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高中语文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将教材分为两大板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从教材的设置以及所选的篇目来看,高中语文新教材在不断从强化知识向强化能力靠拢。但是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得不谈到一个问题,即高中语文新教材对教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教材的文学性与教师的专业素质
所谓语文,字面意思即指语言和文学的综合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现行高中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口语表达能力、阅读鉴赏能力、文学创作能力等。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了较强的文学性,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如:高一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散文,并且是按照先秦散文——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的历史发展路线编排教材内容的,这就要求教师透彻了解古代散文,同时对一些重点篇目或段落的内容,教师要背诵如流,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语文水平的优劣,在新教材中它被独立列出,更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要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自己要先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所以教师的随笔小文章及教学论文在某种程度上都能体现出教师写作水平的高低。
二、教材的广泛性与教师的能力素质
新教材涉及到生活中诸多领域的知识,它要求教师具有以下能力:
(一)跨越多学科的能力。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语文的“丝缕”。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呢?学生知识面广博与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涉猎知识的多少。
新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有一些以古讽今的史论,在讲授这些篇目时,教师内在的文化素质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如:《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三文,分别是告诫西汉、唐、北宋统治者以秦或六国灭亡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这时教师如能将文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事件生动地讲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去模仿。
(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从周边环境及各种媒体中获得最新信息,将其与所学课文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如计算机培训、专业知识的深造等,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些年龄稍大的教师对日益发展的高科技手段不是很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自己的教学缺少活力,形成一种弊端。
(三)实践能力。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要付诸行动、大胆实践,譬如自制多媒体课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教材的时代性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在逐步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执行者的教师不应再是教科书的宣传者,而应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是只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研究者。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改变“课堂随着老师转、课后随着练习转、考试随着课本转”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倡导让学生“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年龄”,走进场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使其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诱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去充实、去探索、去创造,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地成长,着力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关键点,促使学生经过:我学一我问一解难一理解一互学这样的讨论式学习过程。
(四)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长期形成的分析段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等面面俱到的教學,而应抓住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进行突破,做到一课一得,然后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扩充。
四、教材的德育性与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在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有很多途径,并非只有教师才能担当这个职能,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能给人思想熏陶、能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之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的教育者。高中新教材中就有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等文章,这些都是良好的德育素材,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利用这些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设想一位不具备道德素质的教师能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吗?
五、教材的多样性与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知识性与教师的语言素质。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表达、语言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所以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说,要吐字清楚,表达有条理、流利;写,则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二)复杂性与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师经常鼓励学生要多思考、多提问,但教师本身也应该不断地去思考。新教材当中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如果教师将教参作为惟一的教学辅助工具,势必会带来一些麻烦,所以探讨相关问题、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中语文新教材,为了实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宏伟目标,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的生力军,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努力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一、教材的文学性与教师的专业素质
所谓语文,字面意思即指语言和文学的综合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现行高中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口语表达能力、阅读鉴赏能力、文学创作能力等。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了较强的文学性,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如:高一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散文,并且是按照先秦散文——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的历史发展路线编排教材内容的,这就要求教师透彻了解古代散文,同时对一些重点篇目或段落的内容,教师要背诵如流,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语文水平的优劣,在新教材中它被独立列出,更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要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自己要先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所以教师的随笔小文章及教学论文在某种程度上都能体现出教师写作水平的高低。
二、教材的广泛性与教师的能力素质
新教材涉及到生活中诸多领域的知识,它要求教师具有以下能力:
(一)跨越多学科的能力。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语文的“丝缕”。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呢?学生知识面广博与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涉猎知识的多少。
新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有一些以古讽今的史论,在讲授这些篇目时,教师内在的文化素质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如:《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三文,分别是告诫西汉、唐、北宋统治者以秦或六国灭亡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这时教师如能将文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事件生动地讲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去模仿。
(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从周边环境及各种媒体中获得最新信息,将其与所学课文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如计算机培训、专业知识的深造等,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些年龄稍大的教师对日益发展的高科技手段不是很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自己的教学缺少活力,形成一种弊端。
(三)实践能力。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要付诸行动、大胆实践,譬如自制多媒体课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教材的时代性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在逐步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执行者的教师不应再是教科书的宣传者,而应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是只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研究者。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改变“课堂随着老师转、课后随着练习转、考试随着课本转”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倡导让学生“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年龄”,走进场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使其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诱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去充实、去探索、去创造,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地成长,着力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关键点,促使学生经过:我学一我问一解难一理解一互学这样的讨论式学习过程。
(四)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长期形成的分析段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等面面俱到的教學,而应抓住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进行突破,做到一课一得,然后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扩充。
四、教材的德育性与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在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有很多途径,并非只有教师才能担当这个职能,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能给人思想熏陶、能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之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的教育者。高中新教材中就有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等文章,这些都是良好的德育素材,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利用这些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设想一位不具备道德素质的教师能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吗?
五、教材的多样性与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知识性与教师的语言素质。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表达、语言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所以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说,要吐字清楚,表达有条理、流利;写,则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二)复杂性与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师经常鼓励学生要多思考、多提问,但教师本身也应该不断地去思考。新教材当中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如果教师将教参作为惟一的教学辅助工具,势必会带来一些麻烦,所以探讨相关问题、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中语文新教材,为了实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宏伟目标,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的生力军,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努力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