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幼儿园是学前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集中场所,也是父母亲将孩子寄托的安心地区。所以,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基础生活水平,幼儿能否在幼儿园中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在身心方面是否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069-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CHEN Aimin (No. 3 Kindergarten,Jingyuan County,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
【Abstract】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education stage and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indergarten is a concentrated plac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to live,study,and play,and it is also a safe area for parents to place their children on. Therefore,the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whol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related to the basic living standards of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whether the children can grow up happily and healthily in the kindergarten,and whether they get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Kindergarten;Class management;Effective strategy
在幼儿园中,积极有效地班级管理将会使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得到高质量的保障,也能使教师发挥其在职价值,提高职业信心。在班级管理中,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的健康发展摆在第一位,明确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优秀进步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做好幼儿的引导者,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为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努力,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为义务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大部分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往往将班级管理作为一种压迫性的理念教育向幼儿灌输,通常幼儿教师会由于幼儿做出顽皮、好动等行为,来强行管制幼儿的行为。但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忽视了幼儿对新事物有着强好奇心,渴望观察世界的心理特征,没有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往往靠自己的意志来完成整个班级管理。教师的个人色彩过于浓厚,忽视了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班级管理会导致无法使幼儿更加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当中,不利于幼儿的长期身心健康的培养和发展。
(2)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城镇乡村地区,由于人才的缺失,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与标准不高,导致许多个人品德素养不高,且以经验主义为主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以及言语用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处于低弱水平,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存在教师以传统的思想看待班级管理理念,甚至随意地根据自我意愿更改班级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时代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无法完成对基础教育阶段幼儿的积极引导,促使幼儿向上健康发展。
(3)教师管理理念落后
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幼儿的行为上升到更加成熟化的阶段,在幼儿身上加上小学生的培养特征。而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学前阶段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目标,而是应该在幼儿的教育中融入幼儿的心理特征,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世界中来,陪伴幼儿释放他们的天性。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与其他学校的管理交流活动,积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改进的同时不能改变以幼儿为主体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体系一直充满活力,为幼兒提供健康生活与成长的环境。
(4)缺少家校联系
现代的大部分孩子上幼儿园是由于家长的工作原因而无法看养孩子,很多年龄较小的幼儿在两岁开始就进入了全托制幼儿园。而这样的家校分离方式,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倘若由于家长工作原因而长期无法实现与幼儿园的沟通对接,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一味将幼儿的托管重任交给幼儿园,无法做到有效的连接与沟通,则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2.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制定针对性班级管理原则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形成基本行为规范的重要地方,因此,在制定班级管理原则时,应该建立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基础上,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化的规范准则。并且该管理原则必须发挥维护班级秩序,为幼儿营造良好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的作用,不应该将规则制定得过于死板,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与时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化。并且规则要以引导孩子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发展为主,不能将管理幼儿作为规则制定的核心。
若是在管理幼儿过程中发现幼儿出现情绪激烈的反抗行为,则教师应该主动了解事情的真实原因,并对幼儿进行长时期的观察,无论是在情绪还是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都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相关的班级管理条例进行反思。为了将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深入幼儿的心中,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将有效的管理方针渗入在日常生活与活动的环节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遵守准则的习惯。
(2)打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在教师制定班级管理规定时,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幼儿的能动性,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不是简单地认为幼儿的行为天马行空,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己懂得什么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有亲身参与到规则中来,孩子才能更好地领悟规则,运用规则。在其他活动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举行幼儿园的室外活动时,由于小朋友的数量较多,往往会进行分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动态。因此,幼儿之间的相互提醒,共同遵守游戏规则,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让他们自觉去遵守班级规则,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地去纠正其他人的作用,因此,每个小朋友之间的相互监督能够构建起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让班级管理规则自觉地融入到每个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当中来。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师之间的配合度
教师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发挥着中心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以身作则地树立起良好的班风。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有耐心地凝聚班级体力量,共同为班集体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进行明确地分工,对每位教师的管理工作职责进行量化,在任务分配时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教师的工作职责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要明确班主任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其他教师的配合度,在其他教师的辅助之下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在班级的管理中,一般有三位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要保证有秩序地开展活动,和保证班级的良好常规,都三位教师的分工与合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常规管理中,三位教师在做事情之前应该思考该工作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范围,进行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在小朋友出现任何紧急情况时,教师应该团结一致,及时应付好紧急情况。
