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群”作品主题思想浅析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原作家群是指包括坚守在河南本土的作家和在外地发展的豫籍作家“两个方面军”在内的庞大创作群体。他们关注现实,创作出了大批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以作家籍贯论,河南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确无任何省份可比。近年来,中原作家群不断有新作推出,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激情与雄厚的创作实力。作为中原文明的丰厚馈赠,中原作家群今天的辉煌与其对中原文化“原乡意识”的展示和“文化根脉”的挖掘紧密相连。
  【关键词】中原作家群;原乡意识;文化根脉
  【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坚守与突破:“中原作家群”的主题开拓与艺术创新(2012-GH-104)。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148-2.5
  从1995年底《光明日报》刊发文章称“文坛冲过来一支豫军”起,被称作“文学豫军”的河南作家群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了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11月,以“坚守与突破”为主题的中原作家群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原作家群”第一次作为学术概念被正式提出,其地位和影响得到了文学界的普遍认可。
  中原作家群是指包括坚守在河南本土的作家和在外地发展的豫籍作家“两个方面军”在内的庞大创作群体。他们关注现实,创作出了大批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富有中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在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中,有姚雪垠《李自成》、魏巍《东方》、李凖《黄河东流去》、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周大新《湖光山色》、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七部佳作获奖。在五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中,有周同宾、何向阳、马新朝、邵丽、乔叶、郑彦英六位作家的作品获奖。以作家籍贯论,河南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确无任何省份可比。
  近年来,中原作家群不断有新作推出,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激情与雄厚的创作实力。李佩甫《生命册》、乔叶《拆楼记》、墨白《手的十种语言》、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周大新《安魂》、郑彦英《中国风情》……这些有着新的文学思考、新的探索发现的优秀作品接通了中原地气,为地域文化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2012年8月29日,在中国作协、河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暨“文学中原崛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李佩甫、郑彦英、南丁、田中禾、张宇、何弘、马新朝、墨白、乔叶、南飞雁、周大新、刘震云、柳建伟、刘庆邦、朱秀海、邢军纪等作家再一次以集体亮相的方式展示了中原作家群的创作特色与巨大成就。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这里走过了中国文学奠基的先秦时代、走向自觉的魏晋南北朝、群峰耸峙的隋唐时期、文人辈出的宋金时期……中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资源是文学创作挖掘不尽的宝藏。作为中原文明的丰厚馈赠,中原作家群今天的辉煌与其对中原文化“原乡意识”的展示和“文化根脉”的挖掘紧密相连。
  一、“原乡意识”的展示
  “原乡意识”是中原作家群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中原文学是有根的,它深深地扎根于肥沃的中原文化之中,河南深厚的历史文明传统滋润着中原作家群在不断地茁壮成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在北宋之前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人的生活、思维、交往方式影响着整个中国大地,历史上众多大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都是中原文明孕育的宠儿。
  “‘平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写作领地。在文学创作上,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原’,就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当然,这已经不是具象的‘平原’,这是心中的。可以说,我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我的‘亲人’,当我写他们的时候,我是有疼感的。因为,实实在在地说,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个。”现为河南省作协主席的李佩甫,以自己的亲身感悟道出了写作是对中原家乡“原乡意识”的再现。
  坚实的文化基础、深厚的生活经验、成熟的写作技巧是中原作家群能够创作出雄厚文学实绩的重要支撑。许多中原作家以家乡为作品故事发生地,塑造出了许多心目中的中原大地形象,如周大新的“南阳盆地”、阎连科的“耙耧山脉”、刘庆邦的“豫东大地”、李佩甫的“豫中平原”……一幕幕乡村生活场景、一个个农民性格特征,大都生动真实、活波鲜明、思想灵魂的挣扎矛盾亦可触可感。当下,中原作家群正与时俱进、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乡村生活的精神嬗变,在理性回望中展示着新时代的“乡愁”。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自己的《漫游》诗中写道:“离去兮情怀忧伤,安居之灵不复与本源为邻”,故土难离,安居之地还在故乡,因为故乡是最深刻、最美丽、最富诗意的记忆、最可亲近的本源,是“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的存在之处。距离“本源”的理想状态是接近故乡,“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悔恨。”充满浓郁“原乡意识”的家乡情怀是中原作家群共有的心灵体验。
