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藩是清代晚期的能员千吏,作为封建时代 的官员,自有其历史的局限胜。不匡比思想中 还是有环少积极的内容,可供我们今天借鉴 采纳。此外,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面对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在历史资源中翻捡,也 会给我们带来对当下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勤廉明


  在曾国藩看来,为官之道最重要的是“廉”“勤”“明” 三字。“廉”是德行,“勤”是廊也,“明”是素养。 所谓“明”指的是为官要做明白人,实事求是,力戒虚浮。 就其对立面而言,“廉”要去的是浊气,“勤”要去 的是官气,“明”要去的则是虚气。直白而言,其中 的“勤”和“明”针对的就是现今肺兑的官僚主义和 形式主义。曾国藩任湘军主帅时常在下属呈报的公文 上写批语,这就是“批犊”。他在给副将洪德发写的 批牍中称“作营官之要,不外‘勤’‘廉’‘明’三字。‘勤’ 则足以率众,使常有奋兴之象;‘廉’则足以服人, 不致来怨眷(怨限)之声。此皆人力之所能为也。惟 ‘明’之一字,须带有几分天性,然亦可以由人力做去。 如事理有不明者,时时向统领、僚友讲求之,退而加 以思索,思之不得,仍复再问,必使了然于自然后已。 如此日积月累,自觉进益无穷,心境渐几于明白矣。” 这别舌的意思是说,与“勤”“廉”相比,为官的“明” 更难,因而更要用力刽故,不耻下问,努力寻求,多 加思考,以使自己不成为糊涂官。
  与“明”相比,曾国藩对“勤”的强调更多,论 说也更为详尽。如他对来军中帮办文案的江绍华批犊 称:“该员既充礼营帮办,总以‘勤劳,二字自励。 凡点名、看操、修墙、查街以及侦探等事,无分粗细, 皆须身亲为之。闲暇则读书习字,深思立行,总不使 此身此心有一刻之怠惰。”封以的说法还有:“营官 之要,全在一个‘勤’字。训练勤,则弱卒亦成劲旅矣; 稽察勤,则哨队咸守营规矣;月妇本勤,则风寒难入, 筋骨日强矣。”总之,勤是力事成功的关键。

戒虚浮


  曾国孚翻刽昌的为官之道康侧昌廉政、勤政外,还 材昌导务实、力戒虚浮的方面,这实阮提疚对形式主义。 他主张官员要勇于负责,踏踏实实办事。对晚清官场 不务实际的弊端,曾国藩早有议论。在咸丰皇帝即位 初,他就上书指出:“以卧见之,京官之力亭通病有 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地方官)之办事通病有 二,曰敷衍,曰茜妇页。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 动辄清旨,不肯任咎。琐屑者,利析锚株,不顾大体。 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 颧预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酬分饰,而语无归宿。 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 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在他看来,当 时的官场普遍存在力事敷衍、虚浮粉饰的风气,无论 是京官还是摊仿官,许多人都遇事推诿,不肯负责。
  等到曾国藩掌管兵事,在与捻军交战的战场发现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不少习条领惯于饰败为 胜,虚报脚力。1866年,河献夔次报告打 了胜仗,经查询发现当地并无战事。这年 湖北方面又报告,当地的鄂军与刘铭传带 领的淮军这年正月二十八日攻克湖北黄 破。经查询,当天白天刘铭传带兵攻下 黄陂,至夜间鄂军才到达黄陂西门外驻 扎,并未参与作战。结果两支军队均准 开单请奖,有功者与无功者都获得了嘉 奖。另外,前两年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的死也与这种虚浮粉饰的风气有关。本 来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因连续追击捻军 很疲劳,不久前又遭遇失败,损兵折将, 已不能继续作战,需要休整。但各省的 奏报都称,捻军最害怕僧格林沁,不敢 与之交战,或剥老念军已所乘归己几,很决 就要被全歼,使朝廷得不到真实的战况, 一再催促僧榭料创直击,终于使其马队因 疲累不堪而大败,被捻军消灭。余时这种 弄虚作假的风气,曾国藩给朝廷上书称: “臣愚以为欲求众心之警惧,须先戒刻侵 之虚浮。奏报之于兵事,关系最重。所奏 果实,则一军之是非悉公,朝廷之赏罚亦 当;所奏若虚,则劳苦多功者从而寒心, 巧伪偾事者反以得志。”他要求对那些屡 报胜仗而毫无实际者严加惩处。

清理狱讼


  1869年,曾国奢周职北上,出任直隶 总督。他任直隶总督时间不长,却政绩斐然, 主要体现在整顿吏治上,尤其是清理狱讼, 在短时间内将直隶积压多年的案件审理完 毕。他的前任官文是个典型的懒官,力事 拖沓,督促不严,以致“风气之坏,竟为 各省所未闻”。曾国藩在奏劝于中称:“直 隶之吏治,臣入境以后,略询民间疾苦, 大约积狱太多,羁累无辜。闻有州县到任 年余,未曾坐堂一次,讯结一案者。”
  直隶全省案件的积压已到了极其严重 的程度。曾国藩上折称:“臣履任月余, 见直隶日行公事,讼案居十之七八,他件 不过十之二三,积压极多。督署应题之本, 未办者二百三十余件,府局京控(上告到 京城)上控之案,未结者一百三十余件, 各屬委审及自理之案,未完者殆以万计。 或延搁二三年,或五六年八九年不等。吏 治之疲,民生之困,端由于此。”积压案 件多达万起,拖延时间注澎达数年,给百姓 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苦,因而清哩积案 成为当务之急。于是,曾国藩与负责直隶 刑名(司法)的桌司弓日对声合作,“日夜 孜孜”,“力筹清厘积案之法”。他亲自 制订《清讼事宜十条》,又让张树声制订 《清讼限期功过章程》十余条。曾国藩自 定的《直隶清讼事宜十条》,内容具体, 条条切实可行。张树声制订的《直隶清讼 限期功过章程》是补充条款,对清讼进程 有具体的时间规定。经过一番整顿,在八 个月的时间内,“剧居各属审结,并注销、 息销(同治)七年以前旧案一万二千零 七十四起”,将直隶的清讼之事完结。

