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下面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开展活动,为学生质疑鼓信心
1、 利用“名人效应”。可点燃学生积极质疑的热情和欲望。地理课上,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地理名人故事。如魏格纳如何从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大致吻合,大胆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李四光对传统找油理论大胆质疑,为我国找到大庆油田摘掉“贫油帽子”做出了巨大贡献。潜移默化下,学生总被这些名人的大胆质疑和他们“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所感动。
2、懂得方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学会有疑、学会提问是质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一些提问方式的学习,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且每一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或综合性。
3、搞好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多数学生对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意义有所理解和体会,为了巩固成果,应当有计划地让学生来搞总结、谈体会。有一个学生说得好:“一个好学生肯定要有好的学习习惯,而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是读好书的前提和基础,不爱提问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不主动,平时不爱思考的学生。”
二、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
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精心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多种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地图、查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和深入思考。
3.教师适时点拔,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初级层次:“知‘地’,明‘理’”。
4.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反馈信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问题,教师再与学生一同讨论,解决新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体系的更高层次:“说‘理’、析‘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讲究提问艺术,为学生质疑做出示范
1、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急于去追根溯源。
2、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3、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尤为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
4、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随口提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5、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跳一跳,摘桃子”。如在教学“月相及其变化”时,我让学生联想他们熟悉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接着我就问:“月相为何有圆缺的变化呢?它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一下子就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追求,从而为有效地完成知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在讨论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时,我先叫学生观察一下世界气候图,找出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的气候类型,学生不难发现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绝大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而我国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然后我就问:“老天爷为何如此偏爱我们?‘回归绿洲’对我国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适时适度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心智,同时也会让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启发,渐渐提高质疑问难的水平。
四、实施民主教学,为学生质疑点燃热情
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始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要让学生解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此每节课我总要抽出一段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质疑问难。一般问题学生自行解决,而那些学生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先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挥自己或小组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研讨,然后小组长归纳问题,提交班集体探究。这时教师要抓住关键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集中“优势兵力”解决难点。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拔,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后,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讨论南极点的时区。南北极点是所有经线的汇聚点,按时区理论,南极点可以选用任何时区作为它的时区,然而师生手头都没有这方面资料,怎么办?首先我肯定了学生独特的质疑能力,然后把这个问题当作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去找资料,查结果。真有一个学生不负众望,查资料得知:原来有个国际惯例,美国南极点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站),为方便本站进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由于他們的物资和人员都从新西兰基地用飞机直接运来,因而他们采用新西兰时间,即东12区的区时。这样学生普遍感到质疑探究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学生经历了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三个阶段,质疑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地理学科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班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
一、开展活动,为学生质疑鼓信心
1、 利用“名人效应”。可点燃学生积极质疑的热情和欲望。地理课上,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地理名人故事。如魏格纳如何从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大致吻合,大胆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李四光对传统找油理论大胆质疑,为我国找到大庆油田摘掉“贫油帽子”做出了巨大贡献。潜移默化下,学生总被这些名人的大胆质疑和他们“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所感动。
2、懂得方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学会有疑、学会提问是质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一些提问方式的学习,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且每一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或综合性。
3、搞好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多数学生对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意义有所理解和体会,为了巩固成果,应当有计划地让学生来搞总结、谈体会。有一个学生说得好:“一个好学生肯定要有好的学习习惯,而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是读好书的前提和基础,不爱提问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不主动,平时不爱思考的学生。”
二、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
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精心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多种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看地图、查资料、相互讨论交流和深入思考。
3.教师适时点拔,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初级层次:“知‘地’,明‘理’”。
4.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反馈信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问题,教师再与学生一同讨论,解决新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体系的更高层次:“说‘理’、析‘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讲究提问艺术,为学生质疑做出示范
1、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急于去追根溯源。
2、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3、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尤为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
4、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不应随口提问,而要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5、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跳一跳,摘桃子”。如在教学“月相及其变化”时,我让学生联想他们熟悉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接着我就问:“月相为何有圆缺的变化呢?它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一下子就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追求,从而为有效地完成知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在讨论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时,我先叫学生观察一下世界气候图,找出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的气候类型,学生不难发现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绝大多数为热带沙漠气候,而我国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然后我就问:“老天爷为何如此偏爱我们?‘回归绿洲’对我国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适时适度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心智,同时也会让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启发,渐渐提高质疑问难的水平。
四、实施民主教学,为学生质疑点燃热情
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始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要让学生解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此每节课我总要抽出一段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质疑问难。一般问题学生自行解决,而那些学生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先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挥自己或小组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研讨,然后小组长归纳问题,提交班集体探究。这时教师要抓住关键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集中“优势兵力”解决难点。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拔,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后,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讨论南极点的时区。南北极点是所有经线的汇聚点,按时区理论,南极点可以选用任何时区作为它的时区,然而师生手头都没有这方面资料,怎么办?首先我肯定了学生独特的质疑能力,然后把这个问题当作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去找资料,查结果。真有一个学生不负众望,查资料得知:原来有个国际惯例,美国南极点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站),为方便本站进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由于他們的物资和人员都从新西兰基地用飞机直接运来,因而他们采用新西兰时间,即东12区的区时。这样学生普遍感到质疑探究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学生经历了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三个阶段,质疑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地理学科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班级教学成绩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