  一个作家的情感、责任、文学表现与生养他的故土息息相关,其作品要想自然生动、形象传神、富有感染力,必须立足于本土经验和乡土意识,牢牢地根植于脚下的土地。在技术表现上,无论作家接受了多少外来的观念和叙事手法,但在情感皈依、主题呈现上最终还要回到他熟悉的那片故乡土地。中原作家邢军纪曾说,“我的创作受益于‘乡土’的恩惠,今后我会更加热爱她。我认为,要想获得文学上的突破,必须坚守我们的乡土意识。”作家的真切感受,进一步印证了“原乡意识”对文学创作根深蒂固的深刻影响。此外,一批从河南走出来的作家,如刘庆邦、周大新、朱秀海、刘震云……他们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外省,但都没有忘记河南是他们创作的根,也正是把握乡土题材的自觉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作为中国腹地,中原深厚的历史积淀对于中原作家群的孕育、养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原作家群的崛起可以追溯到新文学发轫之端的“五四”时期,徐玉诺、冯沅君、曹靖华、师陀等率先垂范;解放后,姚雪垠、李凖、南丁、喬典运等展示了独立的思想观念和个性化文学风格;改革开放初,张有德《辣椒》、叶文玲《心香》、田中禾《五月》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一弓更是四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走进新时代,中青年作家邵丽、乔叶、南飞燕崭露头角,十分活跃……实力突出、阵容齐整、“四世同堂”的中原作家群,以“原乡意识”的乡土文学为大端,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优秀作品,其成就、实力、影响、地位令人钦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一方面没有哪一个群体,像中原作家群这样如此坚定,如此执著,如此深入地立足于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立足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但同时也没有哪一个群体像中原作家群这样,从这片土地上的复杂经验中,不断地汲取创新和创造的动力,不断去开拓文学的艺术的新思维,不断开拓艺术的新境界。”在展现故乡底色和根基的同时,面对不断发展的中国,中原作家群新作的中原经验、开阔表述和世界眼光让人振奋。
  李洱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展现一个女人的斗争史,描写了在权力诱惑面前,人们自尊、良知受到的考验,同时表现了“普世”问题的中国特色,曾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做访华礼物送给温家宝总理。周大新《湖光山色》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等寻常乡村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表现了一颗高贵灵魂在乡村剧变背景下的惊悸和固守。他们的新乡土小说中,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商品意识冲击下所发生的震荡和裂变是叙述的主要对象。艾恺曾说:“现代化及与其同时存在的反现代化批判,将以这个二重性的模式永远地持续到将来。”中原作家群展现“原乡意识”的作品,真实地呈现了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冲突,对乡土社会现代转型中的文明碰撞给予特别关注与重新审视,直率地批判了现代城市文明困惑、欲望膨胀、道德沦丧及人格变迁,祈盼理想的城市文明范式以及健康健全的城市人性与人格,不仅中国的读者可以接受,还被翻译引荐到世界很多国家。
  二、“文化根脉”的挖掘
  毋庸置疑,文化氛围、自然环境、历史传统对作家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通过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来,进而形成一种具有“文化根脉”的地域特色。“就像评论家李建军所说的,地域确实会影响作家的感觉、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他自己的经验看,他接触很多河南人,包括读河南人写的作品,都能感觉到这种强大的外在的影响力,有时即使不是很清晰,也能触摸到某种整体性。”事实上,河南因其特殊的历史与现实,可能是中国所有省份中最具中国特点的地域,河南作家往往能在内容厚度和思想深度上传达出“文化的根性”。
  “中原作家群”的精神家園和写作领地——河南,虽然历史上这里朝代更替频繁、风侵雨蚀、灾难深重,但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眷恋着这块热土的中原作家群,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具有“背负着土地行走”坚韧性和包容性,他们多以全球性视野观照、书写、挖掘着中原文化潜质,以独立的文学精神、自觉的文学意识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原风格的作品,使文学的思想探索和精神追求达到新的高度。
  不可否认,中原作家群的另一个亮点是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为根据地,形成了以郑州为龙头的全国小小说创作中心,它以充满活力的文体倡导与创作事件,使小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得到普遍承认,并被正式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奖范围,成为当代文坛最富于活力和生机的文体之一。河南小小说的大放光彩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小小说写作的发展。浸润在漫长的农业文明的积淀中,有着强烈现实感和历史感、厚实沉稳的一群实力派中原小小说作家,以满怀包容、开放的胸襟对中原乡土做着持续、充分的表述,以其不容忽视的创作成就出现在当下的文化景观里。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以农业文明为底色,对农村生活的追怀和思恋是中原文学的重要主题。中原作家始终关注着农民命运和农村生活,他们的作品从故事情节到人物语言,都是从生活的泥土里抓取出来的,在对农民文化和泥土气息的感悟上有着“含尘带露”般的真实。中原作家群领军人物李佩甫的《生命册》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书写平原大地上土地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的生命的万般情状,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精神呈现,为“城里人”在新的价值观面前迷茫困顿提供了情感与理性的反哺和滋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说:“无论走多远,我的精神始终依恋着中原大地,对我来说,写作就是对家乡的回忆。”在小说创作中,周大新总在执著地书写着家乡的人和事,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都带着浓厚深邃的乡土味儿,作品既散发着清新与芳香,也蕴含着苦涩与沉重。对于自己的家乡情结,周大新说:“人必须和自己生活的土地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深刻。”不断表现故乡农村发生的巨变,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文化内核,既是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再现,也给家乡读者带去一些抚慰。
