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学生喜爱的优秀人民教师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成为教师的那一天起,我每逢闲暇之时在思索,如何让学生喜爱我?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过三年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我认为:
  一、努力锻造自己,成为自己心中合格的教师
  1、身为人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在世,不在索取,应乐于奉献,人因责任而生,人因奉献而活。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人生的价值观在于而在于对事业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干工作,扎扎实实为学生,让一个个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我们最大的奉献,也是最起码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不洒汗水,不费心血就是枉然!
  2、完善个性,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我们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我们要自觉提高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一名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
  3、要有超越自我的思想。作为教师要学会“变”,以适应万千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要变中求发展,变中求创新,变中求生存,变中求精品。变则要做到与日俱进,一天一个变化,时刻在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多样化,学生的思想也日益复杂,思维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学生上课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怪千奇百怪的问题,又是还会对教师的教课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等,由于知识面、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误认为学生捣乱、出风头、给教师出难题。当处理不好时,经常是学生刚刚萌发的学习火花被教师用一盆凉水浇灭,学生会对学习不再有热情、有兴趣了。在新的时代,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在日新月异教育现象中,学会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学会变化。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教师要认为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代表他们在思索、在动脑子,再考虑煎熬时提出的问题,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要正切看待类似的情况,集中思想去想问题,从而把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和不良反应当作深化教学的契机,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成为师生共进的契合点,成为生动教学的纽带。
  4、要有广阔的见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在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接受量,还是接收知识方式与速度上,比起我们教师一点也不逊色。学生时代是黄金时期,我们教师虽阅历比他们多点,但不能说我们就比学生强,可以抽出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比一比,我们不一定比得过学生,其实学生在某些时候也是我们教师的“教师”。作为教师要学会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充电,多做笔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5、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诸如语言的见解与凝练、普通话的标准与规范、写字的工整与美观、是我们教师身正垂范的首要。在教学当中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教师
  1、要有激情和前進的动力。教师要树立事事不服输的心理,要树立时时刻刻不偷懒、处处细致入微的思想,使得自己精力充沛,对工作投入度高。每位教师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教师所接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脆弱、稚嫩,需要教师保护、指导,让他们走向成熟。在稚嫩走向成熟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此付出心血。有些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时常很懒散,对教育不负责任,缺乏动力、毅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是不配“教师”这个职业的,你的一个马虎眼,可能导致一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误差,甚至导致学生知识的断层,所以教师不爱“教师”这一职业,你是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的,更不会有激情、动力,与其在教师队伍中蒙混过关不如不要为师。
  2、要寻觅学生的“兴奋点”。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感到学习是件苦差事,关键就在与我们教师没有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只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上课,捕捉不到学生的兴趣。在这一点上,我们年轻教师总感觉拿捏不住尺寸,或者总感觉无处下手。比如就拿数学教学来说,数学知识应该更具问题化、知识化、体系化,给数学知识赋予现实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能找到数学,我们不应该只知道教教材、用教材,不能做教材的奴隶,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是不可取的,这样你只是把学生看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因而压制学生了学生的思考力、主动和独创精神。作为教师要抓好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思索,以学生的实际和现实之中同类型的知识类型为雏形,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组织进行教学。教师要树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一切为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而服务的信念。
  3、把自己当作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
  三、要与学生情感交融到一起
  1、走进学生的心灵,适时地与学生沟通。只有适时、及时地读心,交流方可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让自己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了学生的老大哥。作为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教师同样是从学生一步步的跨入到教师的行列之中,教师首先来源于学生,其次教师终生的事业就是服务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道路”的指引者;是生活中的朋友;成长中解问答疑的智者。如果教师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高人一等,学生的身心处在被动的状态之中,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笼罩,久而久之,激情、兴趣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了。在上课时,要严格的要求学生,扮演严师的角色,在课后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玩玩小游戏,聊聊天,适时的与学生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认识教师。只有学生把你当作可信赖的人,当他心中有什么疑惑、不解,会找你倾心畅谈,希望指导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善于接纳不足,勇于弥补不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各方面全心全意为学生。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在想问题,做事情的周全方面不如我们想象的好。
  4、我在无论是课下还是课上,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尽最大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河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盐到哪里去了》。  教材与学情分析:“盐到哪里去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前面学生对物质的状态及其热胀冷缩性质部分知识有所掌握,而这一课要重点探究的是物质的另一种物理变化“溶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溶解”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性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在主动
近几年,我校建设日新月异,各项设施日益完备,尤其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为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科教学效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能不能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班主任
我国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增值的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有助于我们老师成为智慧型的现代化教师”。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班主任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潮流,加强其自身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班主任工作中,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接触知识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需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这是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集体目标凝聚留守儿童的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我刚接手的一年级班,留守儿童占全班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不交,卫生不做,时常打闹追逐,毫无集体荣誉感可言。我想,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通过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梯次激励效应,应该可以感化和凝聚包括留守儿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特别是网络上丰富的知识海洋以惊人的速度改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培养具有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的学生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调研情况,拟对如何提升高中信息
新课程改革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久旱逢甘霖一般,万象更新。要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应有足够的智慧和活动热情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还要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这样更合乎新课程标准理念,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