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里后进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表现,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尤为重要,也是目前高校学生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难点所在。本文主要讨论了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几种措施,包括对后进生的感情投入,团材施教,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艺术性等。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排斥;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214-02
1 关于后进生的认识
1.1 对后进生含义的理解:后进生,指由于受到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行为、学业成绩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所犯错误较突出并对自己、他人或者集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比较落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许多学生认为实现了大学梦,已经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肆意放纵,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而最终沦为了大学校园里的后进生。
1.2 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分析:时代变革的冲击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其人生观、价值观開始转变,他们远离家庭和亲人,面临着学习、生活方式的诸多变化,导致他们一时间不知所措,难以给自己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定位,而过度的放纵自己。
1.2.1 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课程的设置难度加强、教学进度加快、作业难度徒增,自主学习时间增加,使得本来就已经松懈的大学生感到不适应,而最终沦为所谓的后进生。
1.2.2 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里由于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对父母与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性能力相当差,使得他们对于以往的生活模式过多的迷恋,而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
1.2.3 校园周边环境的有待治理:校园周边网吧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各类服务,吸引他们长时间沉迷于网上,导致他们长期睡懒觉、旷课,甚至于赌博。同时,许多高校对此给学生教育管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3 对后进生的教育排斥分析[1]。
1.3.1 多数高校仍然执行学年制学籍管理体制,后进生重修学习超过了一定数字就要转入低年级学习,因此就会导致这些“后进生”既不完全跟新班级听课,也不完全和原有班级一起听课,处于一种“两不管”的地带。
1.3.2 辅导员的潜意识中在后进生的档案里写满落后表现,对于后进生的感觉就是表现不好、纪律涣散、考试不及格、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缺乏自我控制力等,这种认为后进生就是班级的负担,就疏于管理的意识成了后进生的进步的精神障碍,而导致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的深度不够。
1.3.3 专业教师的承担的责任不明确:他们过多的承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普遍只读书不育人,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更不愿意去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2.1 对后进生的感情投入。
2.1.1 感情投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对其平等,不要使其丧失学习的信心。
2.1.2 调整期待水平:对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使后进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肯定的满足。
2.1.3 消除自卑的心理障碍:要学会找出后进生的优势、长处进行鼓励,用对比、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后进生,消除其自卑心理。
2.2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2]: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应该是如何使每名学生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能力。但传统的教育中,非常讲究整齐划一,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管理方法,这种所谓的一致化对学生的要求,无意之中压抑了学生成长的机会。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眼光,容忍一个学生的“个别性”。
因材施教就是要做到扬长避短,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了解后进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同时加强网络教育,用动态的眼光来了解后进生,不能局限于班级,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宽到家庭和社会。正确地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要了解后进生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对于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健康正常的成长。
2.3 提高教育的艺术性[4]:后进生的思想转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门艺术,教师的技巧和艺术就是善于打开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后进生思想转化有恒心,帮助用真心,对待他们有爱心,教育他们有耐心。
2.3.1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教师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教师要注意在后进生偶发因素中及时捕捉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其转化。
2.3.2 利用试探心理,进行激励教育: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有上进的要求,都希望同学特别是教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又怕别人把自己看“死”,于是他们有时总想表现一下自己,以此试探,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后进生不过是积极因素暂时处于劣势,而决不是不存在积极因素,而且大多数后进生有上进的要求,他们可能学习比以前主动,参加活动比以前积极,迫切地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此时,对于后进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不断上进,其次要给予物质激励,通常是发给一定的奖品。
2.3.3 针对摇摆心理,开展说服教育[1]:后进生一般来说都想赶上去,可经过一定的努力,一旦无明显成效,就会缺乏自信,再加上其他后进生的冷嘲热讽,就会动摇,在进与不进摇摆不定。后进生出现摇摆心理,是由于其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所以,一是说理要透彻,事实充分;二是针对性要强,反复推进。耐心引导,坚持不懈,既逐步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接受正确观点。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结束语
近几年来,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怀和帮助大学生中的后进生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转变后进生工作方法不限以上几点,一切有利的条件、有效的措施都应积极采用,要多角度地观察,全方位地实施。教育者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是做好转化工作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3] 李莉杰.谈后进生的素质教育.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年12月