例如,在幼儿进行课后休息进食之前,教师会组织幼儿洗手、上厕所、喝水,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数量较多,必须有秩序地分组进行,因此,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在厕所中的教师要维持好厕所中的秩序,帮助好无法自己上厕所的幼儿,同时要提醒喜欢打闹嬉笑的小朋友不要在潮湿的厕所内玩耍,以免发生突发状况。在教室中的小朋友,也需要有教师的合理引导,进行排队,不要让小朋友发生推挤摔倒等情况。并且将进入厕所与出厕所的队伍合理地分开,保证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顺利地进行。
(4)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在学前教育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性格、心理、智力、家庭环境的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差异性,深刻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实施好班级管理,既要使绝大部分的幼儿身心发展得到满足,又要为个别特殊的幼儿进行合理地观察与积极地引导。同时,教师不能在幼儿身上加入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味拔苗助长,不遵守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出不符合幼儿能力所能及的标准并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其进行。
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够要求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且达到高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幼儿自身的条件和年龄进行适度地引导。帮助孩子在此过程中形成提高自立能力。例如,在进行游戏、上厕所、喝水、吃饭等生活和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有部分年龄低的孩子不能够自己完成上厕所,或者能够完成一部分却又不能很好地自我管理。或者是喝水时,有幼儿会将水洒出来,吃饭时,有幼儿不能够很好地自己完成,并且出现不吃,丢弃浪费等行为。在这些情况出现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统一的标准,让每个幼儿都做到相同的水平,甚至一味地呵斥幼儿,而是要在幼儿出现某些错误或者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帮助,并引导幼儿应该怎样做好这件事情,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班级的活动空间中,往往会被划分出不同的活动区域,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与游戏的场所。而由于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区域的活动材料适合哪些幼儿进行,并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都能够在安全的活动下开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并且在规则制定中要注意幼儿的等待时间,并且保证幼儿之间的分工能够顺利地进行,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增强对其他小朋友的认识与了解,提高自己的交往综合能力。这样的高效配合,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将保持一定高度的热情,共同遵守维护游戏的秩序,大家在愉快的环境之中交往。同时,要注意在游戏结束后,维护好区域的卫生环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养成爱整理爱干净的良好习惯。
(5)紧密家校沟通与联系,共促幼儿成长
幼儿要在健康的身心环境下成长必须要发挥学校与家长的共同作用,二者必须相互配合。在幼儿的活动管理中,教师要及时向家长询问意见,探究做法适合符合大部分幼儿,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把握幼儿的情况,例如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情况等。在进行工作时,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家长配合,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幼儿的发展与教育问题上寻求共同点,共同出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家长也应该及时将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与教师交流,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方。为了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游园会、家访等活动,让每位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与游戏当中来,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的情况,也能够放心地将幼儿托管在幼儿园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将会使幼儿園的班级管理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在幼儿、自身以及家长之间不断地转变角色,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学习,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地对待班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新时代构建和谐的幼儿发展环境,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盛开友.浅议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5).
[2]于曼黎.有效班级管理的策略[J].学周刊,2016(5).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069-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CHEN Aimin (No. 3 Kindergarten,Jingyuan County,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
【Abstract】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education stage and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indergarten is a concentrated plac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to live,study,and play,and it is also a safe area for parents to place their children on. Therefore,the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whol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related to the basic living standards of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whether the children can grow up happily and healthily in the kindergarten,and whether they get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Kindergarten;Class management;Effective strategy
在幼儿园中,积极有效地班级管理将会使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得到高质量的保障,也能使教师发挥其在职价值,提高职业信心。在班级管理中,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的健康发展摆在第一位,明确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优秀进步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做好幼儿的引导者,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为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努力,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为义务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大部分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往往将班级管理作为一种压迫性的理念教育向幼儿灌输,通常幼儿教师会由于幼儿做出顽皮、好动等行为,来强行管制幼儿的行为。但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忽视了幼儿对新事物有着强好奇心,渴望观察世界的心理特征,没有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往往靠自己的意志来完成整个班级管理。教师的个人色彩过于浓厚,忽视了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班级管理会导致无法使幼儿更加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当中,不利于幼儿的长期身心健康的培养和发展。
(2)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城镇乡村地区,由于人才的缺失,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与标准不高,导致许多个人品德素养不高,且以经验主义为主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以及言语用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处于低弱水平,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存在教师以传统的思想看待班级管理理念,甚至随意地根据自我意愿更改班级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时代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无法完成对基础教育阶段幼儿的积极引导,促使幼儿向上健康发展。
(3)教师管理理念落后
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幼儿的行为上升到更加成熟化的阶段,在幼儿身上加上小学生的培养特征。而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学前阶段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目标,而是应该在幼儿的教育中融入幼儿的心理特征,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世界中来,陪伴幼儿释放他们的天性。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与其他学校的管理交流活动,积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改进的同时不能改变以幼儿为主体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体系一直充满活力,为幼兒提供健康生活与成长的环境。
(4)缺少家校联系
