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是浓墨重彩的季节,也是漂亮美眉们尽情展现窈窕身段、柔美肌肤的大好时节。与此同时,夏天高温、高湿、高辐射的气候也会对美眉们细嫩的肌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痘痘”就是令不少美眉头疼的问题。
再俊俏的脸上,如果点缀着红红的“赤豆”,那是无论如何都美不起来的。青年人中“痘痘”的发病率很高,甚至可以说,每个年轻人的脸上,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曾有过“痘痘”的足迹。在炎热的夏季,原本“出勤率”就很高的“痘痘”更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地“坐”上了“问题皮肤之最”的“宝座”。
雄激素催生“痘痘”
“痘痘”,医学上称之为痤疮或寻常性痤疮,中医称“青春痘”或“粉刺”,广东一带称之为“暗疮”。在青年学生中,“痘痘”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青春美丽嘎喇痘”。
研究发现,痤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原因有:①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过多。②皮脂的出路——毛囊皮脂腺导管因角化过度而变细、变窄,皮脂被堵在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在毛囊内)内,形成了一个缺氧环境。③这个缺氧环境很适合毛囊中的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加速繁殖,细菌所产生的酶,分解了皮脂形成脂肪酸。④脂肪酸侵蚀毛囊壁而产生毛囊皮脂腺炎症。
那么,以上这些环环相扣的病因又是什么因素启动的呢?追查下来,罪魁祸首不是“上火”,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内分泌激素中的“雄激素”(女性的肾上腺、卵巢也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此外,遗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青春期前后,人体内产生激素的腺体活跃,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也相应增多,因此,年轻人发生痤疮者最多也最明显。近年来,痤疮的发病年龄有向两头延伸的倾向,小的十二三岁,大到四十岁左右也有发生痤疮的。主要还是与体内雄激素分泌量多有关。
“螨虫”与“痘痘”关系不大
由于广告的误导,不少人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痤疮是由螨虫感染引起的,只要螨虫去除了,痤疮也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蠕形螨”与长期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一样,维持着皮肤表面的生态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无害的“正常菌群”,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依靠某种肥皂就可以将之清除掉。油性皮肤者脸上带有“皮脂蠕形螨”的机会较高,但也只有在发生了酒渣鼻、螨虫毛囊炎以后,才有必要采用药物治疗。
“痘痘”形态大盘点
痤疮的表现轻重不一,在发病早期或轻型者,仅在额部冒出稀疏的小赤豆样的红色丘疹,称为炎性丘疹。有的痤疮顶端呈白色封闭状称“白头粉刺”,顶端毛孔扩大呈黑色的,称“黑头粉刺”,这类痤疮较容易挤出细条状乳白色的皮脂。较重的痤疮则形成脓疮或花生米大小的囊肿和结节,称为囊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这类痤疮多发生于男性。
痤疮一般好发于脸部,因为面部是人体皮脂腺分布较多、较密的部位,尤其是“T”字形部位(额部、鼻周及颏部)。此外,较重的痤疮患者,其胸背部近中线处也会出现痤疮。
有了“痘痘”,千万别这样……
——跟着广告走,把自己的脸当成“试验田”,乱用去痘产品。
——采用暴力,狠命挤“痘痘”。因为挤得不巧不但可能继发感染,如果在面部的“危险三角区”(鼻为顶、上唇为底的三角区)内挤压不当,还会危及生命,而且挤压后还会留下坑坑洼洼的萎缩性瘢痕。
有了“痘痘”,应该这样……
——找专业医生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去脂、溶解角质、杀菌和消炎的方法治疗。
战“痘”方略
以炎性丘疹和粉刺为主的轻型痤疮
——局部外用药。
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外涂过氧化苯甲酰霜剂或凝胶,每日两次。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O)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及抑制粉刺形成的作用。注意:过氧化苯甲酰(BPO)应薄涂,不可大量涂用,否则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或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过氧化苯甲酰(BPO)应避免接触眼睛、口唇等黏膜部位。
维A酸霜剂也是常用的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它具有角质溶解及剥脱作用,可促使粉刺表面的角质栓去除,有利于皮脂的排出,但它同样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注意:上述两种药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囊肿、结节皮损为主的痤疮,或炎症明显、皮损数多的重症痤疮
——内服外用。
这类痤疮单用外用药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如异维A酸、达英-35等)治疗,以免留下萎缩性瘢痕等皮肤损伤。
所有痤疮
——改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尽可能少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甜味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烟、酒及辛辣食品。
由于痤疮者多属油性皮肤,为了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晚临睡前应用温水和除菌皂(洗面奶)把白天滞留在皮肤上的皮脂、灰尘和细菌清除。痤疮者不宜在皮肤上涂抹油脂、粉底霜等容易堵塞毛囊口的化妆品。
