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不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更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情感思维,以此加深他们对作者写作情感的体验,从而产生思维碰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熏陶,进而促进他们人文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现阶段,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从而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内容都是简单、易懂,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作者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靠单纯地语言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营造相应的情感教育情境,将学生带进情境之中,通过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更为真切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的理解,进而接受更为良好的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小蝌蚪渴望找到妈妈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感受它们为了寻找母爱而不懈的努力,以此加深学生对母子之间亲密关系的体会。
二、深挖教材内容,加深学生了解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除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之外,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挖掘情感教育因素,以此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之前,还要明确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情感,如友情、亲情、民族情感、人格情感以及爱国情感等。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情感教育因素,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优秀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文章内涵,掌握文本中的优秀情感,从而强化学生的自身情感培养。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引导感受了西沙群岛的优美景色,还着重让学生理解文中国家领海岛屿的所属权问题,让学生明確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之一,并且我国在主权问题上的态度是极为坚决和明确的,以此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与深化。另外,教师必须要在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解读课文中的关键情感,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情感延伸,以此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借助深情朗读,增强学生情感体会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利用朗读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有效地抒发出文中情感,自然的将自己带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之中,从而加深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体会。在朗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音视频朗诵等形式,对学生的朗诵进行适时引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文与音乐等进行融合,既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又能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中,蕴含着作者对多彩生活的向往。文中的主人公不仅非常可爱,还很能干,且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语言运用都十分的有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因此,我就让学生分段进行朗读,引导他们总结主人公“闰土”的主要特点,以此增强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体会。
四、开展积极评价,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换言之,由于学生自己无法深刻认知文章情感,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去体验作者情感,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情感认知潜能。
我在教学课文《草原》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一说自己对文中“人情美”的感受,只要说出其中的一两点,我就会及时表扬他们,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以此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另外,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对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平和的语言进行教学,利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细心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在课下,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既要辅导学生作业,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紧跟新课标要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发挥出情感教育的最大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春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C]. .社会发展论丛(第二卷).: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4-85.
[2]洪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41.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现阶段,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从而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内容都是简单、易懂,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作者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靠单纯地语言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营造相应的情感教育情境,将学生带进情境之中,通过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更为真切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的理解,进而接受更为良好的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小蝌蚪渴望找到妈妈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感受它们为了寻找母爱而不懈的努力,以此加深学生对母子之间亲密关系的体会。
二、深挖教材内容,加深学生了解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除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之外,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挖掘情感教育因素,以此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之前,还要明确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情感,如友情、亲情、民族情感、人格情感以及爱国情感等。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情感教育因素,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优秀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文章内涵,掌握文本中的优秀情感,从而强化学生的自身情感培养。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引导感受了西沙群岛的优美景色,还着重让学生理解文中国家领海岛屿的所属权问题,让学生明確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之一,并且我国在主权问题上的态度是极为坚决和明确的,以此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与深化。另外,教师必须要在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解读课文中的关键情感,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情感延伸,以此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借助深情朗读,增强学生情感体会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利用朗读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会。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有效地抒发出文中情感,自然的将自己带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之中,从而加深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体会。在朗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音视频朗诵等形式,对学生的朗诵进行适时引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文与音乐等进行融合,既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又能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中,蕴含着作者对多彩生活的向往。文中的主人公不仅非常可爱,还很能干,且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语言运用都十分的有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因此,我就让学生分段进行朗读,引导他们总结主人公“闰土”的主要特点,以此增强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体会。
四、开展积极评价,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换言之,由于学生自己无法深刻认知文章情感,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去体验作者情感,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情感认知潜能。
我在教学课文《草原》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一说自己对文中“人情美”的感受,只要说出其中的一两点,我就会及时表扬他们,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以此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另外,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对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平和的语言进行教学,利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细心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在课下,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既要辅导学生作业,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紧跟新课标要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发挥出情感教育的最大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春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C]. .社会发展论丛(第二卷).: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4-85.
[2]洪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