收稿日期:2008-4-02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排斥;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214-02
1 关于后进生的认识
1.1 对后进生含义的理解:后进生,指由于受到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行为、学业成绩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所犯错误较突出并对自己、他人或者集体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比较落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许多学生认为实现了大学梦,已经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肆意放纵,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而最终沦为了大学校园里的后进生。
1.2 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分析:时代变革的冲击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其人生观、价值观開始转变,他们远离家庭和亲人,面临着学习、生活方式的诸多变化,导致他们一时间不知所措,难以给自己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定位,而过度的放纵自己。
1.2.1 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课程的设置难度加强、教学进度加快、作业难度徒增,自主学习时间增加,使得本来就已经松懈的大学生感到不适应,而最终沦为所谓的后进生。
1.2.2 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里由于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对父母与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性能力相当差,使得他们对于以往的生活模式过多的迷恋,而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
1.2.3 校园周边环境的有待治理:校园周边网吧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各类服务,吸引他们长时间沉迷于网上,导致他们长期睡懒觉、旷课,甚至于赌博。同时,许多高校对此给学生教育管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3 对后进生的教育排斥分析[1]。
1.3.1 多数高校仍然执行学年制学籍管理体制,后进生重修学习超过了一定数字就要转入低年级学习,因此就会导致这些“后进生”既不完全跟新班级听课,也不完全和原有班级一起听课,处于一种“两不管”的地带。
1.3.2 辅导员的潜意识中在后进生的档案里写满落后表现,对于后进生的感觉就是表现不好、纪律涣散、考试不及格、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缺乏自我控制力等,这种认为后进生就是班级的负担,就疏于管理的意识成了后进生的进步的精神障碍,而导致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的深度不够。
1.3.3 专业教师的承担的责任不明确:他们过多的承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普遍只读书不育人,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更不愿意去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2.1 对后进生的感情投入。
2.1.1 感情投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对其平等,不要使其丧失学习的信心。
2.1.2 调整期待水平:对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使后进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肯定的满足。
2.1.3 消除自卑的心理障碍:要学会找出后进生的优势、长处进行鼓励,用对比、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后进生,消除其自卑心理。
2.2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2]: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应该是如何使每名学生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能力。但传统的教育中,非常讲究整齐划一,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管理方法,这种所谓的一致化对学生的要求,无意之中压抑了学生成长的机会。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眼光,容忍一个学生的“个别性”。
因材施教就是要做到扬长避短,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了解后进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同时加强网络教育,用动态的眼光来了解后进生,不能局限于班级,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宽到家庭和社会。正确地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要了解后进生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对于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健康正常的成长。
2.3 提高教育的艺术性[4]:后进生的思想转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门艺术,教师的技巧和艺术就是善于打开每个学生的精神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后进生思想转化有恒心,帮助用真心,对待他们有爱心,教育他们有耐心。
2.3.1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教师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教师要注意在后进生偶发因素中及时捕捉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其转化。
2.3.2 利用试探心理,进行激励教育: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有上进的要求,都希望同学特别是教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又怕别人把自己看“死”,于是他们有时总想表现一下自己,以此试探,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后进生不过是积极因素暂时处于劣势,而决不是不存在积极因素,而且大多数后进生有上进的要求,他们可能学习比以前主动,参加活动比以前积极,迫切地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此时,对于后进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不断上进,其次要给予物质激励,通常是发给一定的奖品。
2.3.3 针对摇摆心理,开展说服教育[1]:后进生一般来说都想赶上去,可经过一定的努力,一旦无明显成效,就会缺乏自信,再加上其他后进生的冷嘲热讽,就会动摇,在进与不进摇摆不定。后进生出现摇摆心理,是由于其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所以,一是说理要透彻,事实充分;二是针对性要强,反复推进。耐心引导,坚持不懈,既逐步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接受正确观点。
总之,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结束语
近几年来,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怀和帮助大学生中的后进生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转变后进生工作方法不限以上几点,一切有利的条件、有效的措施都应积极采用,要多角度地观察,全方位地实施。教育者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是做好转化工作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3] 李莉杰.谈后进生的素质教育.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年12月
收稿日期:2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