再俊俏的脸上,如果点缀着红红的“赤豆”,那是无论如何都美不起来的。青年人中“痘痘”的发病率很高,甚至可以说,每个年轻人的脸上,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曾有过“痘痘”的足迹。在炎热的夏季,原本“出勤率”就很高的“痘痘”更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地“坐”上了“问题皮肤之最”的“宝座”。
雄激素催生“痘痘”
“痘痘”,医学上称之为痤疮或寻常性痤疮,中医称“青春痘”或“粉刺”,广东一带称之为“暗疮”。在青年学生中,“痘痘”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青春美丽嘎喇痘”。
研究发现,痤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原因有:①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过多。②皮脂的出路——毛囊皮脂腺导管因角化过度而变细、变窄,皮脂被堵在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在毛囊内)内,形成了一个缺氧环境。③这个缺氧环境很适合毛囊中的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加速繁殖,细菌所产生的酶,分解了皮脂形成脂肪酸。④脂肪酸侵蚀毛囊壁而产生毛囊皮脂腺炎症。
那么,以上这些环环相扣的病因又是什么因素启动的呢?追查下来,罪魁祸首不是“上火”,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内分泌激素中的“雄激素”(女性的肾上腺、卵巢也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此外,遗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青春期前后,人体内产生激素的腺体活跃,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也相应增多,因此,年轻人发生痤疮者最多也最明显。近年来,痤疮的发病年龄有向两头延伸的倾向,小的十二三岁,大到四十岁左右也有发生痤疮的。主要还是与体内雄激素分泌量多有关。
“螨虫”与“痘痘”关系不大
由于广告的误导,不少人的头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痤疮是由螨虫感染引起的,只要螨虫去除了,痤疮也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蠕形螨”与长期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一样,维持着皮肤表面的生态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无害的“正常菌群”,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依靠某种肥皂就可以将之清除掉。油性皮肤者脸上带有“皮脂蠕形螨”的机会较高,但也只有在发生了酒渣鼻、螨虫毛囊炎以后,才有必要采用药物治疗。
“痘痘”形态大盘点
痤疮的表现轻重不一,在发病早期或轻型者,仅在额部冒出稀疏的小赤豆样的红色丘疹,称为炎性丘疹。有的痤疮顶端呈白色封闭状称“白头粉刺”,顶端毛孔扩大呈黑色的,称“黑头粉刺”,这类痤疮较容易挤出细条状乳白色的皮脂。较重的痤疮则形成脓疮或花生米大小的囊肿和结节,称为囊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这类痤疮多发生于男性。
痤疮一般好发于脸部,因为面部是人体皮脂腺分布较多、较密的部位,尤其是“T”字形部位(额部、鼻周及颏部)。此外,较重的痤疮患者,其胸背部近中线处也会出现痤疮。
有了“痘痘”,千万别这样……
——跟着广告走,把自己的脸当成“试验田”,乱用去痘产品。
——采用暴力,狠命挤“痘痘”。因为挤得不巧不但可能继发感染,如果在面部的“危险三角区”(鼻为顶、上唇为底的三角区)内挤压不当,还会危及生命,而且挤压后还会留下坑坑洼洼的萎缩性瘢痕。
有了“痘痘”,应该这样……
——找专业医生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去脂、溶解角质、杀菌和消炎的方法治疗。
战“痘”方略
以炎性丘疹和粉刺为主的轻型痤疮
——局部外用药。
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外涂过氧化苯甲酰霜剂或凝胶,每日两次。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O)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及抑制粉刺形成的作用。注意:过氧化苯甲酰(BPO)应薄涂,不可大量涂用,否则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或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过氧化苯甲酰(BPO)应避免接触眼睛、口唇等黏膜部位。
维A酸霜剂也是常用的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它具有角质溶解及剥脱作用,可促使粉刺表面的角质栓去除,有利于皮脂的排出,但它同样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注意:上述两种药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囊肿、结节皮损为主的痤疮,或炎症明显、皮损数多的重症痤疮
——内服外用。
这类痤疮单用外用药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如异维A酸、达英-35等)治疗,以免留下萎缩性瘢痕等皮肤损伤。
所有痤疮
——改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尽可能少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甜味饮料、冰淇淋、巧克力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烟、酒及辛辣食品。
由于痤疮者多属油性皮肤,为了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晚临睡前应用温水和除菌皂(洗面奶)把白天滞留在皮肤上的皮脂、灰尘和细菌清除。痤疮者不宜在皮肤上涂抹油脂、粉底霜等容易堵塞毛囊口的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