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情感投入、拓宽知识范围和结构、学以致用、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全新的知识结构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特点和方向。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以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方向。
一、将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要将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化课堂建设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答疑解惑。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设计理想的教学程序,找准整合点,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二、强化学生的情感投入、从中获取成就感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学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要有积极地情感投入,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信息化课堂教学之中。
(一)参与度
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参与人数和融入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实质性的参与其中、相互协作、踊跃发言,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思维碰撞、抽取规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二)情感投入
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无论是自学、相互协作学习还是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化课堂之中,而不是走走过场,得过且过,上一堂课应付一次。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决心。
三、拓宽知识范围和知识结构
(1)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瞬息万变的现代化信息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开阔视野。Internet 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同时也是知识的联网,信息技术的联网,更是古今中外全人类智慧的大联网。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学科知识。“教”和“学”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2)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產生偏科、弃科的现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益信息,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十分重要。
四、创新思维,学以致用
(1)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团体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革新和改组,汲取精华,建立全新的意识和结构,创造出更新的思维和成果。
(2)信息化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理念,摈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照本宣科,不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模式。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始终站在研究思考、设计和创作的第一线和主阵地,给予他们最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实践。
(3)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层次全方位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所学的知识重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知识的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因地制宜,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正将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卫国,吕兰兰,李爱民.课堂互动技术成为信息化教学新平台.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
[2]杨诚德,张春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与建设购销.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9)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以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方向。
一、将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要将以教师“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化课堂建设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答疑解惑。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设计理想的教学程序,找准整合点,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二、强化学生的情感投入、从中获取成就感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学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上,要有积极地情感投入,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信息化课堂教学之中。
(一)参与度
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参与人数和融入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实质性的参与其中、相互协作、踊跃发言,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思维碰撞、抽取规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二)情感投入
强调学生的情感投入,无论是自学、相互协作学习还是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化课堂之中,而不是走走过场,得过且过,上一堂课应付一次。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决心。
三、拓宽知识范围和知识结构
(1)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瞬息万变的现代化信息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开阔视野。Internet 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同时也是知识的联网,信息技术的联网,更是古今中外全人类智慧的大联网。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学科知识。“教”和“学”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2)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產生偏科、弃科的现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益信息,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十分重要。
四、创新思维,学以致用
(1)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团体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革新和改组,汲取精华,建立全新的意识和结构,创造出更新的思维和成果。
(2)信息化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理念,摈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照本宣科,不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模式。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始终站在研究思考、设计和创作的第一线和主阵地,给予他们最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实践。
(3)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层次全方位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所学的知识重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知识的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因地制宜,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真正将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卫国,吕兰兰,李爱民.课堂互动技术成为信息化教学新平台.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
[2]杨诚德,张春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与建设购销.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