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墨精神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传统与创新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似乎是当下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话题。古往今来,在中国画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争论总是非常激烈。
  关于创新这个问题,近代以来,徐悲鸿、林风眠等老一辈中国画家不断吸取西方美术元素中的写实主义、现代主义手法,对中国画进行创新,使他们笔下的中国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新面貌,并逐渐占据了中国画的主导地位。为适应新的形式,当今的中国画也必须不断创新。但是创新不等于摈弃。如今出现了用中国传统的毛笔、墨、颜料在宣纸上绘制具有西方审美思想的作品。当下,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画集或是大大小小的中国画展上,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的作品由于过多强调色彩及光影的变化而丢掉了笔墨,过多追求形似而失去了气韵。许多的中国画乍看上去,就是一幅写实的油画或水粉画,只不过是作画工具和材料不同罢了。也许,恰恰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把它划为中国画这一评审范围的。用中国传统的毛笔、墨、颜料在宣纸上绘制具有西方审美思想的作品,这并不是首例。可以说,有不少国画家试图以此突破传统,发展并创新中国画。殊不知,这种生搬硬套、全盘西化式的“创新”无疑是对中国画的肆意践踏和扼杀。缺乏中国画语言,脱离传统之作,又怎么能深入群众,又怎么能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呢?
  诚然,中国画的创新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离开中国画的特点与风格去凭空创造。中国画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形式,适应于中国大地,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我们所谓的要研究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并不是为了束缚自己,而是为了“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为了更自由、更充分地运用这些规律表现新的思想内容,服务于新的审美观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特色。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来表现新的内容、新的意境。
  艺术的发展有民族范围的继承性,这就要求对传统艺术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到的应该是客观和全面,区分的应该是精华和糟粕。对于實现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转型而言,要采取一种“两端深入”的做法:一端是西方现代艺术,一端是中国传统艺术,两者并存互补才是最恰当的。而这同样适用于当代中国画领域。中国画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它的发展对世界美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面对着外国的绘画艺术,无论是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乃至抽象主义、观念艺术等,中青年一代中国画画家都各取所需,或多或少地有所吸收。中国画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但与外来的绘画艺术之间,也有其相通的艺术规律,而且应该吸收外来的绘画长处,丰富我们中国画的艺术技巧。在吸收外来绘画的长处时,一是要经过批判,二是要经过消化,要将其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创新并不是什么坏事,人人都有见异思迁的习惯,不会老是停留在同一事物上,世间万物都在变(无时无刻),更何况艺术。古代中国画对西域画风的兼收并蓄,对西洋画法的融入,这些都是中国画与时俱进的结果。但再怎么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变,中国特色不变,思维方式不变。创新若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只能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什么要创新,这和人类猎奇心理、喜好新鲜、不喜平淡有关。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苦思冥想,而是一种现代观念和对传统思考的碰撞。
  艺术贵在创新,中国画的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毛主席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关键是怎样创新?中国画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而创新必须以传统为根基。对于西方绘画,可以借鉴,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干等国画大师,他们固守传统,凭借勤劳和智慧,借古开今,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徐悲鸿、李可染等国画大师,凭借他们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力和对西画精神的研究,大胆探索,融汇中西而自立面貌。他们把西画中的明暗处理引入中国画,使其和谐地融入深厚的传统笔墨和传统造型意象之中。徐悲鸿曾说: “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他主张: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续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可见,中国画的创新,绝不能脱离传统。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再度创新,求变化,求发展。但艺术上的“变”不应该是抄袭代替创造,虚伪的炫奇代替真诚的表现!那种盲目排斥传统的艺术作品又如何在真诚的自然中站稳脚跟呢?
