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一、探索记录的方式,获得知识的提升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用的最多的也是常见的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探究的结果。然而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来讲,记录的形式也是需要深层的挖掘与不断的探讨的。那么我们对于幼儿园的幼儿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记录,以下就是一些尝试。
1.小小的符号,大大的妙用
符号,对于幼儿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一个词。其实符号囊括很多种,图画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以符号来代替文字容易理解。在活动中会出现“猜想、结果”等词语,幼儿对于文字是无法理解的,记录表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设计的符号也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常会让幼儿来讨论,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图标来表现呢?幼儿在讨论中就提出了许多建议:问号、耳朵、脑袋、小手、眼睛……我们确立“?”作为幼儿自主寻找答案的标记。实验中的操作通常会用一个小手来表现。实验后的记录则选择了一只眼睛的图案,“我实验后的发现”。大班最后的探索改变则选用了小手的图案。这些形象生动的图案,解决了幼儿不识字、认字量少的问题。
如在《好听的声音》的活动,提供了回形针、沙子、豆子等基本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在不同颜色的罐子里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听到的声音的不同。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都能把听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用大圆圈和小圆圈表示出来。在记录纸则是画成罐子的形状,也是从形状上一个创意,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形状。通过让幼儿进行猜想,最后进行集体记录,发现罐子的秘密。
2.小小的图标,大大的妙用
记录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真”字,在设计记录表时也要遵循这一点。因此提供图标时,应尽可能与实物相近,利于幼儿记录。在活动《纸包宝宝大揭秘》的探索活动中,很多纸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在活动中如果认识图片,那就不容易观察、探索。活动前,幼儿将实物剪下直接张贴在记录表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一个表现。如在《神奇的魔术罐》活动中,“餐巾纸”“自粘纸”“报纸”这些物体,如果直接张贴在记录表上,在活动中幼儿就容易关注到这些纸上面。如果用照片这样的形式来替代文字和实物那也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不同的形式的体现在活动中的作品和用意也是不同的。
二、触摸科学的温度,感受记录的过程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经常帮助他们一起记录一些他们难以表达的东西;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在失败的记录中寻找原因,在成功的记录中得到启示。在我们的特色区域活动《玩色》中有“神奇的紫甘蓝”这一活动。有配色这个活动,特别是在两种材料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玩玩、想想、猜猜的过程,感受颜色的变化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采用猜猜的、玩玩的引导方式,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表达意识不强,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还会不听老师要求操作。于是就利用彩涂色等方法引导幼儿记录,简单易行,能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
三、徜徉有趣的记录,吸吮科学的奥秘
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活动如果加入了记录表这个形式,那不管是在孩子能力还是解析活动的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会看记录表会用记录表的孩子在能力上要远远比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的孩子能力要强很多。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褪色》,过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红色的物品,小兔子不小心将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此活动“水变红了”。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为幼儿设计了这样一张记录表格,将物品直接粘贴在表格上作为标记,同时,为幼儿提供了拓印棒,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拓印棒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其实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讲,记录表的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小班幼儿更注重的是图标的年龄性与形象性。幼儿的年龄本身比较小,在图标和形式的选择上还是需要老师给予更大的使用性。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讲,记录表应是更注重幼儿的层次与提高,在记录的方式上能够多样化。科学的记录是幼儿提高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和关键。教师要遵循孩子的能力,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那就失去了整个活动的真正价值,我们要让科学活动更符合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让记录成为孩子成长的过程。
【作者单位: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江苏】
一、探索记录的方式,获得知识的提升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用的最多的也是常见的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探究的结果。然而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来讲,记录的形式也是需要深层的挖掘与不断的探讨的。那么我们对于幼儿园的幼儿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记录,以下就是一些尝试。
1.小小的符号,大大的妙用
符号,对于幼儿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一个词。其实符号囊括很多种,图画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以符号来代替文字容易理解。在活动中会出现“猜想、结果”等词语,幼儿对于文字是无法理解的,记录表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设计的符号也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常会让幼儿来讨论,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图标来表现呢?幼儿在讨论中就提出了许多建议:问号、耳朵、脑袋、小手、眼睛……我们确立“?”作为幼儿自主寻找答案的标记。实验中的操作通常会用一个小手来表现。实验后的记录则选择了一只眼睛的图案,“我实验后的发现”。大班最后的探索改变则选用了小手的图案。这些形象生动的图案,解决了幼儿不识字、认字量少的问题。
如在《好听的声音》的活动,提供了回形针、沙子、豆子等基本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在不同颜色的罐子里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听到的声音的不同。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都能把听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用大圆圈和小圆圈表示出来。在记录纸则是画成罐子的形状,也是从形状上一个创意,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形状。通过让幼儿进行猜想,最后进行集体记录,发现罐子的秘密。
2.小小的图标,大大的妙用
记录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真”字,在设计记录表时也要遵循这一点。因此提供图标时,应尽可能与实物相近,利于幼儿记录。在活动《纸包宝宝大揭秘》的探索活动中,很多纸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在活动中如果认识图片,那就不容易观察、探索。活动前,幼儿将实物剪下直接张贴在记录表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一个表现。如在《神奇的魔术罐》活动中,“餐巾纸”“自粘纸”“报纸”这些物体,如果直接张贴在记录表上,在活动中幼儿就容易关注到这些纸上面。如果用照片这样的形式来替代文字和实物那也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不同的形式的体现在活动中的作品和用意也是不同的。
二、触摸科学的温度,感受记录的过程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经常帮助他们一起记录一些他们难以表达的东西;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在失败的记录中寻找原因,在成功的记录中得到启示。在我们的特色区域活动《玩色》中有“神奇的紫甘蓝”这一活动。有配色这个活动,特别是在两种材料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玩玩、想想、猜猜的过程,感受颜色的变化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采用猜猜的、玩玩的引导方式,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表达意识不强,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还会不听老师要求操作。于是就利用彩涂色等方法引导幼儿记录,简单易行,能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
三、徜徉有趣的记录,吸吮科学的奥秘
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活动如果加入了记录表这个形式,那不管是在孩子能力还是解析活动的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会看记录表会用记录表的孩子在能力上要远远比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的孩子能力要强很多。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褪色》,过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红色的物品,小兔子不小心将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此活动“水变红了”。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为幼儿设计了这样一张记录表格,将物品直接粘贴在表格上作为标记,同时,为幼儿提供了拓印棒,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拓印棒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其实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讲,记录表的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小班幼儿更注重的是图标的年龄性与形象性。幼儿的年龄本身比较小,在图标和形式的选择上还是需要老师给予更大的使用性。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讲,记录表应是更注重幼儿的层次与提高,在记录的方式上能够多样化。科学的记录是幼儿提高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和关键。教师要遵循孩子的能力,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那就失去了整个活动的真正价值,我们要让科学活动更符合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让记录成为孩子成长的过程。
【作者单位:苏州市阊西实验幼儿园江苏】