现代的大部分孩子上幼儿园是由于家长的工作原因而无法看养孩子,很多年龄较小的幼儿在两岁开始就进入了全托制幼儿园。而这样的家校分离方式,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倘若由于家长工作原因而长期无法实现与幼儿园的沟通对接,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一味将幼儿的托管重任交给幼儿园,无法做到有效的连接与沟通,则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2.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制定针对性班级管理原则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形成基本行为规范的重要地方,因此,在制定班级管理原则时,应该建立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基础上,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化的规范准则。并且该管理原则必须发挥维护班级秩序,为幼儿营造良好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的作用,不应该将规则制定得过于死板,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与时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化。并且规则要以引导孩子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发展为主,不能将管理幼儿作为规则制定的核心。
若是在管理幼儿过程中发现幼儿出现情绪激烈的反抗行为,则教师应该主动了解事情的真实原因,并对幼儿进行长时期的观察,无论是在情绪还是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都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相关的班级管理条例进行反思。为了将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深入幼儿的心中,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将有效的管理方针渗入在日常生活与活动的环节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遵守准则的习惯。
(2)打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在教师制定班级管理规定时,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幼儿的能动性,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不是简单地认为幼儿的行为天马行空,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己懂得什么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有亲身参与到规则中来,孩子才能更好地领悟规则,运用规则。在其他活动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举行幼儿园的室外活动时,由于小朋友的数量较多,往往会进行分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动态。因此,幼儿之间的相互提醒,共同遵守游戏规则,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让他们自觉去遵守班级规则,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地去纠正其他人的作用,因此,每个小朋友之间的相互监督能够构建起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让班级管理规则自觉地融入到每个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当中来。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师之间的配合度
教师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发挥着中心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以身作则地树立起良好的班风。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有耐心地凝聚班级体力量,共同为班集体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进行明确地分工,对每位教师的管理工作职责进行量化,在任务分配时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教师的工作职责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要明确班主任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其他教师的配合度,在其他教师的辅助之下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在班级的管理中,一般有三位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要保证有秩序地开展活动,和保证班级的良好常规,都三位教师的分工与合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常规管理中,三位教师在做事情之前应该思考该工作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范围,进行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在小朋友出现任何紧急情况时,教师应该团结一致,及时应付好紧急情况。
例如,在幼儿进行课后休息进食之前,教师会组织幼儿洗手、上厕所、喝水,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数量较多,必须有秩序地分组进行,因此,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在厕所中的教师要维持好厕所中的秩序,帮助好无法自己上厕所的幼儿,同时要提醒喜欢打闹嬉笑的小朋友不要在潮湿的厕所内玩耍,以免发生突发状况。在教室中的小朋友,也需要有教师的合理引导,进行排队,不要让小朋友发生推挤摔倒等情况。并且将进入厕所与出厕所的队伍合理地分开,保证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顺利地进行。
(4)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在学前教育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性格、心理、智力、家庭环境的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差异性,深刻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实施好班级管理,既要使绝大部分的幼儿身心发展得到满足,又要为个别特殊的幼儿进行合理地观察与积极地引导。同时,教师不能在幼儿身上加入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味拔苗助长,不遵守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出不符合幼儿能力所能及的标准并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其进行。
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够要求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且达到高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幼儿自身的条件和年龄进行适度地引导。帮助孩子在此过程中形成提高自立能力。例如,在进行游戏、上厕所、喝水、吃饭等生活和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有部分年龄低的孩子不能够自己完成上厕所,或者能够完成一部分却又不能很好地自我管理。或者是喝水时,有幼儿会将水洒出来,吃饭时,有幼儿不能够很好地自己完成,并且出现不吃,丢弃浪费等行为。在这些情况出现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统一的标准,让每个幼儿都做到相同的水平,甚至一味地呵斥幼儿,而是要在幼儿出现某些错误或者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帮助,并引导幼儿应该怎样做好这件事情,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班级的活动空间中,往往会被划分出不同的活动区域,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与游戏的场所。而由于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区域的活动材料适合哪些幼儿进行,并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都能够在安全的活动下开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并且在规则制定中要注意幼儿的等待时间,并且保证幼儿之间的分工能够顺利地进行,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增强对其他小朋友的认识与了解,提高自己的交往综合能力。这样的高效配合,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将保持一定高度的热情,共同遵守维护游戏的秩序,大家在愉快的环境之中交往。同时,要注意在游戏结束后,维护好区域的卫生环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养成爱整理爱干净的良好习惯。
(5)紧密家校沟通与联系,共促幼儿成长
幼儿要在健康的身心环境下成长必须要发挥学校与家长的共同作用,二者必须相互配合。在幼儿的活动管理中,教师要及时向家长询问意见,探究做法适合符合大部分幼儿,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把握幼儿的情况,例如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情况等。在进行工作时,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家长配合,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幼儿的发展与教育问题上寻求共同点,共同出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家长也应该及时将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与教师交流,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方。为了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游园会、家访等活动,让每位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与游戏当中来,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的情况,也能够放心地将幼儿托管在幼儿园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将会使幼儿園的班级管理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在幼儿、自身以及家长之间不断地转变角色,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学习,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地对待班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新时代构建和谐的幼儿发展环境,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盛开友.浅议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5).
[2]于曼黎.有效班级管理的策略[J].学周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