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演示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也是物理课堂有力手段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是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在学习"液体内部压强"时,学生容易接受液体内部存在"下压强",因为有"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层层下压"的直观形象作基础,而对液体内部存在"向上的压强"却不易接受。又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问题时,学生容易理解人拉车前进时人对车的拉力,因为有"人拉车,车随人前进"的直观形象作基础,而对缺少直观形象的车拉人的反作用力却很难理解。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用形象化的语言、实物、实验、投影等,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一幢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功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结构,而后者是依次性的链状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
二、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纽带
演示实验能活跃学习气氛,启迪和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引发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表象作基础,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实验。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感知,那么在主体和认识客体间就缺少必要的中介物。例如: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只有做好实验,学生才能发现、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
学生头脑有时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试想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变得多么困难。
三、本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注意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准备演示实验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教师应亲自动手准备与实验有关的仪器材料,反复操作到熟练程度,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准确性。物理教师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师,平时就应养成爱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习惯,应该具备一定的操作、维修、设计能力。物理教师应该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2、自制仪器,简便易行。教学中自制简易仪器进行实验,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在讲《二力平衡》一节中,我自制了一个正方形硬纸片,以硬纸片为研究对象,说明硬纸片处于静止状态时,F1、F2是平衡力。然后由實验研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对于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两个条件初中学生掌握不好,对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处理:转动硬纸片,保持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物体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硬纸片不平衡而发生转动;硬纸片静止后,用剪刀沿对角线剪开硬纸片,纸片不再平衡,钩码掉到了地上。学生在笑声中自然理解了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必须是在同一物体上。
3、注意实验的可观性。演示实验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清楚,所以必须注意实验的可视性,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挂起来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可视性。
4、演示实验动作要规范。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本身的规范操作过程,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对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应放在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
5、演示实验要与学生互动。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莫定基础。如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人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学生印象深刻还有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现成的材料,拿到课堂,共同完成,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重视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物理课堂教学就会如虎添翼。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也是物理课堂有力手段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是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在学习"液体内部压强"时,学生容易接受液体内部存在"下压强",因为有"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层层下压"的直观形象作基础,而对液体内部存在"向上的压强"却不易接受。又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问题时,学生容易理解人拉车前进时人对车的拉力,因为有"人拉车,车随人前进"的直观形象作基础,而对缺少直观形象的车拉人的反作用力却很难理解。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用形象化的语言、实物、实验、投影等,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一幢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功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结构,而后者是依次性的链状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
二、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纽带
演示实验能活跃学习气氛,启迪和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引发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表象作基础,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实验。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感知,那么在主体和认识客体间就缺少必要的中介物。例如: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只有做好实验,学生才能发现、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
学生头脑有时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试想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变得多么困难。
三、本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注意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准备演示实验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教师应亲自动手准备与实验有关的仪器材料,反复操作到熟练程度,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准确性。物理教师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师,平时就应养成爱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习惯,应该具备一定的操作、维修、设计能力。物理教师应该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2、自制仪器,简便易行。教学中自制简易仪器进行实验,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在讲《二力平衡》一节中,我自制了一个正方形硬纸片,以硬纸片为研究对象,说明硬纸片处于静止状态时,F1、F2是平衡力。然后由實验研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对于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两个条件初中学生掌握不好,对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处理:转动硬纸片,保持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物体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硬纸片不平衡而发生转动;硬纸片静止后,用剪刀沿对角线剪开硬纸片,纸片不再平衡,钩码掉到了地上。学生在笑声中自然理解了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必须是在同一物体上。
3、注意实验的可观性。演示实验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清楚,所以必须注意实验的可视性,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挂起来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可视性。
4、演示实验动作要规范。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本身的规范操作过程,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对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应放在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
5、演示实验要与学生互动。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莫定基础。如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人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学生印象深刻还有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现成的材料,拿到课堂,共同完成,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重视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物理课堂教学就会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