于脸部,因为面部是人体皮脂腺分布较多、较密的部位,尤其是“T”字形部位(额部、鼻周及颏部)。此外,较重的痤疮患者,其胸背部近中线处也会出现痤疮。
  
  有了“痘痘”,千万别这样……
  
  ——跟着广告走,把自己的脸当成“试验田”,乱用去痘产品。
  ——采用暴力,狠命挤“痘痘”。因为挤得不巧不但可能继发感染,如果在面部的“危险三角区”(鼻为顶、上唇为底的三角区)内挤压不当,还会危及生命,而且挤压后还会留下坑坑洼洼的萎缩性瘢痕。
  
  有了“痘痘”,应该这样……
  
  ——找专业医生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去脂、溶解角质、杀菌和消炎的方法治疗。
  
  战“痘”方略
  
  以炎性丘疹和粉刺为主的轻型痤疮
  ——局部外用药。
  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外涂过氧化苯甲酰霜剂或凝胶,每日两次。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O)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及抑制粉刺形成的作用。注意:过氧化苯甲酰(BPO)应薄涂,不可大量涂用,否则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或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过氧化苯甲酰(BPO)应避免接触眼睛、口唇等黏膜部位。
  维A酸霜剂也是常用的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它具有角质溶解及剥脱作用,可促使粉刺表面的角质栓去除,有利于皮脂的排出,但它同样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注意:上述两种药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囊肿、结节皮损为主的痤疮,或炎症明显、皮损数多的重症痤疮
  ——内服外用。
  这类痤疮单用外用药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如异维A酸、达英-35等)治疗,以免留下萎缩性瘢痕等皮肤损伤。
  
  所有痤疮
  ——改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尽可能少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甜味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烟、酒及辛辣食品。
  由于痤疮者多属油性皮肤,为了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晚临睡前应用温水和除菌皂(洗面奶)把白天滞留在皮肤上的皮脂、灰尘和细菌清除。痤疮者不宜在皮肤上涂抹油脂、粉底霜等容易堵塞毛囊口的化妆品。
其他文献
我们今天谈的习惯,并非仅指随地吐痰、无意识的脏话等明显的不文明行为,而是更深入到对思维习惯的反思中。比如在领导面前说话就脸红;无论是何原因,对别人说了"不"之后就内疚;这些思维层面的不良习惯往往导致的是"内伤",个人的生活品质将大打折扣。要改变不良行为和思维习惯对人对己的不利影响,首先要弄清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习惯,要不要克服。  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就完全可以培养出新的好习惯。因此,每个人不妨观察一下
期刊
虾生品晶莹剔透、清雅温润,熟品彤红油亮、醇香馥郁,它历来是餐桌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李白有名句:“虾菜忘归范蠡船”。  虾还是著名的营养保健食品,它高蛋白低脂肪,含钙尤其丰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中医认为它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的功效,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尤为适宜。但热症患者及食虾过敏者忌用。  下面介绍的虾菜,既保留了虾的原汁原味,又在色彩、造型上各有特点,家宴时如能奉上一款,保管
期刊
因为妻子阿湄怀孕、分娩、坐月子,阿凯与她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肌肤之亲了。好不容易等到解禁之日,阿凯满怀激情……谁知到了关键时刻,阿湄却一扭身将他掀下来。  船方入港,突然调头,令阿凯十分不快。阿湄也觉得自已过分了,用双手勾住先生头颈,将嘴贴着先生耳朵,轻声诉说自己的难言之隐。 原来,生过孩子后,阿湄身子渐渐复原,唯有私处一直隐痛,牵连到腰酸臀胀,仰卧床上都感到不舒服。本以为坐完月子后,便会慢慢消失,谁
期刊
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在众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至今仍有无数人茫茫然辗转于各种转阴假药治疗之间,落得人财两空;也有不少乙肝患者在疾病平稳期无视病情进展,直到出现肝硬化和肝癌时又悔之晚矣。   假如你正好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我想问:你真的了解这个似乎挺“熟悉”的乙肝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侵袭肝脏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后,令肝脏细胞表面
期刊
野营,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户外新鲜的空气,绚丽的阳光,远离熙攘人群的宁静,互不熟识的人在一起玩的欣喜……这种休闲方式听起来那么诱人。但是,对于一些都市人来说,这已经不单单是休闲,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然的信仰,渴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然和自我的纯真心态。他们从不言征服自然,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这个世界上可以征服的只有自我,而自然的沉默和宽容教会了他们更好地去应付繁杂的城市生活
期刊
做爱姿势跟怀孕有关吗  Q:我先生是一名现役军人,平时两人聚少离多,一星期只有一两天团聚的日子。结婚三年了,我没有怀孕。去年体检时,我看到报告单上写有"子宫后倾"的字样。公司的小姐妹告诉我,子宫后倾的女人不容易怀孕,但可以采取一种特殊的姿势帮助怀孕。请问什么叫"子宫后倾",我至今无小孩会不会真是这个原因?那种特殊的做爱姿势是怎样的呢?  黑龙江 阿 梓  A:子宫后倾与不孕有些关系,但不是绝对有
期刊
随着超声波检查在体检中的大量应用,脂肪肝的发现率不断增加。一些病人认为,脂肪肝既然是一种脂质过多沉积在肝脏的疾病,那么就应该服用降脂药治疗。这种认识正确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两名病人,很具有代表性。   34岁的张先生,无饮酒史,体重指数27。两年前,上腹部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后,一直服用降脂药,近日复查,体重无明显下降,B超仍有脂肪肝,且肝功能中转氨酶出现异常。   58岁的李老师,无饮酒史,体
期刊
为答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热情支持,本刊自今年一月起隆重推出月抽奖活动。迄今为止,抽奖活动已经顺利进行了五期。第六期月奖获奖名单如下:  王红利(上海) 潘 红(上海) 刘景寿(山西) 覃 爱(广西) 王 颖(北京)  王方(辽宁) 翁 静(安徽) 张桂林(河北) 陈先贵(重庆) 姚熊亮(黑龙江)  卢澄宙(上海) 于伟鸿(山东) 徐 华(山西) 倪 艳(云南) 安林毅(北京)  邹德兴(
期刊
生病请病假;有事请事假;没病没灾想放松,那就请休假……这样的常识,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几乎每个企业的员工手册里,请假也都是白纸黑字、明文规定的正当福利。可是就有那么一群人,顶着白领的光环,看上去意气风发,但是说到请假,他们却立刻三缄其口、缩手缩脚。   仔细探究起来,也不难理解。在这个讲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代,工作的繁忙,竞争的激烈,使处在风口浪尖的白领们进退两难。"请,还是不请",总是像哈姆雷特
期刊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是长辈拿来显示自己人生阅历的一句常用语,传达了一个走动多与见多识广的正向关系。要知道,走得多不仅看得多,身体也会因此而更健康。研究发现,每天走路达10000步的人更容易接近标准体重,也更容易在工作中保持活力,而走路少于5000步的人则比较容易发胖,也没有前者那么活力四射。  听起来似乎很神奇,1 0000步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平时每天走的步数又是多少?为了证实1 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