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言传身教,范读启情
   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感受。教师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得见,看得着,可以模仿,可以学习。成功的范读,可以使语言形象迅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传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二、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形象再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所谓形象再现,就是阅读时脑海中形成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词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词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具体的事物,在脑子里重现出来,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这个词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因此,阅读时,为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创设艺术环境。如在教学《敬畏生命》一课时,学生对生命哲理性的理解是极其肤浅的,而这又是篇极美的抒情散文。如何朗读才能吸引学生,这个问题就摆在了教师面前。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声感、色感,形成再现图景。让课文中的景物跃然纸面,在学生头脑里活跃起来,使“画面”真正成为“通往逻辑知识的阶梯”。此时,教师不必再进行枯燥乏味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已入境人情,已物我归一。他们用心去感受语言,所领悟的已超过了“语言”本身。
   苏轼在《琴诗》中曾说过:“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例外。它不仅要靠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或主动去营造一种情境,达到学习主体和客观协调一致。
   三、充分诵读 触发语感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的以学生以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新模式也日显端倪,被老师们认同并得到推广。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必须明白,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己多读、多背、多思的自求、自得和自能的过程。在阅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让优秀文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扶持、点拔“到位”而不“越位”,给学生自主权。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
   朗读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个体自由诵读,同桌之间互相诵读,选点诵读,根据自己的领悟诵读,比较诵读,边表演边诵读,看画面有选择地诵读等。
   四、课外阅读 拓展视野
   我们都明白,语感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只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理性的妙语。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封闭性,这使得学生的积累非常贫乏。因此,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才能使学生积累到位,从而丰富语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作为课外阅读的宗旨。大量地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起到积极作用。
   五、加强实践,丰富语感
   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学生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培养语感。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演出小话剧、让学生主持每个单元的活动等。学生们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表演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丰富了语汇,加强了感受。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能采取有效的途径,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相信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必将得到普遍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不是对范文的理性认识,而是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
其他文献
1、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上网经历,喜欢的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   学生作文,一两
期刊
快乐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实际教学法也是密不可分的。快乐教学法的根本就是要求师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要求课堂轻松、明快、活跃,以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为了使学生丢开包袱,放开思想,上课时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电化教学。如利用录音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直观的特点,有意识地绘制一些图片,给学生以
期刊
一、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有效渗透德育元素   (1)以情激情   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出共鸣。记得有一次上《紫藤萝瀑布》,课临近结束,总结课文时,我为主人公不屈不挠、热爱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执著精神深深地鞠了一躬,一下子把课堂震住了,我让学生理解了老师的用意,内心的激情喷然而发,我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思想的精髓——顽强不屈的精神,热爱生命的执著令人肃然起敬。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问题设计得巧妙,这一步走好了,便能一发而动全身,带动起整个课堂气氛,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下面我就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浅谈一二。  一个前提   一个平等自主的课堂氛围是使提问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要营造这样的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例如
期刊
这天上午,我班的一位男生林的家长来到学校,说他的儿子可能在谈恋爱。因为他妈妈洗衣服时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看起来就像是一封情书,上面全是情意缠绵的话语。这位家长非常着急,因为他的孩子是优生。他说:“如果孩子陷入感情的漩涡,非影响他的成绩不可。”看到家长这个样子,我赶忙说:“你千万别着急,你儿子在校表现还是不错的。他积极上进,学习抓得也很紧,作业也能保质保量完成。结束不久的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反复实践。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内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激发学生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要坚持三固定:固定
期刊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是《苏州园林》处处讲究完美,而且做到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一、美在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
期刊
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巩固知识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千万不可忽视对民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民族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自然就促进了边疆民族教育工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1.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你所上的课,教师得关心学生、
期刊
一、有的放矢命好卷   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状物类记叙文,按照本市统考的模式三大题命卷。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类考查题,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句的积累运用显然必须来自本单元四篇课文,考查字词句的音、形、义、用;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题,同样也必须是本单元所要求的“介绍你所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片段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第二大题是阅读题,落实
期刊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改革    1.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2.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