  中国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在传统与创新的争论中,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应在继承传统中有益的东西,发挥我们各种绘画传统长处和特色的同时,借鉴西方优秀的艺术特色,既不能固守传统,又不能完全模仿西画,而是需要广大艺术家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根基,来拓展和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创造出现代性的中国画来。
  因此,坚持传统与改革创新并不矛盾,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勿忘传统,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厚积薄发,自然出新才是最佳出路。深入传统,就像站在古人(高人)的肩上,你会学到很多,你会更高、更深。充分利用传统精华,再融入你个人的审美意图,注重特点,你会自然出新。
其他文献
越元始,越真纯;越古老,越元气。  看温中良的山水作品,恍若穿越千万年前的元始大地的惊艳,静谧到惊心动魄,犹如看另—个时空的山川,看另—个时空的自己,字里行间,鼓荡着远古的风声,陌生而熟悉,空洞而切近。  回归远古是—种理想的诉求,开启远古之初的探索,有着宿命式的执着。语境不再的当下,温中良抓住转瞬即逝的原始生态。对远古山水的本真的现代性书写,是远古的回声,是—种审美内质的重新建构,让迷茫的审美和
期刊
内容提要:工笔画是我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科技发展到当下,不仅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原受损的古代艺术精品,还可以对已有的艺术精品进行艺术性的拓展。本文立足宋代工笔画风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以作品为文本进行分析,对动画与工笔画的美学特征进行梳理,剖析工笔画与动画融合后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将阐述工笔动画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工笔画;《美丽的森林》;“奇”;“神”;“真”  2010
期刊
关键词:孙隆;花鸟画;写生;尚意  明初占画坛主导地位的宫廷绘画,以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主要以边景昭、吕纪、林良和孙隆四家最为显著。孙隆继承和发展了北宋徐崇嗣的设色没骨风格,以其独特的画风引领一时风骚,并不断展现出革新求变的创造力,其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孙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写生册》。我们通过对孙隆的《写生册》《花鸟草
期刊
余素与山东有缘,朋辈知交多出其地,而从学诸生贯籍齐鲁者亦十之七八。盖儒门圣地,风会不远,人物自是有别,不乏盛德君子、浑金璞玉之贤,故为余所喜。聊城赵辉,乃吾徒之迥然秀出者,恂恂有礼,肆力于学而业有所成。余嘉其心志勤苦,故为说学书之本末。  生自幼喜书,庭前受训,初学描红,颇得良师指授,唐楷汉隶,多所涉猎。后经乡贤高笑云先生点拨,遂属意于《雁塔圣教序》,积年苦学,由此入门。然闻见不广,心胸未豁,乃负
期刊
陈大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国画大家  精神高远照日月,势力雄健生风云。  周积寅|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佩新是我们南艺的校友,我给他上过课,他离开南艺20多年了,笔耕不辍,很不容易。此次展出的画给我的感受,一是他很重视传统,基本功很扎实,功底很深。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中年人急于求成,不太肯在传统上下功夫,想一夜成名,作品经不起推敲。二是他立足于生活,着眼于创新。他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
期刊
陕西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书画领域更是名家辈出,各具风流。当今,中青年书画家鲁建就是以其独特的书法风貌和他在绘画、文学领域里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鲁建是土生土长的蓝田人,因其自幼受家庭的影响,而始习书法。他从篆书入手,后又诸体皆涉。特别是近年来,他书画相融,用篆法书写草书并以此入画,在山水画中注入石鼓文的古趣,由此形成了既蕴传统功力,又有自己元素的个性风貌。  探寻鲁建的艺术发展之
期刊
唐勇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陈川的工笔画就是采用“工笔意写”的方式,讲究绘画语言的随心随势,富于写意性,传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借物以抒情;同时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表现因素,对写意性进行创造性理解与拓展延伸,画面气息传达出儒雅的人文风骨和时代气息。  陈川具有非常好的造型基础,又有相当好的工笔画思维,发展前景必然广阔。同时,他有较好的古典文学修养,能诗善书,具有当代青年
期刊
谷晓伟,1989 年生于安徽。2016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高茜老师,现就职于安徽大学。作品曾参加“对岸·新工笔又十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提名展、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对岸(第三季)—独立于“泛水墨语境”之外的“新工笔”、第七届安徽美术大展、上海艺术博览会青年推介展、第八届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对岸(第二季)—艺术现代语境下的“我”的立场、第三届水墨新浪
期刊
梦嘉同学在湖北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独特的绘画语言完成崭新的重彩画创作,特别是自己用眼、用心去捕捉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产生了对都市风景画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她突破了重彩画的陈规旧矩,摆脫了传统框架束缚,完善了重彩画的厚重和富丽,形成个性特征。  硕士毕业在即,愿其走向社会后能独当一面,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勤于思考,勇于突破,不负韶华,创作出观众喜爱的高于生活的佳作,期待。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画的变革,既要受到各种外围因素(如制度、思潮、教育和技术手段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文化传统和自身语言发展逻辑的影响。而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中国画产生新的语言,丰富并拓展了自我表达的语言、表现的方式,但依然在中国画的边界之内被规定着。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形式语言;文化传统;造型语言  绘画是视觉图像,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符号,同时涉及经验与传统。所以绘画是复杂的,不仅仅是描绘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