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尘俗世纷纷扬扬,遥山近水淡淡花香。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翘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你曾奋笔疾书,犯言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是什么,惊碎了一个流传千年的书生梦?让我在千人万人之中竟然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文人美丽的素羽如一池斑驳的虹影在喧嚣闹市中沉淀、隐没。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读书须凭兴趣
   畅销书排名第一的郭敬明公然宣称:“我写书就是为了赚钱。”人活着当然需要赚钱,读书、写书的人也不例外,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文化商人吧。写书人不可如此物质,读书人更应该保有兴趣,有一方自己的精神田园,在这片园地里,我们应当力求纤尘不染,空明灵动。如唐人张九龄所言:“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唯其如此,才能读出“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的意趣吧。
  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读书要有选择
   苏轼在《东坡文集事略》一书中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卢梭在《爱弥尔》中说得更为形象,贪多而不加选择的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读书须有选择,学生读书应当以经典为主。原因苏轼说得很清楚,书太多,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费尽一生精力也难有所成。读书不可贪多,经典也应选取自己喜欢的,跟自己生活经历贴近,能给与自己人生指导的。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读书要吃苦、广博
   70后、80后读书,是因为生活的太苦想要读书而脱离苦海,他们吃过太多苦,所以不怕读书的苦反而读出了书中之乐,于是他们吃饭走路上厕所都在读书。可怜的90后,他们不愿意吃读书的苦,所以不知道“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的快乐。
   读书如修行,非吃苦无以致其能。读书不能褊狭,褊狭则视野受限制,除了专业书熟读深思之外,非专业的书籍也应当广泛涉猎。鲁迅先生读书非常强调博览,他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不能速成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朱熹也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这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读书应当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不能贪求速度,“快了萝卜不洗泥”,囫囵吞枣的读书只能导致吃得太多而“消化不良”。读很多书的方法就是不要一下子读很多书,学很多知识的方法就是一点一点慢慢学。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读书要灵活
   这个是我们自己想的,没有找到什么言之凿凿的名家大言当佐证。看了宋代大儒朱熹《出山道中口占》中的“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这两句后,对这个貌似刻板沉闷的大理学家有了新的认识,忽然觉得他是个可爱的人。因为他倡导的程朱理学虽然沉闷,但他的读书方法实在灵活的可爱。这两句诗,明白如话,当然就是说,埋头读书的人啊,书是读不完的,不如暂时抛下,去看一看春天的大好时光吧。飞扬的青春,年轻的生命,从书山题海中抬起头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一眼碧海蓝天,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其他文献
提问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问题设计得巧妙,这一步走好了,便能一发而动全身,带动起整个课堂气氛,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下面我就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浅谈一二。  一个前提   一个平等自主的课堂氛围是使提问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要营造这样的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例如
期刊
这天上午,我班的一位男生林的家长来到学校,说他的儿子可能在谈恋爱。因为他妈妈洗衣服时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看起来就像是一封情书,上面全是情意缠绵的话语。这位家长非常着急,因为他的孩子是优生。他说:“如果孩子陷入感情的漩涡,非影响他的成绩不可。”看到家长这个样子,我赶忙说:“你千万别着急,你儿子在校表现还是不错的。他积极上进,学习抓得也很紧,作业也能保质保量完成。结束不久的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反复实践。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内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激发学生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要坚持三固定:固定
期刊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苏州园林》处处讲究完美,而且做到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一、美在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
期刊
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巩固知识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千万不可忽视对民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自然就促进了边疆民族教育工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1.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你所上的课,教师得关心学生、
期刊
一、有的放矢命好卷   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状物类记叙文,按照本市统考的模式三大题命卷。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类考查题,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句的积累运用显然必须来自本单元四篇课文,考查字词句的音、形、义、用;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题,同样也必须是本单元所要求的“介绍你所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片段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第二大题是阅读题,落实
期刊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改革    1.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2.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
期刊
一、言传身教,范读启情   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感受。教师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得见,看得着,可以模仿,可以学习。成功的范读,可以使语言形象迅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传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二、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形象再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所谓形象再现,就是阅读时脑海中形成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
期刊
一、片段训练的涵义    所谓“作文片段”,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段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    1.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    2.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    3.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