  从远古走来,中原文化有着浓郁的政治意味和人文精神。成长于中原文化根脉上的河南作家则表现为其深厚的社会、现实关怀,注重个体生命存在的体验和表现。如,乔典运的《村魂》《满票》《无字碑》《问天》等作品在批极左的荒诞中渗透着对农民性的考量。李佩甫《城的灯》、王绶青《重访红旗渠》、焦述《市长日记》系列作品、张宇《疼痛与抚摸》、王怀让《中国人,不跪的人》等都在探究中原乡土文化心理和中原人倔强、坚韧、执著的性格。中原独有的乡土文化底蕴,是写作的巨大财富,为中原作家群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带有强烈的“根脉”的意识,以中原家乡生活为写作素材和表现方向是中原作家群创作的共同点。故乡生活经验、地域风土人情是中原作家群文学作品的重要资源和主要表现内容。身在全国各地的豫籍作家,虽然写作风格迥异,这一点却是共通的。如刘庆邦《遍地月光》着重表现豫东风情;田中禾《父亲和她们》主要表现豫西南时代变革;阎连科、张宇主要描写豫西地区社会现实;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则把故乡豫北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李佩甫《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则把深深扎根于豫中平原……可以说,没有故乡风土人情、生活经验的滋养就没有这些作家巨大的创作成就。
  写中原、写农民、写农村、解析农业文明的嬗变;从农村写到城市、从历史写到现实、从形而下写到形而上是中原作家群的一贯风格。中原作家的文化根脉深深扎在肥沃、广袤的乡土世界,他们体悟与表达着动荡与守常的乡村生活、捕捉和剖析着传统文化哺育下的国民性格,其作品交织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是中原文化生态的真实写照。中原文学的生命力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非常旺盛地发生、发展,并走向繁荣。
  然而,明显的地域特征有时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地域展示可以使作家因其鲜明特点而迅速获得稳定定位并形成风格,但也会使作家受到局限,影响其风格特色的多样化。“全球化背景下,熟悉的乡土经验与过往的经验存在很大差异,同时表达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以人类的视野、用普适的价值观来观照历史经验?如何对当下的经验进行准确的书写并给予有见地的解释?这些都会影响作品的精神气势和思想力量,是河南作家也是当代作家应该重视的问题。”过于明显的地域局限会使作品缺乏应有的高度和宽度,形成同质化的倾向,会让河南作家习惯于立足河南看世界,而不是立足世界看河南。因此,河南作家需要有更宽宏的视野、更广博的视角、更独特的视点和更深刻的阐述,进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本表达方式。在不断变革的时代,中原作家群在坚守自身文学信念和文学精神的同时,需要与时俱进,中原文学的崛起应以更高的站位争取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舒晋瑜.根性写作如何走出局限?“中原作家群”现身说法[N].中华读书报,2012-9-12.
  [2]杨鸥.正在崛起的中原作家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9-4.
  [3]傅小平.“中原作家群”崛起引发思考——文学表达的局限与可能[N].文学报,2012-9-6.
  【作者简介】徐春浩(1971- ):男,讲师,硕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一、计算机软件立法的现状  (一)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立法  著作权保护是我国对软件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途径。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保护体系。《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受保护的作品的类型,计算机软件亦是其中的一种,同时《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软件的具体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国务院于1991年5月24日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即是与《
本文从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入手,着重分析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探索了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以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 T
野蛮的无差别轰炸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法西斯暴行之一. 1941年6月5日发生的重庆大隧道窒息惨案是日军无差别轰炸引发的一次严重的民事灾难, 遇难者的准确数字至今仍然成谜.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他们的社会管理思想以其国家观为理论基础,指出社会管理活动的实现凭借的是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利又由国家本质所决定,所以国家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管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对于指导当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管理思想 现实意义  当下,随着经济的飞
本文基于产业链发展的分析框架,对于金属钴价格中长期走势进行了分析,通过金属钴产业链各方面供给需求的分析,给出了钴价格中长期看涨的结论,并对影响未来钴价格的主要因素进
研究经济工作,实际上研究的是市场。如果在经济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那是因为在市场上赢得了主动。谁占据市场多,就表明谁的产品适销对路,实现了价值,获得了利润,再生产过程才
我母亲58岁,前两周感冒了,自己吃了感冒药就解不出小便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rn山东 李女士rn肾脏非常容易受到药物损害,很多急性肾损伤是由于不遵医嘱服药导致的.抗生素、解
期刊
海城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也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商埠.全境面积2734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是辽宁省较大的县级市,是全国粮食、水果、畜牧业、柞蚕生产基地之一
【摘要】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 S7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205-01    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