  陈仲丹
  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 院教授,主要研究范围为: 英国及英联邦史、和平学研 究、世界文化史研究等。其 著作有《加纳》《和平档案》 《文明之旅丛书》等。
其他文献
一、哥贝克力石阵“头骨祭仪”  土耳其 尚勒乌尔法  哥贝克力石阵是全球最神秘的考古遗址之 一,该遗址建造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 世纪之间。今年,考古学家对哥贝克力石阵发 现的骨骼碎片显微分析表明,这些骨骼碎片来 自3颗头骨,显示死者死亡之后他们的头骨经 过了雕刻。这是证实哥贝克力石阵居民如何处 理死者头骨的首个证据。考古学家认为,这项 发现可能提供了新石器时代早期“头骨祭仪” 的证据,显示被
期刊
电影《无问西东》是最近几年难得的作品。 它可以看成是清华大学的校庆片,尤其是 有关西南联大那一部分,让很多人感动不 已。漏雨的校舍里,学生安静听讲,台下坐着的青 年就有一位杨振宁;日军轰炸,让一些中国最优秀 的青年丢掉书本,投身到飞行训练和空战中。在这 里,个人与家国命运高度融合。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出版,为我们提供 了更多有关西南联大的第一手资料。郑先生是历史 学家,北大教授,西南联大时
期刊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 谷物、粉面制成的食 品全部统称为“饼”, 煎鸡蛋、鸭蛋也称之为“饼”, 油炸米線也是“饼”。汉饼、 胡饼、蒸饼、汤饼……统统都 是“饼”。其中汤饼的做法很 像今天的刀削面和水煮面片,在 当时,这可是一道著名的宫廷美 食。但也不是非富即贵的才能吃, 要“有风度”地吃上一碗面片, 得有一个附加值:着脸!
期刊
出于生产生活等需要,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 有借贷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借方需向贷方 支付一定利息,利息为多少,由双方协商 决定。但是,以稳定经济秩序为出发点,古代官方 通常都有指导性的法定利率。  古代典籍《周礼》中明确记载,3000多年前, 西周的官方市场开始赊贷制,视借贷情况不同收取 不等的利息。一种是普通百姓从官方机构赊买货物 时约好付款日期,如果是用于祭祀事务,赊期不超 过十天,如果是办丧事,赊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7年末,新华社原社长田聪 明先生去世,他几十年前的一些颇有影响 的采访报道,提醒人们中国波澜壮阔的改 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了。他曾在内蒙古生活、工 作过很长时间,担任过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农 牧组长、办公室代主任等职,长期深入当地基层调查、 采访。这些采访、报道,客观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 放大潮初起、大幕初开时的景象。也因此,他从新 华社内蒙分社,一步又一步,走上了新华社领导岗位。
期刊
娜拉出走后会怎样?1923年12月,鲁迅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时,提出这个问 题,并给了他的答案——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但清末民初的一批杰出女性,用她们的实际行 动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她们的名气比不上宋家 姐妹、張家姐妹、林徽因等,但她们是当时新 女性力量的崛起:冲破封建束缚,在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公开进入社会和社交圈,并开始在某 一领域极尽精彩。  鲁迅认为,对娜拉来讲,最要紧的是钱。“自
期刊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的生 活比较单一,衣着也很简朴,通 讯交通也不发达。进入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启航,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 精神生活也多样化:有了“歌舞团”、模 特表演,可以在公园唱卡拉OK,可以看画 展、看体育比赛。电影院里也会播放外国 影片,公共汽车上甚至有了电影宣传海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 日益丰富,其精神世界也日益丰富起来。  1986年,在广东省乳源县的瑶
期刊
说起海外的唐人街,美国旧金山是不得 不提的一个地方。这里是近代以来中 国人走向美洲大陆的第一个聚集点, 见证着早期华人经受的曲折、艰辛乃至奴役, 直至今日成为美国多元社会中最富特色的一个 社区的历史。在旧金山,每一个探访者都可以 感受到华人身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拼搏奋 进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华人在海 外扎根繁衍、生生不息。约1878年,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六大会馆的华人 董事。艰难扎根  
期刊
清代的商人群体相当活跃,且对经济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清代后期,因当时世界的商 业环境、政治格局等发生了大变化,外国 来华人数增多,这些洋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清朝商人。  1844年,英国传教士施美夫在游历广.州时,对 当地商人的印象相当不错,如此叙述:“外国顾客 踏进店铺,店主会携合伙人或伙计,以形形色色的 间候来欢迎,有时会迎上前来握手。”并且,广州 商人的品胜也得到了洋人的美誉,他說,广州店主“会
期刊
在中日甲午战后,大清朝尽管国运式微, 但依旧在重建海军上投入了大量的精 力和财力。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海军 重建再没恢复之前的荣光,但也并非全无亮点。 其中,出访南美宣慰华侨,就是晚清海军灰暗 底色上的一抹亮色。成立海军部  甲午战前,清朝海军分北洋、南洋、福建 和广东四部。战后,北洋海军覆没,其余三支 海军虽基本未遭损失,但实力有限,舰船总数 加起来不过50余艘,且大部分比较老旧,难 堪重建大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